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出发,探讨统计学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和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办法,以期为统计教育的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6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51-02
自1890年英国牛津大学设立统计学专业开始,统计学便作为科学体系开始在校园里传授。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方法论科学组成的,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因此统计理论的学习有赖于实践的检验,同时新的统计理论的产生也来源于实践。新时期要求统计创新,而统计创新的效率、效果要靠人才作保障,我们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统计专业人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统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是针对不同研究现象,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大量数据的最佳获取方法,完成大量数据的加工整理,借助于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大量数据的数量规律性,最终根据统计数量的规律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对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分析,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综合设计能力
当研究具体实际问题时,学生必须针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设计出整体研究方案,对研究目标、思路、方法等做出通盘考虑,所以统计学专业学生应有全局观念,具有综合设计能力。
(二)统计思维能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将统计理论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在长期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学习过程逐步养成的统计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理论素养和充分的参与实践才能具备此能力。
(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在研究具体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面临大量数据(尤其是海量数据),单纯的手工处理就难于适应了,所以统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录入、信息如何综合处理,学生必须掌握初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软件的操作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四)数据分析能力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各环节,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统计学专业学生最擅长的应该是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应掌握各种定性及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能够对实际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发现客观的统计数量规律性,为解决问题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五)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能力
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具备前几项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将数据分析结果很好的展示出来,也就是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更好的描述出来。一方面,要学生掌握专业术语和专业描述,对分析结果赋予合理的解释说明;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二者结合实质就是要求学生提高统计专业写作能力。
二、目前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设计
统计学专业统计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系统的安排,虽然统计学实践教学相对开展较好,但还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材料,尤其是还没有系统的实践教材体系,因而实践教学中表现为各项实践之间是分散的、不相关的,存在重复或不衔接两种状态。
(二)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重不高
与以往相比,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有所提高,但与我国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统计教育要求相比,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还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统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方面也可能是打了折扣的。
(三)统计教学参与主体对统计教学实践重视不足
首先,学生是统计学人才培养的主体,作为学的主体,常常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更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其次,教师是理论与方法的传播者、引导者,作为教的主体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再次,教学管理者对统计教学实践缺乏持续性支持。
三、如何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教学参与方对统计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做即是学,学即是做。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更系统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利用专业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与互相促进的过程。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必须提高各方面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应从培养的主体学生、具体参与教学的教师、从事教学管理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3个层面来考虑,只有认识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才能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多重的推动力。学生主体应意识到实践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主体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统计实践活动中去,做到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才能避免僵化的、脱离现实的学习;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素养,积极参与统计实践,并对学生实践给予充分的指导;教学管理人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持续有效激励政策的提出,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
(二)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培养途径,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具备基本的数学与经济学理论素养基础上,要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恰当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能够提交论点鲜明、方法得当、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的综合分析论证报告。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需要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应保证理论教学内容与课内实验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与各种学科竞赛、理论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因而从以下四个结合着手分析系统的统计实践教学模式。 1、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紧密结合
(1)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重视统计实践教学必须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因而需要加大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同时还要保证统计教学实践课时的有效使用,并在确保实践教学师资内外部培养和提高的条件下,保障统计实践教学质量。
(2)编写完整系统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在集体充分讨论的条件下,系统论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各实践内容的关系和实践的途径,确定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明确每一项实践教学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统计教学实践形式和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符合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彼此衔接的各项统计实践教学指导资料。
2、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内容,保障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紧密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统计学理论方法可应用于各个学科,形成各种交叉学科,由于统计学理论的实践性要求,在统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加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统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系统掌握统计理论内容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和应用方法等方面。在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就案例分析中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统计方法的实现进行分析,布置理论课程相配的各项课内实验,并让学生总结,形成课内的“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
课内实验是统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理论教学内容在课内的延伸,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相关的要求按步骤完成各项实践要求,结合统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结合专业理论和专业软件分析问题,并综合各种理论知识提出综合分析结论和整体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统计学专业的课内实验涉及到各个环节,实验中应与统计工作的各环节相配,按顺序完成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展示,各环节顺序相承,每环节在充分的理论分析与熟练的统计软件操作基础上顺利进行的,比如数据分析环节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统计数据分析理论,如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就要在模型设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数据的收集、参数估计与检验,并熟练掌握Eviews软件、Spss软件等统计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
3、构建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保障理论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
课内实验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需要构建校内外综合统计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经济理论、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实现综合分析,并通过校外实践了解统计工作实际开展的环境、流程、成果及发展前沿,所以需要建立与统计局、调查大队等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内综合实践基地和行业、企业校外多家统计业务实践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为统计学专业学生提供理论的实践检验及在统计实践中加深理论的认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积极寻找社会统计需求,承接各类统计调查、分析工作,让教师和学生不断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恰当的运用统计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统计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把统计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和升学的竞争力。
4、引导学生参加竞赛与科研活动,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其他竞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应从以下方面开展:
(1)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其他竞赛。在不同阶段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或过程后,积极开展各项相关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利用统计理论与实践方法机会,通过竞赛的开展,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内容与竞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学生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与实践能力后,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省内和国家级的各类综合性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2)实施学生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利用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基础理论与统计理论对热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是学生科研活动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断增多,研究的领域也不断细分,社会需要大学生群体自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去,可借助于学生科学研究资助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引导统计学专业学生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 2010,(02).
[2] 王艳红等. 当今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 2007,(03).
[3]杨叔子. 创新源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07-08).
[4] 穆广杰.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06).
[5] 夏祥平等. “三个转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 发明与创新, 2006,(08).
