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北黄土高原区基本上可以视为我国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区域,因该地区常年饱受水土流失影响导致土壤被破坏现象严重,难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且水患旱灾频繁爆发。这些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入贯彻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本文主要结合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情况,提出针对性预防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
前言:西北黄土高原区作为覆盖面积最广、涉及范围最广的黄土覆盖区域,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上中游区域。从功能作用角度上来看,西北黄土高原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内蒙古高原风沙向南移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能源重化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平台保障。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看,该区域曾经植被丰茂且溝壑稀少,但受到黄土地貌以及半干旱气候等影响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出现。近些年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然而整体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针对于此,我国在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仍旧需要付诸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等生态理念。
1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水土流失特点
对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而言,气候干旱以及植被稀疏始终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该区域土壤抗蚀性较差以及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导致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结合相关调查显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据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及以上,年平均输沙量可高达12.8亿吨[1]。从特点表现上来看,西北黄土高原区在水土流失问题方面,主要呈现出水土流失面积较广、流失强度大等特点。同时,西北黄土高原区泥沙主要源于沟谷地,在水土流失成因以及类型表现方面相对复杂。
1.2 影响因素分析
引发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可以归咎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两类。
从自然因素上来看,引发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主要与当地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相关。举例而言,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表光秃裸露现象明显,且缺乏植被保护,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黄土结构本身具有疏松性特点,并且呈现出多孔隙问题,很容易被雨水侵蚀;从人为因素上来看,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如森林砍伐以及草场超载等均可以诱发水土流失问题出现[2]。
2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
西北黄土高原区常年受到水土流失问题侵害影响,导致土地冲毁等侵害现象层出不穷。当该区域受到暴雨径流冲刷作用影响时,所形成的沟壑面积越来越大,此时坡面以及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因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受到地质灾害问题影响,导致西北黄土高原区域土壤活性严重下降,表面结构受损问题严重。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且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阻碍性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容易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干旱以及洪涝等灾害问题;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量泥沙下泄,并淤积于下游水库当中,容易导致河道以及渠道大面积淤积现象出现。
3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分析
3.1 确立水土流失防治总思路,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预防治理
西北黄土高原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且不同水土流失地区在问题表现上存在差别,导致在选择预防治理措施方面,应该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预防治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方案措施,融合因地制宜原则理念,保障各项措施得以全面贯彻与落实。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可采取专项治理与分区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保障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得以深化加强。举例而言,对于预防保护区而言,建议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方法,增强封禁以及管护力度[3]。
同时,管理人员应该适当提高植被自我恢复能力,在局部治理方面,应该结合问题表现实况进行针对性治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特点,对现阶段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问题表现进行全面把握。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治理区而言,管理人员应该始终坚持采取专项治理方法如以坡耕地、侵蚀沟专项治理等,强化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沿用小综合治理理念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必要时,管理人员可以贯穿因害设防理念,加强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方式的结合应用力度,促进各项治理措施高质量开展。
3.2 稳定提高土壤吸收能力与坡面抗冲能力,保障造林治理效果
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基本上可以视为水土流失的源头所在,对于这部分的防护治理措施,建议管理人员应该以预防为重点、治理为辅助,并结合治坡为重点、治沟保治坡的原则,积极采取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以及环保工程等物理措施进行联合治理。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例,管理人员可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取植树造林方式强化造林治理效果。实践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特点,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进行人工植苗或者飞播造林。
需要注意的是,造林治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针对苗木生长必要条件进行重点把握。如可围绕苗木生长水分以及养分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苗木可以快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悬崖峭壁区而言,因其所表现出的水土流失特点相对明显,导致其在治理工作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建议管理人员可采取工程措施贯彻山体硬化处理理念,可采取种草强化方式,达到综合治理效果。除此之外,对于侵蚀沟综合治理而言,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以及表现,采取拦沙工程体系治理方法进行实践。或者也可以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如以小流域为单元,重点针对林草植被建设等工作内容进行综合治理。
3.3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驱动关系,落实预防治理工作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驱动关系,是保障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效果深化加强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水土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期间,管理人员应该对水土保持等相关环境问题进行提前规划与应急处理。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确保群众经济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得以双重加强。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人员都可以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结论:总而言之,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该主动立足于国家政策理念,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对以往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及时改正。并紧跟时代步伐,确立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相信在全体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参考文献
[1]李龙.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8(S1):58-59+64.
[2]张文强,孙从建,李新功.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8):1748-1758.
