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思维含量低,许多学生思维单一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我们习惯性地从学生方面找原因,却忽略了教育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学生思维的高低也取决于教师教学思维的高低。教师需改变原有的简单思维方式,以复合思维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复合思维是一种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它区别于单一的线性思维,是多维组元,整合融通的思维。要求在区分中寻找联系,在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之中,寻找契合点,在确定与不确定性、整体与部分之间穿梭。教师运用复合思维设计、实施、评价教学,能够生长儿童的复合思维能力,促进语文学习深度发生。
一、由静态走向动态
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每位称职的教师都会做的事情。在教学实施时,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课堂的生命样态。如果严格按照课前设计的目标、程序、方法开展课堂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思维和课堂便是静态的。尽管看上去是有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过度追求确定性和完成性,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气息,学生成为被牵着鼻子走的木偶。教学不是先定的,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成、转化中成就自己的生命价值。正如多尔所说:“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智慧的教师应善于激活复合思维方式,重视教学的具体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关照教学,以生成的意识把握教学,敏锐捕捉利用涌现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思维和课堂充满动态美、创生性。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王戎的形象。
师:“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
生:“他明知道李子是苦的还不告诉其他孩子,冷眼看着别人争着摘。”
师:“对于王戎是个自私的孩子这点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生陷入了沉默,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以上说法)
师:“还记得《我应该感到自豪》这篇课文吗?骆驼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骆驼各部分的作用,而是带它去沙漠中旅行了一趟。现在,你对王戎的做法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我知道了!王戎那不是自私,他知道刚开始就告诉别人李子是苦的,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只有等他们亲自体验了才能确信。王戎和骆驼妈妈一样充满了智慧,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案例中,“自私”一说看似有道理,且不在预定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原有教学程序滑过这个问题,而是启发学生联系旧知深入理解,学生的“独特感受”逐渐靠近文本价值取向的“靶心”。合理的收放和巧妙的点拨使教师灵活穿梭于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彰显了复合思维的特质,课堂显得活泼而富有深度。
二、由单一走向多元
单一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封闭的,它限制了教师的视野,易使他们以固定的方式认识和实施教育。多元的思维方式能打破这种局限,指引着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解决教育现象和问题,选取多样的内容、形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多元开放的价值观是实现思维和教学多元的根本。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的氛围,在平等的对话和理解中实现共生共长;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活动,它的时空是开放的,不仅发生在学校中,也发生在生活中、网络上。丰富的知识素养是实现思维和教学多元的前提。因此,除了掌握好学科知识外,教师还得多方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类型和结构,开阔知识视野,才能有效运用多维组元的复合思维处理各种教育问题。
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优缺点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多选择的活动。比如,教学《乡下人家》时,不必整齐划一地大家共同赏析某一段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想象画面,与同伴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文字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语言描述,这是教学策略的多元;当学生感受到乡村之美、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后,适时拓展《我爱乡村的傍晚》或联系生活讲讲自己喜欢的乡村景色,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对于学生的回答,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这是评价的多元;一课教学完毕,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乡下人家》一课的作业超市是这样的:首先,观看纪录片《美丽乡村》;其次,走进田园农家,用画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乡村的美景;最后,用一段话写出你眼中的乡村景色。(从三项作业中选择两项完成)在多元复合思维的引领下,教师尊重差异,利用多元,让学习活动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着他们主动深入探索,成就了每一位學生的多元发展。
三、从简单走向系统
教育可以说是人世间最复杂的活动之一,教师应摒弃简单的、平面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多元素激荡、碰撞、互补、沟通,多维度交织的系统性思维方式。那么在面对教育现象和问题时,才能从各种信息中,找出相互之间的连接点,形成若干个认识链,并进人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网络,在分析加工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
部编版教材特别强调单元整体意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需运用系统性思维,既要有全局观,又要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级进行思虑,在各要素的区分联系和发展中不断调整目标、方法和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神话主题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单元导语明确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语文要素正是我们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教学设计的原点和指南。因此这一单元的听说读写都要牢牢围绕它们进行。我们还得把这一单元放进整套教材系统,并结合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进行思考。学生之前学习过哪些神话故事?教材对之前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学习神话故事的知识和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又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提升?单元内部每一课的训练点有什么不同,形成怎样的能力层级?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一个单元,再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关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选择语用点、探究点、拓展点,让他们的思维再上一个台阶。
课程改革呼唤复合思维,语文教学需要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简单走向系统,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真实、深刻地发生,语文核心素养方能落地生根。
