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2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更好的搞好中学课堂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就中学美术教育来说,中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但其境况可谓人人皆知。目前面临的现状则是老师施教费力,学生学习头疼,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这无疑成为中学美术教育有识之士需要面对且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有效提高美术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置“激励”于教学的始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是我们应该始终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我认为,除了其方面的因素之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取决于其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独到之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学方法显得何等之重要!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我们坚信:成功从来不是一种模式。作为一个老师,除了自己拥有饱满的激情之外,应该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此,巧妙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潜能,使其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渴望的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我们为人之师应始终坚守的教学原则。
2视“精美”设计为点睛之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设计,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课堂精美的设计,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验告诉我们:“起、承、转、合”的绘画手法同样也适用于美术教学过程。起(开始)即能引人兴趣;承(上下衔接)即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转化)即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合(结尾)即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寻求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的和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先行,学生为本。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视频动画,晶莹剔透的音乐等。在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应当更加注意逻辑的严密性;衔接应更加自然、有序、流畅。与此同时,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激发、陶冶情感的气氛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设计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在美术“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领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美术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技能、技巧。教师不要仅限于让学生跟着自己做,依葫芦画瓢,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要做什么,怎样做。
3微画廊在教学延伸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日趋完善,多媒体得到了社会深入的发展,而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微博也悄无声息的成为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中的重要一笔。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微画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画廊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举办个人画展,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模式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除些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走进艺术大师,了解艺术大师的风格和在艺术上的不同建树。
4将“生活”与课堂有机融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产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发现其中艺术要素,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现实生活中有美术的踪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之中。
5妙在“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美术课堂教学妙在拓展,它和我们作画一样讲究,排除一切杂念,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态。当然,美术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更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还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影视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如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电视等)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他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获得收益。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将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自然和社会、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加有利的美术学习平台(如,定期举办各种校内优秀美术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省市区乃至国家级的美术大赛,根据地理优势也可以参观形式多样的大型美术展览,走进美术馆、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等),使学生在浓郁的美术氛围中获得艺术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对美术课的认同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更好的搞好中学课堂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就中学美术教育来说,中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但其境况可谓人人皆知。目前面临的现状则是老师施教费力,学生学习头疼,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这无疑成为中学美术教育有识之士需要面对且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有效提高美术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置“激励”于教学的始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是我们应该始终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我认为,除了其方面的因素之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取决于其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独到之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学方法显得何等之重要!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我们坚信:成功从来不是一种模式。作为一个老师,除了自己拥有饱满的激情之外,应该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此,巧妙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潜能,使其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渴望的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是我们为人之师应始终坚守的教学原则。
2视“精美”设计为点睛之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设计,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课堂精美的设计,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验告诉我们:“起、承、转、合”的绘画手法同样也适用于美术教学过程。起(开始)即能引人兴趣;承(上下衔接)即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转化)即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合(结尾)即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寻求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的和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先行,学生为本。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视频动画,晶莹剔透的音乐等。在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应当更加注意逻辑的严密性;衔接应更加自然、有序、流畅。与此同时,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激发、陶冶情感的气氛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设计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在美术“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领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美术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技能、技巧。教师不要仅限于让学生跟着自己做,依葫芦画瓢,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要做什么,怎样做。
3微画廊在教学延伸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日趋完善,多媒体得到了社会深入的发展,而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微博也悄无声息的成为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中的重要一笔。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微画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画廊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举办个人画展,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模式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除些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走进艺术大师,了解艺术大师的风格和在艺术上的不同建树。
4将“生活”与课堂有机融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产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发现其中艺术要素,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现实生活中有美术的踪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之中。
5妙在“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美术课堂教学妙在拓展,它和我们作画一样讲究,排除一切杂念,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态。当然,美术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更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还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影视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如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电影、电视等)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他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获得收益。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将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自然和社会、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加有利的美术学习平台(如,定期举办各种校内优秀美术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省市区乃至国家级的美术大赛,根据地理优势也可以参观形式多样的大型美术展览,走进美术馆、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等),使学生在浓郁的美术氛围中获得艺术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对美术课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