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中,美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又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的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是不完备的。音乐是培养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視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影响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一、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其实,在我国音乐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谙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统治阶级更是要求以合乎“礼”的音乐,来感化和安抚人民。他们深知“治世之音安,乱世之音怨,亡国之音哀”,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乐”教以达到人心向善,移风易俗的目的。司马迁认为,“正教育必始于正音,音正而行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基于音乐”。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得多。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曾一再重申音乐教育对于改造国民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性,为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做了大量的推进工作。
没有音乐的人是知识不完备的人,缺少音乐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会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全面发展。
著名华裔科学家赵鑫珊在回答一名学生提出“中国能不能向世界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时,对中国过去、现在和近期出现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问题,赵鑫珊教授把音乐视为关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突出问题予以论证,足以证明音乐教育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人才是何等的重要。
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纪,成于乐”,认为音乐的熏陶影响着人的外在行为和心灵的和谐,能使人的个性达到完美的境地。苏霍姆斯基说:“音乐教育首先是德育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2.音乐教育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近代心理学家经过对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觉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那种色彩斑澜的 “万花筒”,将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3.音乐艺术可以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
音乐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重奏“如歌的行板”后,黯然泪下地说:“我已接触到了苦难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心灵情感的震撼。音乐是培养人高尚道德的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人们的思维、情感便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便会深深地感染启发着人们,这些优秀作品自然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音乐,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个体自发地调动心理的潜能,去调节好与对象的关系,多存一份厚道多有一份同情,多存一份宽容,多存一份理解。
4.音乐艺术可以调节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一种方式。如:歌唱、发声使人平息积郁,增强肺活量;视唱练耳锻炼人的“眼疾口快”;器乐演奏让人“心灵手巧”;舞蹈训练演出使人动作协调,体态优美,体魄强壮,在欣赏乐曲时,舒展宽广的旋律使人心胸开阔,活泼欢快的旋律使人兴奋愉悦,舒缓优美的旋律使人清除疲劳,心境平和。很多科学家都对“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有害的物质,能引起许多疾病,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所以人们总喜欢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操联系起来,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它是一种延伸生命的动势,一种由身体来执行的运动形式,在这种内外互动的方式下,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发展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培养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鉴赏能力;促进认知;提高运用艺术形式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音乐教育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更是具体体现了这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修养、文明发展,精神风貌和生活质量。可见,音乐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获得比其它学科更高的对世界、对人类认识的启迪。
一、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其实,在我国音乐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谙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统治阶级更是要求以合乎“礼”的音乐,来感化和安抚人民。他们深知“治世之音安,乱世之音怨,亡国之音哀”,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乐”教以达到人心向善,移风易俗的目的。司马迁认为,“正教育必始于正音,音正而行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基于音乐”。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得多。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曾一再重申音乐教育对于改造国民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性,为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做了大量的推进工作。
没有音乐的人是知识不完备的人,缺少音乐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会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全面发展。
著名华裔科学家赵鑫珊在回答一名学生提出“中国能不能向世界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时,对中国过去、现在和近期出现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问题,赵鑫珊教授把音乐视为关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突出问题予以论证,足以证明音乐教育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人才是何等的重要。
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纪,成于乐”,认为音乐的熏陶影响着人的外在行为和心灵的和谐,能使人的个性达到完美的境地。苏霍姆斯基说:“音乐教育首先是德育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2.音乐教育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近代心理学家经过对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觉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那种色彩斑澜的 “万花筒”,将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3.音乐艺术可以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
音乐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重奏“如歌的行板”后,黯然泪下地说:“我已接触到了苦难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能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心灵情感的震撼。音乐是培养人高尚道德的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人们的思维、情感便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便会深深地感染启发着人们,这些优秀作品自然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音乐,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个体自发地调动心理的潜能,去调节好与对象的关系,多存一份厚道多有一份同情,多存一份宽容,多存一份理解。
4.音乐艺术可以调节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一种方式。如:歌唱、发声使人平息积郁,增强肺活量;视唱练耳锻炼人的“眼疾口快”;器乐演奏让人“心灵手巧”;舞蹈训练演出使人动作协调,体态优美,体魄强壮,在欣赏乐曲时,舒展宽广的旋律使人心胸开阔,活泼欢快的旋律使人兴奋愉悦,舒缓优美的旋律使人清除疲劳,心境平和。很多科学家都对“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做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对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有害的物质,能引起许多疾病,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所以人们总喜欢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操联系起来,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它是一种延伸生命的动势,一种由身体来执行的运动形式,在这种内外互动的方式下,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发展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培养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鉴赏能力;促进认知;提高运用艺术形式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形成高度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音乐教育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更是具体体现了这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修养、文明发展,精神风貌和生活质量。可见,音乐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获得比其它学科更高的对世界、对人类认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