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是高职IT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学生就业所需的实践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本文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针对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更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核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重要性;实用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15-1.5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众所周知,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将翻番,说明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与现代技术脱节严重。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调试、软件的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然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部份院校实验室的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样的硬件实验室就不能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然而现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仅有期末笔试和指定的实验的终结性考核,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只是在准备要考试前才猛地去啃书,而考核的实验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注意看别人怎么操作,然后自己也照搬来操作,虽然结果是对的,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操作步骤的意思,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投影议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选择适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编写不能脱离实际,编写者要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行业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编写教材要以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技术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的知识性与新颖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科学性。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查询互联网、搜索文献等方式整理出最新资料制作成课件或者讲义作为补充教材,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计算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宗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其他在实验室现场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学媒介上,要从“粉笔式”教学向多媒体教学上过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owerpoint课件,web网站,视频课件等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方法,实践环节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邀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从业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经验。
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组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门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还需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付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
[2]应桂芬.浅谈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08(34).
【作者简介】马骥(1982- ):湖南城市学院。
【关键词】重要性;实用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15-1.5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众所周知,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将翻番,说明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与现代技术脱节严重。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调试、软件的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然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部份院校实验室的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样的硬件实验室就不能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然而现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仅有期末笔试和指定的实验的终结性考核,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只是在准备要考试前才猛地去啃书,而考核的实验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注意看别人怎么操作,然后自己也照搬来操作,虽然结果是对的,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操作步骤的意思,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投影议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选择适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的编写不能脱离实际,编写者要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行业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编写教材要以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技术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的知识性与新颖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科学性。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查询互联网、搜索文献等方式整理出最新资料制作成课件或者讲义作为补充教材,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计算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宗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其他在实验室现场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学媒介上,要从“粉笔式”教学向多媒体教学上过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owerpoint课件,web网站,视频课件等丰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方法,实践环节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邀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从业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经验。
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组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门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还需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付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
[2]应桂芬.浅谈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08(34).
【作者简介】马骥(1982- ):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