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砖青瓦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印记和文化。旧砖瓦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砖瓦促进了建筑工艺的继承。砖瓦的新形象表现了对传统材料的批判式继承。介绍现代建筑创作实践中运用青砖青瓦较有影响力的建筑師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砖瓦;建筑;传统材料;王澍
砖瓦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情感。中国城市建筑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中瓦早已退去繁华,慢慢地消失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之上。砖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也发生着变化。中国的建筑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续视而不见,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继承将会出现问题。原本特有的地域文化或可识别特征在中国的城市建筑中将持继消退。国际化发展使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青砖青瓦的特点
青砖青瓦具有强度高、抗冻性能好、耐腐蚀、不褪色、寿命长等特点。有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瓦最早使用出现于西周初期,而砖在西周晚期则以铺地砖的形式出现,砖瓦在我国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1],已经过漫长的风雨洗礼。砖瓦是建筑的经典材料,在人类建筑史上延续使用的时间长,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近年青砖青瓦成为设计师极力推荐的建筑材料之一。
2、砖瓦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延续
青砖青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传统”的记忆。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与现代新型材料构建的建筑相比,传统材料通常给人怀旧的温暖感觉,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精神得到某种寄托。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有部分建筑师以“旧材新用”的方式对传统材料进行再次运用。“旧材新用”是指把已经经过一次建造的旧房屋材料,进行第二次加工处理,用在新建筑的建造上。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运用收集到的各种旧砖瓦再次利用,与新材料一起在新的建筑上混合建造。“旧材新用”既能体现人们的节约思想,而且旧材料本身带着历史感,旧的建筑材料带着我们穿梭在时光隧道里,能重新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3、砖瓦对传统工艺的继承
在机器生产之前,产品由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来完成制作。机器生产能节约时间,解放更多的劳力,但它让我们失去对艺术和个性的表达。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经过无数次的建造实践,砖瓦的砌筑和铺作无法用机器代替,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使得建筑工匠得以幸存,也使得传统建筑工艺得以继承。工匠技艺和手工制作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能更好的表现个人情感和继承师徒制留下来的精美工艺。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和工艺历史延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砖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促使建筑结构技术飞速发展,在现代大型建筑中传统建筑材料早已不再作为承重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砖瓦等传统材料的装饰功能和围护作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组合方式也更丰富。结构构件和围合构件的分开,使双墙成为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处理手法,内墙区分室内外,外墙装饰。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材料砌筑时形成的形象。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所创作的建筑作品“三影堂摄影中心”,外墙大多以青砖砌筑而成,青砖随意砌筑,在墙面上有部分凹凸的青砖,打破了传统青砖墙面的呆板,使立面在阳光的配合下,更有视觉冲击力。
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运用了传统青砖青瓦材料,他喜欢建筑材料简朴而不失优雅。他希望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2],他的工作人员找到老工匠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复制了这些旧式瓦片。使用青砖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高级建筑工艺——磨砖对缝工艺。香山饭店使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贝先生使用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来建造现代建筑,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王澍,中国建筑师,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设计作品宁波历史博物馆运用了上百万块历代旧砖瓦,把收集来的废弃砖瓦以杂陈的方式重新砌筑在墙里,使他的建筑具有一种历史记忆和与生俱来的沧桑感。杭州中山路南宁御街保护工程中,用不同时期制造的砖瓦用在同一面墙上,人们无需走动就能体会“时间诗意”[3]。2010年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将收集来的旧青砖和红砖进行砌筑,打破传统建筑的灰白色,为墙面添色加彩。“瓦园”屋面上铺设了6万片回收的旧青瓦,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4]也运用了大量的旧砖瓦作为建筑材料。王澍的设计力图结合后现代主义理念来诠释青砖青瓦在现代中国建筑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他的传统造园思想的回归,传统民居中建筑风格的回归,用现代建筑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王澍留意到中国建筑空间中的时间问题,他想建造一些能让人有切身体验的建筑,能表现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营造手段,而旧砖旧瓦正好能填补这种时间上的空缺。
结语
中国当代快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大规模建筑拆除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国家对于民居和旧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在学习外国建筑技术和思想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和本民族的传统,要重视砖瓦等传统元素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匠技艺。我们应该向工匠学习,善于使用手边所有的材料。“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机会,我们是有可能利用我们文化的优势、利用时代的机遇,来做一些日本以及西方国家无法做的建筑”[5]。青砖青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用砖的颜色变化、肌理表现、砖瓦混合砌筑方式来批判青砖墙面的直白呆板,砖瓦所表现出来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追求也是对当下建筑与城市的状况的一种批判。
参考文献
[1]李家治.“秦砖汉瓦”的历史作用[J].建筑材料学报,1998(01): 26-29
[2]廖小东.贝聿铭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赖德霖.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J].建筑学报,2012(05):1-5
