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糜烂是癌前病变的标识吗
首先要正确认识“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分为复层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鳞状上皮位于宫颈的表面,柱状上皮位于颈管内,其交接部称为鳞柱交接部。胎儿期鳞状上皮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一个原始鳞柱交接部。此交接部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黏膜组织外移,即柱状上皮外移,由于柱状上皮仅为单层,非常薄,可以透见下面的血管及红色的间质,因此柱状上皮覆盖的区域外观红色,呈细颗粒状,看似“糜烂”。而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外观是光滑的,二者有清楚的界限。而且移位的柱状上皮还可以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移行带。绝经后妇女,伴随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萎缩,原始鳞柱交接部又退回至宫颈管内。因此,绝经后妇女很少有宫颈糜烂。
值得注意的是,移位的柱状上皮抵抗力相对较差,病原菌容易侵入,而且移位的柱状上皮在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因此,在宫颈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的移行带,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而且某些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也可呈“糜烂”状外观,这是一些患者听说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其实,宫颈癌大都是鳞状上皮癌,而腺癌相对比例较少,看上去“糜烂”的柱状上皮是很少发生癌的。由于宫颈糜烂的实质是生理状态影响下(雌激素)的柱状上皮移位,所以,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没有直接的联系。
实际上,有许多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并不“糜烂”, 而且临床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不少发生在宫颈光滑的患者。宫颈癌前病变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指的是宫颈鳞状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因此,没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的风险一点也不低。
宫颈癌的“元凶”是HPV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宫颈癌的致病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从感染高危型HPV至宫颈癌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要经历持续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即通常所说的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宫颈癌的预防。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制备HPV疫苗,希望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病变筛查需重视
医生建议,对于性生活达3年以上者,无论宫颈是否光滑还是糜烂,一定要定期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期筛查出癌前病变,及时治疗,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有不少女性朋友在此方面有错误的认识,宁肯投入不少金钱去治疗生理性的“柱状上皮移位”,即“宫颈糜烂”,却舍不得花钱去做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由于不重视宫颈病变的筛查,有些宫颈癌竟然被当作一般的“宫颈糜烂”等宫颈炎而进行物理治疗,从而导致癌组织经血流扩散,最终导致肿瘤扩散和患者死亡。我们曾见到有一位28岁女性,因为早孕在某家医院行人工流产时发现有“宫颈糜烂”,人流结束时即接受了治疗所谓宫颈糜烂的激光治疗,没想到半年后就被诊断为宫颈癌晚期。
英美等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子宫颈癌筛查工作较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我国推算有95%的妇女未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因而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我们在此呼吁,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状况较差、营养不良、性混乱以及有宫颈癌家族史等,一定要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千万不可认为只有宫颈“糜烂”才可能得宫颈癌!
首先要正确认识“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分为复层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鳞状上皮位于宫颈的表面,柱状上皮位于颈管内,其交接部称为鳞柱交接部。胎儿期鳞状上皮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一个原始鳞柱交接部。此交接部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黏膜组织外移,即柱状上皮外移,由于柱状上皮仅为单层,非常薄,可以透见下面的血管及红色的间质,因此柱状上皮覆盖的区域外观红色,呈细颗粒状,看似“糜烂”。而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外观是光滑的,二者有清楚的界限。而且移位的柱状上皮还可以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交接部,称为生理性鳞柱交接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移行带。绝经后妇女,伴随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萎缩,原始鳞柱交接部又退回至宫颈管内。因此,绝经后妇女很少有宫颈糜烂。
值得注意的是,移位的柱状上皮抵抗力相对较差,病原菌容易侵入,而且移位的柱状上皮在鳞状上皮化生过程中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因此,在宫颈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性鳞柱交接部之间的移行带,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而且某些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也可呈“糜烂”状外观,这是一些患者听说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其实,宫颈癌大都是鳞状上皮癌,而腺癌相对比例较少,看上去“糜烂”的柱状上皮是很少发生癌的。由于宫颈糜烂的实质是生理状态影响下(雌激素)的柱状上皮移位,所以,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没有直接的联系。
实际上,有许多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并不“糜烂”, 而且临床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不少发生在宫颈光滑的患者。宫颈癌前病变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指的是宫颈鳞状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因此,没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的风险一点也不低。
宫颈癌的“元凶”是HPV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宫颈癌的致病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从感染高危型HPV至宫颈癌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要经历持续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即通常所说的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宫颈癌的预防。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制备HPV疫苗,希望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病变筛查需重视
医生建议,对于性生活达3年以上者,无论宫颈是否光滑还是糜烂,一定要定期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期筛查出癌前病变,及时治疗,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有不少女性朋友在此方面有错误的认识,宁肯投入不少金钱去治疗生理性的“柱状上皮移位”,即“宫颈糜烂”,却舍不得花钱去做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由于不重视宫颈病变的筛查,有些宫颈癌竟然被当作一般的“宫颈糜烂”等宫颈炎而进行物理治疗,从而导致癌组织经血流扩散,最终导致肿瘤扩散和患者死亡。我们曾见到有一位28岁女性,因为早孕在某家医院行人工流产时发现有“宫颈糜烂”,人流结束时即接受了治疗所谓宫颈糜烂的激光治疗,没想到半年后就被诊断为宫颈癌晚期。
英美等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子宫颈癌筛查工作较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我国推算有95%的妇女未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因而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我们在此呼吁,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状况较差、营养不良、性混乱以及有宫颈癌家族史等,一定要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千万不可认为只有宫颈“糜烂”才可能得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