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学理念县级小学教研室的探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研室的职能在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秩序,开展教学评估,稳定学校的日常教学。在国家步入“十二五”的开局之时,小学教育不能拖后腿,我们要秉持新的教学理念,对县级小学教学的发展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教研室 活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004-02
  我是一名做了20多年小学教育的教研员,深刻体会到教研室就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教研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日后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区县教研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县为基础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引领学校教学发展,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教研室自身的领导力。
  1 扩大教研影响力
  1.1 魅力课堂
  (1)骨干魅力课堂赛。
  学校要在自身内涵上取得进展,骨干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当骨干教师真正进入课堂教学,才能让骨干的引导力、教学指导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带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所以,各小学应该相继承办一年一次的骨干教师魅力课堂赛,对骨干教师们的思想进行优化。
  骨干教师们可以先在本校进行磨课、试讲,之后参加片区赛,再由片区赛中的优秀者参加县里面的总决赛,每所学校都应该派教师来决赛现场观摩学习。比赛完之后,还应该开一次总结会。总结会是比赛过程的升华,骨干教师们大多会在总结时发出刻骨铭心的感言。我们已经试办几届,效果显著。
  (2)青年教师魅力课堂赛。
  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一方面是挖掘课堂教学的新意,体现课堂教学的深层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整体青年教师水平。
  对于魅力课堂比赛的内容,可以进行海选投票的方式,选出老师们公认最难的以及最有意义的课文,这样也可以解决全县教师的共同难点。比赛评委可分为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专业评委就是参加比赛的青年教师,让他们互评;大众评委则是在场观摩的全体教师。这样就做到了比賽的公正、公平、专业性的统一,比赛不仅仅是青年教师的事,也感染了全体教师,体现了魅力比赛的价值。
  1.2 领导论坛
  由区教研室和各小学校长们参加的年度论坛会议。举办领导论坛的目的,在于督促地方学习领导坚持教育为本,不脱离教育,不当“甩手”领导。每届论坛在举办前一个月确定主题,校长们需要把自己所要发表的观点及时传送于县级教研室,而教研室也应该及时的进行意见反馈。论坛既是一个交流平台,也是一个比赛平台,论坛应设置相应的奖项,待结束时予以评比。奖项其实也是个门面问题,在这样的论坛机制下,校长们会自觉的深入到教育中去,时常的进行工作总结,做好本校的教育工作。
  1.3 教研月活动
  教研月活动,是一种多元化、多形式、灵活性较强的校本研究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研活动或者某一类的教研活动。教研月一年应开展两次,分别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开展,而且声势一定要浩大。这样首先,可以让放假归来的教师能够上一根紧弦,也可以营造一种教研气氛,让全体教师都关注教学教研,推动教研的发展。对于每次的教研月活动,区县教研室要拟定相应的活动方案,地方小学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际方案,落实区县教研室的各项活动安排。县教研室以及各个片区的学校的活动方案应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要求以及活动总结等几个方面。在教研月活动期间,各学校应该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本的原则,从中锻炼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内容除了最基本的日常教学、说课、评课等,还应包含教材讨论、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案例分析、课堂问题交流、教学反馈等活动。尽量多的活动可以让教研月丰富充实,有利于教研氛围的渲染。在教研月活动期间,教研室还需要组织相关的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督导各个学校的活动进行,并对相应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案例:我们在曾经的教研月活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学校的课堂上,学生发言甚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并不是在于学生不主动发言,而是老师并没有留给学生发言的空间,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有话没法说。对此,我们全体教员们给出建议: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老师们都应该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在时间上设定一个控制节点,给学生留下发言的空间。如果想要改变长期形成的老师主讲的这种惯性,则最好把这一点写进教案,强制性的把课堂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当时,教研室就立即决定,把当月教研月活动的主题改定为“把时间留给学生”,并确立相应的教研课目,一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风尚。
  2 奠定教研的群众性
  教研需要广大教师群体的共同参与,想要奠定教研的群众基础,就必须进行教研活动创新,让常规化的事情教研化、意义化。
  2.1 制度教研
  教研制度的建立需要教员们共同探讨和实践,教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召开研讨会,统一思想和意见,下发意见征求稿等一系列的举措,形成了一个集体性的一致,这也算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拿我区县的《校本小课题研究模本》的制定来说,这可是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经过层层讨论和反复的研究才确定的。这个过程包括了:研究模本的内容需求、内容程序结构的安排、内容的基本教学方法、每一个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用什么样的引导语等各方面。所以说,这个研究模本的确定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心领神会的过程,这才是这个过程给教师带来的最大收益。以《校本小课题研究模本》为示范,全区各项的教研制度也都是在经历研究的过程中确立起来。
