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等教师评卷判分;教师则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效果也不佳。师生角色置换教学模式,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能让学生清楚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实现师生角色置换,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认知事物需要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和储存,若缺少这个内化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但这种自我教育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为学生受教育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思维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师生角色置换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师生角色置换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师生角色置换主要是指“行动置换”。“行动置换”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笔者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对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摸索出一种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为实现讲授过程的师生角色置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创设情景——自主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复合学习方式。
在学习八年级第三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时,让学生欣赏几幅有关交往变化的照片: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参加工作后——和国际友人的交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交往圈,并用图表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明确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交往圈中的人与自己的亲近程度也不同,因此人的交往可分为内圈和外圈。为实现交往由内圈向外圈发展这一飞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此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掌握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意义。让学生明白在互联网时代应如何正确上网,如何正确对待网友等问题。从而得出“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的结论。
2 复习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过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明显,表现为希望老师划范围、讲重点、押题目。为变这种被动式复习为主动式复习,笔者采用了“归纳织网”的方法进行复习,摸索出“归纳织网——合作、讨论、探究”的复习模式。
如在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复习中,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织网。对于有关的内容,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归纳,并得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出示漫画和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在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揣摩中总结出复习的思路、线索和重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 考试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状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认为考试具有神秘感,甚至对其产生恐惧感,在复习中实行师生角色置换能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病。
(1)命题时,教师根据中考试卷,提出命题的要求,然后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出一份试题。教师再对每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变成试卷。由于试卷是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的,这就破除了考试的神秘感和学生的恐惧感。
(2)阅卷时,采用小组交叉的方法进行。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点燃。可指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标记,等候评卷。
(3)评卷时,各小组自行解决所批阅的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而本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将在师生共同研讨下进行解决。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评卷累,学生不注意,反应不强烈”的状况,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生在分析得失原因的基础上,掌握了解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如学生能灵活运用找关键词、排除法等技巧。
师生角色置换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生在明、师在暗,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生生合作,师生和谐”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被呈现得惟妙惟肖。
责编 雷靖
一、实现师生角色置换,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认知事物需要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和储存,若缺少这个内化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但这种自我教育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为学生受教育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思维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师生角色置换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师生角色置换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师生角色置换主要是指“行动置换”。“行动置换”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笔者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对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摸索出一种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为实现讲授过程的师生角色置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采用了“创设情景——自主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复合学习方式。
在学习八年级第三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时,让学生欣赏几幅有关交往变化的照片: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参加工作后——和国际友人的交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交往圈,并用图表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明确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交往圈中的人与自己的亲近程度也不同,因此人的交往可分为内圈和外圈。为实现交往由内圈向外圈发展这一飞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此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掌握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意义。让学生明白在互联网时代应如何正确上网,如何正确对待网友等问题。从而得出“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的结论。
2 复习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过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明显,表现为希望老师划范围、讲重点、押题目。为变这种被动式复习为主动式复习,笔者采用了“归纳织网”的方法进行复习,摸索出“归纳织网——合作、讨论、探究”的复习模式。
如在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复习中,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织网。对于有关的内容,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归纳,并得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出示漫画和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在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揣摩中总结出复习的思路、线索和重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 考试过程中的师生角色置换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状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认为考试具有神秘感,甚至对其产生恐惧感,在复习中实行师生角色置换能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病。
(1)命题时,教师根据中考试卷,提出命题的要求,然后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出一份试题。教师再对每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变成试卷。由于试卷是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的,这就破除了考试的神秘感和学生的恐惧感。
(2)阅卷时,采用小组交叉的方法进行。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点燃。可指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标记,等候评卷。
(3)评卷时,各小组自行解决所批阅的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而本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将在师生共同研讨下进行解决。这样,就改变了过去“教师评卷累,学生不注意,反应不强烈”的状况,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生在分析得失原因的基础上,掌握了解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如学生能灵活运用找关键词、排除法等技巧。
师生角色置换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生在明、师在暗,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生生合作,师生和谐”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被呈现得惟妙惟肖。
责编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