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给高等教育学学术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为例,探讨了文库如何抓住“双一流”建设历史机遇,整合资源、升级策划,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的分析研究,思考和探索了未来高等教育学学术出版的可能方向。希望通过学术出版及时反映和传播“双一流”建设成果,为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计划,2017年开始了“双一流”建设计划。“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高等教育学领域的特色学术品牌,自2007年出版以来,立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际需求,出版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方面的全球第一本中文、英文著作,出版了全球性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解析报告,报告作为全球性大学排名的中国标准,引领了全球性大学排名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生态。经过十多年不间断出版,累计出版品种近40种,总码洋近500万元人民币。量变带来质变,在高等教育学领域深耕细作十年的“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在2017年“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为例,思考和探索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领域学术图书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拓宽外延,做强做大学术品牌,为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一、整合经典品种,适时推出“典藏套装版”
在过去十多年间,“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作为聚焦“一流大学建设”这一主题的小众学术图书,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图书馆馆配,最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强势兴起,其在几大电商平台上也有一定量平稳的销售。因其品种多,每本销量又大致平稳,故营销基本采取固定每本几千册印量,以两年为周期全部销完的保守策略,所以大部分品种出版两年后都处于“绝版”状态。2017年“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平台趁势推出“双一流建设书单”,详细介绍和推介了文库书目。随后收到众多高校研究人员、高校(院系)图书馆、规划处甚至大众读者的购书需求,但大多因绝版而无书可供。
虽然按需印刷可以解决部分需求,但从编辑人力和资源配置考虑,也并不经济。且文库出版周期跨度大,品种多,有部分著作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许已经不适于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基于此,我们考虑主动整合、挑选出能够代表文库学术水平并涵盖“双一流”建设关注议题的十个品种(《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创新·改革》《世界一流大学:挑战与途径》《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战略与大学实践》《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必须是科学家吗》《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从声誉到绩效》),推出《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典藏套装版)》,满足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管理者、研究者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传播图书品牌。
二、利用学术会议宣传、销售,提升品牌可见度
编辑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并且进行图书宣传和组稿已成常态。一方面, 图书现场展销,有利于在目标读者中形成有效销售,对于大套系、高定价、大码洋的专业图书来说,这一渠道尤其可贵。另一方面, 除了有效销售,在学术会议上展示,对出版社品牌也是一种极好的宣传,不仅能吸引读者,也能吸引未来的作者。[1]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典藏套装版)》全10册,函套包装,总定价800元。在出版上市前,编辑提前制作了几套样书和精美宣传册、宣传易拉宝,与交大社旗舰店营销同事一起,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高校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大学之道·上海论坛”,除了听取学术报告关注学科发展前沿,还充分利用两天共四次的茶歇时间,跟与会专家和高校领导充分交流,现场收获了很多预订单,使我们对正式印刷时的印数设定更加精准,也更加充满信心。会议结束后,编辑配合营销,又给有兴趣的与会者发送了邮件资料,跟踪反馈,一方面将订单落实,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目标读者以及潜在作者,更加明确我们的图书策划方向,未来持续关注或者加入进来。套装出版上市后,编辑再次携书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除了宣传展示之外,还进行了套装图书的新书首发活动并设置了给部分主报告人的赠书仪式,在所有与会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这次参会,除了直接实现了几百套的直接销售,还吸引了一批作者,希望自己的著作未来能够加入“一流大学研究文库”系列,品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加强优势作者团队合作,拓宽合作外延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作者团队主要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过去十多年的合作,虽然交大社和中心都有合力打造学术精品的意愿和顶层设计,但限于人力和学术注意力,交大社主要是靠一两名编辑对这一专业领域进行坚守和维护,中心负责文库出版的人员流动频繁,双方的合作只能做到保证学术水准并按时完成年度出版计划,并无多余资源进行拓展。
2017年 “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各个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12月正式发布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17个重点建设的学科群之一,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出版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对新形势新要求,交大社和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都认识到,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公布与实施,不仅给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给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方向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好顶层设计,在过去十年积累的良好的品牌基础上,有所作为,争取成为有特色、国际知名的学术品牌。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出版中心,建立专门的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目标与任务,结合高教院的学科优势与交大社的出版资源,从学科建设理念、宗旨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全面融入,组织策划相应的出版工程,集聚国内外资源,搭建“双一流”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双一流”学术命运共同体,在英文出版、智库报告、教育蓝皮书、学术期刊、学术荣誉和奖项的申报等方面联合互动,及时反映和传播“双一流”建設成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学研究学术出版的影响力。