本文系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小学“复合思维”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225300)
复合思维是一种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它区别于单一的线性思维,是多维组元,整合融通的思维。要求在区分中寻找联系,在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之中,寻找契合点,在确定与不确定性、整体与部分之间穿梭。教师运用复合思维设计、实施、评价教学,能够生长儿童的复合思维能力,促进语文学习深度发生。
一、由静态走向动态
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每位称职的教师都会做的事情。在教学实施时,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课堂的生命样态。如果严格按照课前设计的目标、程序、方法开展课堂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思维和课堂便是静态的。尽管看上去是有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过度追求确定性和完成性,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气息,学生成为被牵着鼻子走的木偶。教学不是先定的,它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成、转化中成就自己的生命价值。正如多尔所说:“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智慧的教师应善于激活复合思维方式,重视教学的具体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关照教学,以生成的意识把握教学,敏锐捕捉利用涌现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思维和课堂充满动态美、创生性。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王戎的形象。
师:“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
生:“他明知道李子是苦的还不告诉其他孩子,冷眼看着别人争着摘。”
师:“对于王戎是个自私的孩子这点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生陷入了沉默,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以上说法)
师:“还记得《我应该感到自豪》这篇课文吗?骆驼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骆驼各部分的作用,而是带它去沙漠中旅行了一趟。现在,你对王戎的做法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我知道了!王戎那不是自私,他知道刚开始就告诉别人李子是苦的,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只有等他们亲自体验了才能确信。王戎和骆驼妈妈一样充满了智慧,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案例中,“自私”一说看似有道理,且不在预定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原有教学程序滑过这个问题,而是启发学生联系旧知深入理解,学生的“独特感受”逐渐靠近文本价值取向的“靶心”。合理的收放和巧妙的点拨使教师灵活穿梭于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彰显了复合思维的特质,课堂显得活泼而富有深度。
二、由单一走向多元
单一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封闭的,它限制了教师的视野,易使他们以固定的方式认识和实施教育。多元的思维方式能打破这种局限,指引着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解决教育现象和问题,选取多样的内容、形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多元开放的价值观是实现思维和教学多元的根本。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的氛围,在平等的对话和理解中实现共生共长;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活动,它的时空是开放的,不仅发生在学校中,也发生在生活中、网络上。丰富的知识素养是实现思维和教学多元的前提。因此,除了掌握好学科知识外,教师还得多方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类型和结构,开阔知识视野,才能有效运用多维组元的复合思维处理各种教育问题。
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不同方面的优缺点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次、多选择的活动。比如,教学《乡下人家》时,不必整齐划一地大家共同赏析某一段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想象画面,与同伴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文字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语言描述,这是教学策略的多元;当学生感受到乡村之美、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后,适时拓展《我爱乡村的傍晚》或联系生活讲讲自己喜欢的乡村景色,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对于学生的回答,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这是评价的多元;一课教学完毕,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乡下人家》一课的作业超市是这样的:首先,观看纪录片《美丽乡村》;其次,走进田园农家,用画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乡村的美景;最后,用一段话写出你眼中的乡村景色。(从三项作业中选择两项完成)在多元复合思维的引领下,教师尊重差异,利用多元,让学习活动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着他们主动深入探索,成就了每一位學生的多元发展。
三、从简单走向系统
教育可以说是人世间最复杂的活动之一,教师应摒弃简单的、平面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多元素激荡、碰撞、互补、沟通,多维度交织的系统性思维方式。那么在面对教育现象和问题时,才能从各种信息中,找出相互之间的连接点,形成若干个认识链,并进人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网络,在分析加工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
部编版教材特别强调单元整体意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需运用系统性思维,既要有全局观,又要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级进行思虑,在各要素的区分联系和发展中不断调整目标、方法和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神话主题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单元导语明确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语文要素正是我们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教学设计的原点和指南。因此这一单元的听说读写都要牢牢围绕它们进行。我们还得把这一单元放进整套教材系统,并结合学生的基础和需要进行思考。学生之前学习过哪些神话故事?教材对之前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学习神话故事的知识和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又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提升?单元内部每一课的训练点有什么不同,形成怎样的能力层级?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一个单元,再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关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选择语用点、探究点、拓展点,让他们的思维再上一个台阶。
课程改革呼唤复合思维,语文教学需要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简单走向系统,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真实、深刻地发生,语文核心素养方能落地生根。
本文系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小学“复合思维”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