[4]王澍,陆文宇,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J].建筑学报,2014 (01) :30-41
[5]何映宇,王澍.重读山水之所[J].新民周刊,2012(10):68-71
作者简介
葛巧玲,女,设计艺术学硕士,现工作于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砖瓦;建筑;传统材料;王澍
砖瓦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情感。中国城市建筑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中瓦早已退去繁华,慢慢地消失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之上。砖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也发生着变化。中国的建筑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续视而不见,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继承将会出现问题。原本特有的地域文化或可识别特征在中国的城市建筑中将持继消退。国际化发展使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青砖青瓦的特点
青砖青瓦具有强度高、抗冻性能好、耐腐蚀、不褪色、寿命长等特点。有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瓦最早使用出现于西周初期,而砖在西周晚期则以铺地砖的形式出现,砖瓦在我国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1],已经过漫长的风雨洗礼。砖瓦是建筑的经典材料,在人类建筑史上延续使用的时间长,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近年青砖青瓦成为设计师极力推荐的建筑材料之一。
2、砖瓦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延续
青砖青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传统”的记忆。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与现代新型材料构建的建筑相比,传统材料通常给人怀旧的温暖感觉,更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精神得到某种寄托。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有部分建筑师以“旧材新用”的方式对传统材料进行再次运用。“旧材新用”是指把已经经过一次建造的旧房屋材料,进行第二次加工处理,用在新建筑的建造上。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运用收集到的各种旧砖瓦再次利用,与新材料一起在新的建筑上混合建造。“旧材新用”既能体现人们的节约思想,而且旧材料本身带着历史感,旧的建筑材料带着我们穿梭在时光隧道里,能重新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3、砖瓦对传统工艺的继承
在机器生产之前,产品由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来完成制作。机器生产能节约时间,解放更多的劳力,但它让我们失去对艺术和个性的表达。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经过无数次的建造实践,砖瓦的砌筑和铺作无法用机器代替,需要很多的劳动力,使得建筑工匠得以幸存,也使得传统建筑工艺得以继承。工匠技艺和手工制作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能更好的表现个人情感和继承师徒制留下来的精美工艺。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和工艺历史延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砖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促使建筑结构技术飞速发展,在现代大型建筑中传统建筑材料早已不再作为承重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砖瓦等传统材料的装饰功能和围护作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组合方式也更丰富。结构构件和围合构件的分开,使双墙成为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处理手法,内墙区分室内外,外墙装饰。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材料砌筑时形成的形象。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所创作的建筑作品“三影堂摄影中心”,外墙大多以青砖砌筑而成,青砖随意砌筑,在墙面上有部分凹凸的青砖,打破了传统青砖墙面的呆板,使立面在阳光的配合下,更有视觉冲击力。
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运用了传统青砖青瓦材料,他喜欢建筑材料简朴而不失优雅。他希望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2],他的工作人员找到老工匠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复制了这些旧式瓦片。使用青砖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高级建筑工艺——磨砖对缝工艺。香山饭店使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起来。贝先生使用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来建造现代建筑,表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王澍,中国建筑师,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设计作品宁波历史博物馆运用了上百万块历代旧砖瓦,把收集来的废弃砖瓦以杂陈的方式重新砌筑在墙里,使他的建筑具有一种历史记忆和与生俱来的沧桑感。杭州中山路南宁御街保护工程中,用不同时期制造的砖瓦用在同一面墙上,人们无需走动就能体会“时间诗意”[3]。2010年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将收集来的旧青砖和红砖进行砌筑,打破传统建筑的灰白色,为墙面添色加彩。“瓦园”屋面上铺设了6万片回收的旧青瓦,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4]也运用了大量的旧砖瓦作为建筑材料。王澍的设计力图结合后现代主义理念来诠释青砖青瓦在现代中国建筑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他的传统造园思想的回归,传统民居中建筑风格的回归,用现代建筑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王澍留意到中国建筑空间中的时间问题,他想建造一些能让人有切身体验的建筑,能表现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营造手段,而旧砖旧瓦正好能填补这种时间上的空缺。
结语
中国当代快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大规模建筑拆除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国家对于民居和旧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在学习外国建筑技术和思想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和本民族的传统,要重视砖瓦等传统元素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匠技艺。我们应该向工匠学习,善于使用手边所有的材料。“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机会,我们是有可能利用我们文化的优势、利用时代的机遇,来做一些日本以及西方国家无法做的建筑”[5]。青砖青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用砖的颜色变化、肌理表现、砖瓦混合砌筑方式来批判青砖墙面的直白呆板,砖瓦所表现出来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追求也是对当下建筑与城市的状况的一种批判。
参考文献
[1]李家治.“秦砖汉瓦”的历史作用[J].建筑材料学报,1998(01): 26-29
[2]廖小东.贝聿铭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赖德霖.中国文人建筑传统现代复兴与发展之路上的王澍[J].建筑学报,2012(05):1-5
[4]王澍,陆文宇,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J].建筑学报,2014 (01) :30-41
[5]何映宇,王澍.重读山水之所[J].新民周刊,2012(10):68-71
作者简介
葛巧玲,女,设计艺术学硕士,现工作于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