[3]程倩. 生态补偿、集体行动对黄土高原区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关键词: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
前言:西北黄土高原区作为覆盖面积最广、涉及范围最广的黄土覆盖区域,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上中游区域。从功能作用角度上来看,西北黄土高原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内蒙古高原风沙向南移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能源重化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平台保障。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看,该区域曾经植被丰茂且溝壑稀少,但受到黄土地貌以及半干旱气候等影响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出现。近些年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然而整体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针对于此,我国在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仍旧需要付诸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等生态理念。
1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水土流失特点
对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而言,气候干旱以及植被稀疏始终是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加上该区域土壤抗蚀性较差以及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导致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结合相关调查显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据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及以上,年平均输沙量可高达12.8亿吨[1]。从特点表现上来看,西北黄土高原区在水土流失问题方面,主要呈现出水土流失面积较广、流失强度大等特点。同时,西北黄土高原区泥沙主要源于沟谷地,在水土流失成因以及类型表现方面相对复杂。
1.2 影响因素分析
引发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可以归咎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两类。
从自然因素上来看,引发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主要与当地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相关。举例而言,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表光秃裸露现象明显,且缺乏植被保护,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黄土结构本身具有疏松性特点,并且呈现出多孔隙问题,很容易被雨水侵蚀;从人为因素上来看,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如森林砍伐以及草场超载等均可以诱发水土流失问题出现[2]。
2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
西北黄土高原区常年受到水土流失问题侵害影响,导致土地冲毁等侵害现象层出不穷。当该区域受到暴雨径流冲刷作用影响时,所形成的沟壑面积越来越大,此时坡面以及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因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受到地质灾害问题影响,导致西北黄土高原区域土壤活性严重下降,表面结构受损问题严重。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且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构成阻碍性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频繁出现容易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干旱以及洪涝等灾害问题;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量泥沙下泄,并淤积于下游水库当中,容易导致河道以及渠道大面积淤积现象出现。
3 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措施及治理方法分析
3.1 确立水土流失防治总思路,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预防治理
西北黄土高原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且不同水土流失地区在问题表现上存在差别,导致在选择预防治理措施方面,应该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预防治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方案措施,融合因地制宜原则理念,保障各项措施得以全面贯彻与落实。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可采取专项治理与分区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保障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得以深化加强。举例而言,对于预防保护区而言,建议管理人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方法,增强封禁以及管护力度[3]。
同时,管理人员应该适当提高植被自我恢复能力,在局部治理方面,应该结合问题表现实况进行针对性治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特点,对现阶段水土流失特征以及问题表现进行全面把握。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治理区而言,管理人员应该始终坚持采取专项治理方法如以坡耕地、侵蚀沟专项治理等,强化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沿用小综合治理理念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必要时,管理人员可以贯穿因害设防理念,加强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方式的结合应用力度,促进各项治理措施高质量开展。
3.2 稳定提高土壤吸收能力与坡面抗冲能力,保障造林治理效果
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基本上可以视为水土流失的源头所在,对于这部分的防护治理措施,建议管理人员应该以预防为重点、治理为辅助,并结合治坡为重点、治沟保治坡的原则,积极采取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以及环保工程等物理措施进行联合治理。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例,管理人员可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采取植树造林方式强化造林治理效果。实践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特点,选择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进行人工植苗或者飞播造林。
需要注意的是,造林治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针对苗木生长必要条件进行重点把握。如可围绕苗木生长水分以及养分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苗木可以快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悬崖峭壁区而言,因其所表现出的水土流失特点相对明显,导致其在治理工作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建议管理人员可采取工程措施贯彻山体硬化处理理念,可采取种草强化方式,达到综合治理效果。除此之外,对于侵蚀沟综合治理而言,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以及表现,采取拦沙工程体系治理方法进行实践。或者也可以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如以小流域为单元,重点针对林草植被建设等工作内容进行综合治理。
3.3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驱动关系,落实预防治理工作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驱动关系,是保障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效果深化加强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水土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期间,管理人员应该对水土保持等相关环境问题进行提前规划与应急处理。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确保群众经济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得以双重加强。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人员都可以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结论:总而言之,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该主动立足于国家政策理念,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对以往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及时改正。并紧跟时代步伐,确立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相信在全体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缓解。
参考文献
[1]李龙.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8(S1):58-59+64.
[2]张文强,孙从建,李新功.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8):1748-1758.
[3]程倩. 生态补偿、集体行动对黄土高原区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