  2.2 成果教研
  把评奖过程也纳入到教研范围中去。
  (1)评奖内容的研究性。
  分三个方面,首先,是基于实践教育的反思、案例分析以及教育叙事等;其次,是正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具有实际研究内涵的;最后,是小课题成果,之前也论述过,这些成果都是从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   (2)成果推荐程序的研究性。
  对于教学成果的推荐,我们需要经过层层的评比和答辩。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学校对成果进行初评,对推荐到片区的成果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参评。片区再用同样方式推荐到区县,教研室作为总评审,对评出的一二等奖成果,要通知课题组代表进行公开的陈述和答辩,结束之后要对结果进行公示,为期一周。
  3 互动教研,扩大教研效果
  3.1 学习式互动
  教学教研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更不应该为了评比而出现鄙视和贬低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教研方面,需要进行学习式互动,简单的说,就是较强和片区或学校与较弱的片区或学校之间进行教研联谊,目的当然是为了促进教研教学。教研联谊,首先要制定好联谊的方案,并征求对方的意见,之后方能开展。联谊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的有观摩式、参与式、跟班式以及质疑式。
  3.2 帮扶式互动
  我们区县教研室规定,各片区学校以及乡镇中心学校都要有一所学校为帮扶对象,定期的对这些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帮扶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有引导式、或者指导式、示范式、研讨式等。
  3.3 对话式互动
  对话式的互动,需要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把辖区的学校分成四个类别,进行滚动式的管理。同一个类别的学校之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教研对话,探讨教学问题。对话的内容有:对同一课题的教学意见、对课堂教学的认同、对校本教研方法的创新探讨、对教材的看法等。正是由于对话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以,这种对话式互动式深入人心的,发自内心的教研交流,对于学校之间,也可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总之,县级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的风向标,引领着学校教学的发展。教研室应该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教研室活动,从而带动学校的教学生活,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有序稳定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时武.抓住教研室管理工作特点推进教研室全面发展[J].科教文汇(管理版),2011,8.
  [2] 侯振山.如何加强教研室管理[J].江苏高校,2002(2).
  [3] 王爽心.教研室管理如何运用激励机制[J].华北电业,2000(1).
  [4] 阎军印,徐强.对教研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1995.
  [5] 黄建荣,邹红梅.关于加强高校教研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東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其他文献
美术课是幼师生的一门基础课,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应针对幼师生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立足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思维、审
媒介的增长以及传播手段的丰富,为“传播者”的多样化操作开辟了道路,与此同时,也使以争取受众为目标的营销活动变得异常艰难。如何在多种媒介生态环境下捕捉消费者(受众)、如何针
现在,可以大声宣布,3G时代已经来临。这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虽然3G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运营已超过10年,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3G始终是运营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业务,直到
摘 要:我们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通过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以独立备课,分组说课,集体研课、分别上课、集体评课、修改定课的案例研讨模式,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形成合力,共同成长,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高。  关键词:集体备课 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30-01 
摘 要:为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紧跟新形势,突出实效性,并形成了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考究形式;明确目的,协调课程;教学互动,师生交融;结合专业,紧跟形势;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与时俱进,扩大课堂。  关键词:德育课 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027-01    德育课教学是当前新形势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项时代性较强的工作,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德育”。在新教育形式下,中学德育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把握时代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新途径、新方法,紧跟时代要求,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教育 立足实际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