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者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就可以独立自主获取知识,这就是对数学的自学。要实现自学能力,阅读数学课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由对课本的阅读能力直接决定。本文就从指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阅读的角度,来谈谈学生怎样形成自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本;自学;阅读
学习者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对课本的阅读独立自主获取知识。这就是对知识的自学能力。自学数学同样如此。自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对课本的阅读。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自学能力的上限,并且对未来阶段的学习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本文就从课本阅读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学生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一、通过阅读完成预习
要做到自学,就要能完成对新课程的探索和认知。面对新的知识点,每个学生所需要的理解接受的时间是不同的。鉴于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是固定的,课前的预习就非常重要。通过对课本的提前阅读,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了解新的知识点。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课本已经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为他们把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罗列。学生带着提纲进行预习,针对性更强,知道自己将要学什么,遇到的问题也会牢记在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
在预习提纲的帮助下,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读完后也能形成具体的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列出以下几点作为预习提纲: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在图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通过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比较,有什么收获和疑问?请在课堂上提出来。学生就可以提前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在面积计算上的关系,进而开始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
二、通过阅读锻炼操作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操作,数学也不例外。通过具体操作,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效果都能得到验证,同时也对自学能力有强化作用。就在现在的数学课本里,对学生的时间操作也非常重视,有很多实践要求和操作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操作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他们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2]。
比如课本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里的指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切、移动、拼图的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对这三个的问题的思考,加上按照课本要求进行的操作,学生找出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就能很自然的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是底×高。
三、通过阅读提高語言表达能力
思维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被外界理解和接受。思维具有逻辑性和周密性,需要语言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来体现。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评判,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水平,表达能力的锻炼还能有效发展智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3]。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为例。根据之前的知识引导和实践操作,教师列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有: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有变化吗?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按照长方形求面积的公式,平行四边形该如何求面积呢?学生经过了之前的学习和操作,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从更加理论化的层面上,在脑海中加深记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经过各自的表达和补充,把理论知识经过大脑的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锻炼了思维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通过阅读学会质疑
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提出问题。会怀疑和思考,这是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开端。有了疑问的能力,才会有更多学习的动力,才会有更多创新的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意义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上更加缜密和深刻,质疑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自己找出疑点,提出问题,由此培养出勤思考的习惯[4]。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为例。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已经从知识层面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此时就可以安排课堂提问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再认真阅读有关课本内容,鼓励他们自由提问。只要学生加以思考,就会有很多疑问被提出来,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转化成其他图形该怎么求面积呢?如果转化成正方形呢?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需要每个问题都做出详细解答,而是因势利导,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正方形呢?这样学生就又开始了新的讨论和思考。经过新的推导,学生就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就能转化成正方形,也能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些疑问的思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思考也更深入。
五、结束语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就一定要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自学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要持之以恒,经常训练。小学生在学习上不可避免会有惰性,需要教师的持续监督和指导,最终让学生愿意读课本,会读课本,真正带来自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俊.强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00064-00064.
[2]高晓红.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青年时代,2016(23):206-206.
[3]陈巧铃.阅读能力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140-141.
[4]张德新.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学会阅读教科书开始[J].中学教学参考,2016(8):32-33.
【关键词】数学课本;自学;阅读
学习者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对课本的阅读独立自主获取知识。这就是对知识的自学能力。自学数学同样如此。自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对课本的阅读。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自学能力的上限,并且对未来阶段的学习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本文就从课本阅读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学生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一、通过阅读完成预习
要做到自学,就要能完成对新课程的探索和认知。面对新的知识点,每个学生所需要的理解接受的时间是不同的。鉴于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是固定的,课前的预习就非常重要。通过对课本的提前阅读,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了解新的知识点。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课本已经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为他们把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罗列。学生带着提纲进行预习,针对性更强,知道自己将要学什么,遇到的问题也会牢记在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
在预习提纲的帮助下,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读完后也能形成具体的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得到显著提高。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列出以下几点作为预习提纲:回忆一下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在图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通过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比较,有什么收获和疑问?请在课堂上提出来。学生就可以提前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在面积计算上的关系,进而开始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对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
二、通过阅读锻炼操作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操作,数学也不例外。通过具体操作,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效果都能得到验证,同时也对自学能力有强化作用。就在现在的数学课本里,对学生的时间操作也非常重视,有很多实践要求和操作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操作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他们通过对课本的阅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2]。
比如课本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里的指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切、移动、拼图的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对这三个的问题的思考,加上按照课本要求进行的操作,学生找出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就能很自然的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是底×高。
三、通过阅读提高語言表达能力
思维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被外界理解和接受。思维具有逻辑性和周密性,需要语言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来体现。通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评判,就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水平,表达能力的锻炼还能有效发展智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3]。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知识点为例。根据之前的知识引导和实践操作,教师列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有: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有变化吗?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按照长方形求面积的公式,平行四边形该如何求面积呢?学生经过了之前的学习和操作,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出来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从更加理论化的层面上,在脑海中加深记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经过各自的表达和补充,把理论知识经过大脑的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锻炼了思维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通过阅读学会质疑
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提出问题。会怀疑和思考,这是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开端。有了疑问的能力,才会有更多学习的动力,才会有更多创新的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意义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上更加缜密和深刻,质疑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自己找出疑点,提出问题,由此培养出勤思考的习惯[4]。
还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为例。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已经从知识层面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此时就可以安排课堂提问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再认真阅读有关课本内容,鼓励他们自由提问。只要学生加以思考,就会有很多疑问被提出来,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能不能转化成其他图形呢?转化成其他图形该怎么求面积呢?如果转化成正方形呢?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需要每个问题都做出详细解答,而是因势利导,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正方形呢?这样学生就又开始了新的讨论和思考。经过新的推导,学生就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就能转化成正方形,也能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些疑问的思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思考也更深入。
五、结束语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就一定要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自学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要持之以恒,经常训练。小学生在学习上不可避免会有惰性,需要教师的持续监督和指导,最终让学生愿意读课本,会读课本,真正带来自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俊.强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00064-00064.
[2]高晓红.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J].青年时代,2016(23):206-206.
[3]陈巧铃.阅读能力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140-141.
[4]张德新.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学会阅读教科书开始[J].中学教学参考,2016(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