四、思考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有十年的坚实积累,又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及时升级策划思路、广泛宣传,“一流大学建设”又是高等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甚至普罗大众长期关注的议题,故而文库能够常出常新,具有长久学术生命力。目前文库已经设立了清晰的方向和准入,成为能够汇聚这一研究领域高水平著作的开放平台。
未来需要将高等教育学领域学术出版做强做大,仅仅 “一流大学研究”这一条特色产品线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关心,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本身所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潜力。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发现,“应用性”“跨学科”“大众化”等是这一学科的显著特点。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潘懋元先生之所以提出要建设一门称之为“高等学校教育学”的学科,就是要研究和解决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问题。②高等教育学或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等学科交叉,共同为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综合性服务。③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迈入,现代高等教育也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学生、教师、家长、行业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大众全员关注,高等教育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规律意义重大。[2]
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术出版布局,可以重点关注“一流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政府咨询报告”“高等教育经典理论译丛”以及诸如“高等教育大众板块”(高等教育历史、大学精神、大教育家理念、通识教育等)的老书新做,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发展之需。此外,选题策划时即考虑 “中华学术外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的需求,努力推动外文版权的输出与国际传播,向世界传播中国“双一流”建设最新成果,全面提升中国高教研究国际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武晓雁.为专业图书营销建好“朋友圈”——以 “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营销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2]张应强,唐萌.高等教育学到底有什么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
(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计划,2017年开始了“双一流”建设计划。“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高等教育学领域的特色学术品牌,自2007年出版以来,立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际需求,出版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方面的全球第一本中文、英文著作,出版了全球性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解析报告,报告作为全球性大学排名的中国标准,引领了全球性大学排名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生态。经过十多年不间断出版,累计出版品种近40种,总码洋近500万元人民币。量变带来质变,在高等教育学领域深耕细作十年的“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在2017年“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为例,思考和探索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领域学术图书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拓宽外延,做强做大学术品牌,为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一、整合经典品种,适时推出“典藏套装版”
在过去十多年间,“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作为聚焦“一流大学建设”这一主题的小众学术图书,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图书馆馆配,最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强势兴起,其在几大电商平台上也有一定量平稳的销售。因其品种多,每本销量又大致平稳,故营销基本采取固定每本几千册印量,以两年为周期全部销完的保守策略,所以大部分品种出版两年后都处于“绝版”状态。2017年“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平台趁势推出“双一流建设书单”,详细介绍和推介了文库书目。随后收到众多高校研究人员、高校(院系)图书馆、规划处甚至大众读者的购书需求,但大多因绝版而无书可供。
虽然按需印刷可以解决部分需求,但从编辑人力和资源配置考虑,也并不经济。且文库出版周期跨度大,品种多,有部分著作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许已经不适于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基于此,我们考虑主动整合、挑选出能够代表文库学术水平并涵盖“双一流”建设关注议题的十个品种(《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实践》《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创新·改革》《世界一流大学:挑战与途径》《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战略与大学实践》《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必须是科学家吗》《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大学案例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目标》《世界一流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从声誉到绩效》),推出《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典藏套装版)》,满足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管理者、研究者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传播图书品牌。
