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你看到一位老师在讲台前寥寥数语便引得全班捧腹大笑,假如你发现这门学科不仅不让大家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反而是兴趣倍增,假如……别猜了,这一定是咱们的化学课!
仙女反应
“同学们请看,这些石头多漂亮,像不像美丽的仙女?”傅老师指着幻灯片,自顾自陶醉着对我们这群已经审美疲劳的学生说,“这些就叫钟乳石,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习惯于同老师开玩笑的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这其中需要经历的是漫长的反应,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傅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下一条奇形怪状的曲线,继续像模像样地对大家说,“首先,要有一座山,山上有……”
大家迫不及待地接应:“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山上有个洞!”老师笑眯眯地纠正我们,继续问,“那么还需要什么?”
“庙!”我们还不罢休,整齐划一地回答。
老师不理我们,转身在山顶上画了很夸张的几个圆圈,然后说:“还要有石灰石或大理石,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那么,山上还应该有什么?”傅老师继续提问。
“庙!”我们热烈地“响应”。
“还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傅老师边解说边在黑板上开始了他的宏伟创作。“它们三者进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在漫长的岁月里,从山顶上一滴一滴滴下来。”此时黑板上已出现N个白点,就是传说中的Ca(HCO3)2。
“一滴。”我们入神地观察着傅老师,只见他在山底画了一个点。“两滴。”又是一个点。“三滴、四滴、五滴……”他转身对我们说着,手却在背后的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经初步鉴定,那是一个有着胖胖的胳膊,四不像的脸,五官错位,但姑且还能称之为“人”的东西。
傅老师满意地欣赏着他的杰作:“Ca(HCO3)2 受热分解,生成了CaCO3,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钟乳石。”他又指着那张“不堪入目”的图,旁若无人地对早已在台下窃笑的我们说:“经过这种反应,就会产生许多像这样美丽的仙女……”
“美丽?!@#%
仙女反应
“同学们请看,这些石头多漂亮,像不像美丽的仙女?”傅老师指着幻灯片,自顾自陶醉着对我们这群已经审美疲劳的学生说,“这些就叫钟乳石,大家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习惯于同老师开玩笑的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这其中需要经历的是漫长的反应,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傅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下一条奇形怪状的曲线,继续像模像样地对大家说,“首先,要有一座山,山上有……”
大家迫不及待地接应:“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山上有个洞!”老师笑眯眯地纠正我们,继续问,“那么还需要什么?”
“庙!”我们还不罢休,整齐划一地回答。
老师不理我们,转身在山顶上画了很夸张的几个圆圈,然后说:“还要有石灰石或大理石,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那么,山上还应该有什么?”傅老师继续提问。
“庙!”我们热烈地“响应”。
“还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傅老师边解说边在黑板上开始了他的宏伟创作。“它们三者进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在漫长的岁月里,从山顶上一滴一滴滴下来。”此时黑板上已出现N个白点,就是传说中的Ca(HCO3)2。
“一滴。”我们入神地观察着傅老师,只见他在山底画了一个点。“两滴。”又是一个点。“三滴、四滴、五滴……”他转身对我们说着,手却在背后的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经初步鉴定,那是一个有着胖胖的胳膊,四不像的脸,五官错位,但姑且还能称之为“人”的东西。
傅老师满意地欣赏着他的杰作:“Ca(HCO3)2 受热分解,生成了CaCO3,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钟乳石。”他又指着那张“不堪入目”的图,旁若无人地对早已在台下窃笑的我们说:“经过这种反应,就会产生许多像这样美丽的仙女……”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