[6] 张泽等.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S1).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G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6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51-02
自1890年英国牛津大学设立统计学专业开始,统计学便作为科学体系开始在校园里传授。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方法论科学组成的,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因此统计理论的学习有赖于实践的检验,同时新的统计理论的产生也来源于实践。新时期要求统计创新,而统计创新的效率、效果要靠人才作保障,我们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统计专业人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统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是针对不同研究现象,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大量数据的最佳获取方法,完成大量数据的加工整理,借助于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大量数据的数量规律性,最终根据统计数量的规律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通过对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分析,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综合设计能力
当研究具体实际问题时,学生必须针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设计出整体研究方案,对研究目标、思路、方法等做出通盘考虑,所以统计学专业学生应有全局观念,具有综合设计能力。
(二)统计思维能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将统计理论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在长期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学习过程逐步养成的统计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理论素养和充分的参与实践才能具备此能力。
(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在研究具体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面临大量数据(尤其是海量数据),单纯的手工处理就难于适应了,所以统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录入、信息如何综合处理,学生必须掌握初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软件的操作等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四)数据分析能力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各环节,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统计学专业学生最擅长的应该是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应掌握各种定性及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能够对实际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发现客观的统计数量规律性,为解决问题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五)统计分析报告写作能力
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具备前几项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将数据分析结果很好的展示出来,也就是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更好的描述出来。一方面,要学生掌握专业术语和专业描述,对分析结果赋予合理的解释说明;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二者结合实质就是要求学生提高统计专业写作能力。
二、目前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设计
统计学专业统计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系统的安排,虽然统计学实践教学相对开展较好,但还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材料,尤其是还没有系统的实践教材体系,因而实践教学中表现为各项实践之间是分散的、不相关的,存在重复或不衔接两种状态。
(二)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重不高
与以往相比,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有所提高,但与我国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统计教育要求相比,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还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统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方面也可能是打了折扣的。
(三)统计教学参与主体对统计教学实践重视不足
首先,学生是统计学人才培养的主体,作为学的主体,常常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更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其次,教师是理论与方法的传播者、引导者,作为教的主体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再次,教学管理者对统计教学实践缺乏持续性支持。
三、如何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教学参与方对统计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做即是学,学即是做。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更系统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利用专业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与互相促进的过程。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必须提高各方面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应从培养的主体学生、具体参与教学的教师、从事教学管理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3个层面来考虑,只有认识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才能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多重的推动力。学生主体应意识到实践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主体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统计实践活动中去,做到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才能避免僵化的、脱离现实的学习;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素养,积极参与统计实践,并对学生实践给予充分的指导;教学管理人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持续有效激励政策的提出,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
(二)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培养途径,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具备基本的数学与经济学理论素养基础上,要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恰当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能够提交论点鲜明、方法得当、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的综合分析论证报告。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需要提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应保证理论教学内容与课内实验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与各种学科竞赛、理论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因而从以下四个结合着手分析系统的统计实践教学模式。 1、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紧密结合
(1)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重视统计实践教学必须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因而需要加大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同时还要保证统计教学实践课时的有效使用,并在确保实践教学师资内外部培养和提高的条件下,保障统计实践教学质量。
(2)编写完整系统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在集体充分讨论的条件下,系统论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各实践内容的关系和实践的途径,确定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明确每一项实践教学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统计教学实践形式和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符合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彼此衔接的各项统计实践教学指导资料。
2、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内容,保障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紧密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统计学理论方法可应用于各个学科,形成各种交叉学科,由于统计学理论的实践性要求,在统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加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统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系统掌握统计理论内容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和应用方法等方面。在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就案例分析中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统计方法的实现进行分析,布置理论课程相配的各项课内实验,并让学生总结,形成课内的“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
课内实验是统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理论教学内容在课内的延伸,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相关的要求按步骤完成各项实践要求,结合统计学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结合专业理论和专业软件分析问题,并综合各种理论知识提出综合分析结论和整体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统计学专业的课内实验涉及到各个环节,实验中应与统计工作的各环节相配,按顺序完成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展示,各环节顺序相承,每环节在充分的理论分析与熟练的统计软件操作基础上顺利进行的,比如数据分析环节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统计数据分析理论,如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就要在模型设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数据的收集、参数估计与检验,并熟练掌握Eviews软件、Spss软件等统计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
3、构建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保障理论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践紧密结合
课内实验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需要构建校内外综合统计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经济理论、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实现综合分析,并通过校外实践了解统计工作实际开展的环境、流程、成果及发展前沿,所以需要建立与统计局、调查大队等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内综合实践基地和行业、企业校外多家统计业务实践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为统计学专业学生提供理论的实践检验及在统计实践中加深理论的认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积极寻找社会统计需求,承接各类统计调查、分析工作,让教师和学生不断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恰当的运用统计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统计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把统计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和升学的竞争力。
4、引导学生参加竞赛与科研活动,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其他竞赛,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应从以下方面开展:
(1)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其他竞赛。在不同阶段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或过程后,积极开展各项相关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利用统计理论与实践方法机会,通过竞赛的开展,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内容与竞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学生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与实践能力后,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省内和国家级的各类综合性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2)实施学生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利用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基础理论与统计理论对热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是学生科研活动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断增多,研究的领域也不断细分,社会需要大学生群体自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去,可借助于学生科学研究资助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引导统计学专业学生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 2010,(02).
[2] 王艳红等. 当今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 2007,(03).
[3]杨叔子. 创新源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07-08).
[4] 穆广杰.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06).
[5] 夏祥平等. “三个转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 发明与创新, 2006,(08).
[6] 张泽等.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