二、利用学术会议宣传、销售,提升品牌可见度
编辑通过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并且进行图书宣传和组稿已成常态。一方面, 图书现场展销,有利于在目标读者中形成有效销售,对于大套系、高定价、大码洋的专业图书来说,这一渠道尤其可贵。另一方面, 除了有效销售,在学术会议上展示,对出版社品牌也是一种极好的宣传,不仅能吸引读者,也能吸引未来的作者。[1]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典藏套装版)》全10册,函套包装,总定价800元。在出版上市前,编辑提前制作了几套样书和精美宣传册、宣传易拉宝,与交大社旗舰店营销同事一起,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高校发展与评价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大学之道·上海论坛”,除了听取学术报告关注学科发展前沿,还充分利用两天共四次的茶歇时间,跟与会专家和高校领导充分交流,现场收获了很多预订单,使我们对正式印刷时的印数设定更加精准,也更加充满信心。会议结束后,编辑配合营销,又给有兴趣的与会者发送了邮件资料,跟踪反馈,一方面将订单落实,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目标读者以及潜在作者,更加明确我们的图书策划方向,未来持续关注或者加入进来。套装出版上市后,编辑再次携书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双一流建设专题研讨会”,除了宣传展示之外,还进行了套装图书的新书首发活动并设置了给部分主报告人的赠书仪式,在所有与会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这次参会,除了直接实现了几百套的直接销售,还吸引了一批作者,希望自己的著作未来能够加入“一流大学研究文库”系列,品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加强优势作者团队合作,拓宽合作外延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作者团队主要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过去十多年的合作,虽然交大社和中心都有合力打造学术精品的意愿和顶层设计,但限于人力和学术注意力,交大社主要是靠一两名编辑对这一专业领域进行坚守和维护,中心负责文库出版的人员流动频繁,双方的合作只能做到保证学术水准并按时完成年度出版计划,并无多余资源进行拓展。
2017年 “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后,各个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12月正式发布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17个重点建设的学科群之一,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出版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对新形势新要求,交大社和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都认识到,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公布与实施,不仅给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也给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方向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流大学研究文库”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好顶层设计,在过去十年积累的良好的品牌基础上,有所作为,争取成为有特色、国际知名的学术品牌。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出版中心,建立专门的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目标与任务,结合高教院的学科优势与交大社的出版资源,从学科建设理念、宗旨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全面融入,组织策划相应的出版工程,集聚国内外资源,搭建“双一流”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双一流”学术命运共同体,在英文出版、智库报告、教育蓝皮书、学术期刊、学术荣誉和奖项的申报等方面联合互动,及时反映和传播“双一流”建設成果,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学研究学术出版的影响力。
四、思考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有十年的坚实积累,又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及时升级策划思路、广泛宣传,“一流大学建设”又是高等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甚至普罗大众长期关注的议题,故而文库能够常出常新,具有长久学术生命力。目前文库已经设立了清晰的方向和准入,成为能够汇聚这一研究领域高水平著作的开放平台。
未来需要将高等教育学领域学术出版做强做大,仅仅 “一流大学研究”这一条特色产品线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关心,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本身所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潜力。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发现,“应用性”“跨学科”“大众化”等是这一学科的显著特点。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潘懋元先生之所以提出要建设一门称之为“高等学校教育学”的学科,就是要研究和解决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问题。②高等教育学或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等学科交叉,共同为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综合性服务。③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迈入,现代高等教育也从社会边缘走向了社会中心,学生、教师、家长、行业和社区等利益相关大众全员关注,高等教育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长规律意义重大。[2]
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学学术出版布局,可以重点关注“一流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高等教育政府咨询报告”“高等教育经典理论译丛”以及诸如“高等教育大众板块”(高等教育历史、大学精神、大教育家理念、通识教育等)的老书新做,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发展之需。此外,选题策划时即考虑 “中华学术外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的需求,努力推动外文版权的输出与国际传播,向世界传播中国“双一流”建设最新成果,全面提升中国高教研究国际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武晓雁.为专业图书营销建好“朋友圈”——以 “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营销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1).
[2]张应强,唐萌.高等教育学到底有什么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
(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