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发展历史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地
  气功发源于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纳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
  我国古代,很多名人都对气功“情有独钟”。唐朝时,太医署就设置了导引按摩专科,采用按摩的外气疗法,气功地位大大提高,不少名人都是气功拥趸。不过他们修炼的方式,主要是参禅静坐。
  气功的发展历程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
  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以后发展到武术气功,又以后成了气功疗法,但气功一词却没有广泛传开。一直到了解放以后,有个老干部叫刘贵珍,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定了一本《气功疗法实践》,该书在卫生部的关怀下,正式出版,以后还译成外文,“气功疗法”在国内外就传开了。以后又把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成立了气功疗养院、气功疗养所,在气功治疗、气功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气功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搞气功的都成了“牛鬼蛇神”。
  这样一来把气功基本“杀”的差不多了,扫干净了。
  1976年气功重新获得解放。王任重在第二次气功浪潮的推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局等重要部门都对气功进行了研究,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为气功热潮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推动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气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气功学硕士学位。
  2010年健身气功在全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大型活动连续不断,贯穿全年。全国健身气功活动站点已经达到13000多个,习练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等推荐功法的人数破100万人。
其他文献
气功是指一类特定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如果气功研究能独立成为一门学科,那么,气功学则主要是研究气功锻炼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对提高人的智力,影响人的心理功能等方面。  而所谓“特异功能”,源自于心灵学即心灵研究,又称“超心理学”,被认为是一门研究所有超常现象即现代科学知识所无法圆满解释的生物现象的学科。在我国,这类超常现象,通常被称为“特异功能”。心灵学的主要观点认为:人类具有一种潜在的能力,它可
期刊
练气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意识进入到气功态——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这是一种既不同于清醒,也不同于睡眠的特殊意识状态。虽然练功入静和睡眠都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但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心理生理的调整,后者则是自然的生理的调节。睡眠时大脑皮质经常有一些兴奋很活跃,表现为梦境。有时我们做完恶梦、怪梦后醒来,会感到比未睡时还疲劳;而人体处于气功态时,不仅会感到心情格外舒畅,身体非常舒适,而且这种良好的精神
期刊
简单来说,气功与太极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练习太极拳的人们以气功为基本功练习,而练习气功者则会借鉴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  相同处  从锻炼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与气功功法一致。从理论来讲,它们都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不同处  从形成原因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形成;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
期刊
初学气功的人往往不易入静,往往要借助一些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入静,如默念数字,调整呼吸等等。练功时听音乐也是方法之一,名为意守音乐法。练功时一般选择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样,音乐不仅能发挥其固有的使心情轻松愉快、消除大脑皮层中的某些不良刺激和紧张情绪的作用,而且练功者通过欣赏音乐,使意识集中在音乐的节奏、曲调、旋律上,一念代万念,消除了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练气功时辅以适当的音乐是有益的。人们常常愿意选择
期刊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沉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到了丹田。  软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体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最初入门练习之第一
期刊
气功是一种自我心身锻炼的保健治病方法,对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抵抗早老、延年益寿都有积极作用。正确的气功锻炼可使某些疾病好转或痊愈,使体质虚弱者变得健康,使体质健康者更加强壮,对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耐力和效率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把各种致病因素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谓“内因”,主要指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正常的情志活动并不致病。如果出现强烈的情志变化,则可
期刊
概念车、概念股……如今,“概念”二字成了商家炒作的香饽饽,动不动就搬出来,以新、奇、特来实现销量增长,拉动内需。话又说回来,如今的老百姓又太乐于接受各种概念。车展上,围观者众多的,不用问肯定是外形如同外星人制造的概念车。如今,这“概念”同样在食品领域春风得意、大显身手。  号称“营养好吸收”的舒化奶,打的是“创新的LHT乳糖水解技术”牌。在百度搜索上输入“LHT”,再轻点鼠标,刷的一下,除了有关舒
期刊
夜宵进食有禁忌  1. 空腹不可吃甜品  香甜可口的各式点心和口感爽滑、滋味甜美的甜汤和奶制品,是很多熬夜人士的至爱。但是,空腹吃甜品会导致胃酸过多,引起胃部不适。如少量进食甜品,应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也避免了因甜食过量造成的脂肪堆积。  2. 油炸、烧烤不宜食用  煎烤食物热量十分高,但是不利于消化,营养也不全面。所以,宵夜不可过油、过辣、过咸,以清淡、营养、均衡、适度
期刊
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丢失大量营养素。例如,大量摄入含磷元素的食物将导致钙磷失衡。生活中,你是否忽视了这些细节呢?  膳食纤维过量令钙质流失  过多的膳食纤维会使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加快,从而导致钙的吸收率降低。研究表明:成年人的饮食,如果从每顿食用纤维含量低的精面包改为纤维含量过高的粗面包,再摄入其他高纤维的食物,钙(镁、锌和磷)会出现负平衡。  狂吃肉蛋易贫血  现在的
期刊
站着练功即采用站式姿势练功,包括站式动功和站式静功。站式静功也称站桩功,对治疗某些疾病和保健强身具有良好效果。站式动功也有很多种:有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非套路动功中又有散手功和诱发功(也称自发功、引动功)。这里主要介绍站桩功的一些内容。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一种功法。它不仅有适合于各种需要的多样化的练功姿势,而且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要求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所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