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研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一技术在高效课堂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性教学。对此,本文从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构建趣味性课堂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进行了浅要探析,希望能够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现如今作为社会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教学方法同时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正在逐步被践行。而该技术同时也能够通过动画、图片展示等各种手段使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较为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抽象的部分,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立。
  一、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书本中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知识二者的结合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则能够更好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呈现买菜场景。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则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知识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的。而在正式开始本节课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一直运用这个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菜市场买菜的真实情景。同时在这期间教授加减法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加减法运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菜市场交易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锻炼其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課堂中所学知识,进而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二、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这二者之间的融合,通过对这二者之间的融合不断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构建课堂氛围更加浓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课堂。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性。
  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由于学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完善,所以无法完整的去理解数学中几何概念。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学生经常见到的正方体等一系列的物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其中找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同时,在这一过程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学生分组讨论。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情境进行教学,学生会更加自觉学习相关知识点,这也就促进了学生自己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习能够更加高效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的建立。
  三、运用探究教学法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出发,使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锻炼其思维能力。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可以使学生在更加切实体会数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升。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环境的营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小明和小文在秋游过程中,小文带了三个苹果,而这三个苹果需要怎么分配?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答案,这三个苹果没有办法平均分配。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对思考分数与整数之间的不同,最后引入分数的教学。而通过这样的探究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可以更快的掌握知识的本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四、通过构建趣味性课堂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上,而不是单单关注最后的结果。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课堂中所蕴涵的趣味性,通过有意思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对于趣味课堂的构建,教师首先改变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缺点,其次是不能够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生活中实际的三角形物品,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三角形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三角形物品。最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对更多的物品进行展示,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三角形有哪些特殊性质。通过这样趣味十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这一节课充满兴趣,自觉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中。促进学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想要推进教育改革来改良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方法二者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这二者之间的结合,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效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J].科幻画报,2020(10):251.
  [2]李启有.浅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43.
  [3]张锋.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71-72.
其他文献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ontinuous spinal anestllesia,CSA)是一种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技术,因其镇痛效果确切,肌松弛良好,临床上常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为防止出现腰穿后头痛(PLPHA),需要患者在穿刺后去枕平卧24 h.而患者在CSA后常常与手术室医护人员要其去枕平卧的行为指导背道而驰.本文侧重于分析骨科下肢手术患者CSA后在手术进行中去枕平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应护理
摘要: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选用了巴金的两篇写景散文: 《繁星》和《海上日出》,前者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后者指向学生对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的了解。本文将以巴金的两篇散文《繁星》和《海山日出》的教学为例,聚焦多个课例,探究如何抓住散文的语言的精妙处上出文本的独特性。 只有这样,每一篇散文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避免同一个模式上所有的散文,即避免落入“形散而神不散”的窠臼。
网络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我们尝试性提出构建<护理学导论>双语网络课程。
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更多时间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DM血糖长期控制小良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1].近年来,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教育已受到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有关资料报道[2],DM患者的寿命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当今对糖尿病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已经被作为治疗DM的重要手段之一[3].由于糖尿病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新型的现代化层流手术室相继建成,空气洁净手术室成为当今发展趋势[1].在洁净层流手术室的使用中有效的清洁和保养是保持手术室洁净度的关键,而手术室大量的清洁卫生工作由工勤员承担,他们大多为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担任,因此对手术室工勤员的有效培训和合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启用层流手术室至2007年迁入现代化全层流手术室,通过几年来层流手术室的运
脐带作为胎儿附属物,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失去其生理意义,应在无菌操作下断脐结扎.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
摘要:当前教育形势之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熟,也影响着不同阶段的教学发展。在小学这个关键性的教学时期,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全新的教育思想渗透与英语教学工作中来,既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通过多项文化资源的互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在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部署的过程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极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为探讨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护理,回顾性分析3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特别是定期监测血电解质、血磷、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变化,正确有效的饮食指导,可有效地促进思者康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为合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改善牛活质鼍,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生活质量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结果 肝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44.40±7.54)分,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肝癌患者牛活质量总分为(48.75±7.31)分;社会支持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生
目的 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2 h协助产妇翻身,取随意卧位,鼓励产妇床上自主活动或被动活动,术后6 h取半卧位或坐位,24 h协助产妇下床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量;术后6 h进食200 ml无糖无奶的清流质饮食,观察消化道反应,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结果 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