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部曲”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探索”“创新”是实施有效课堂的三部曲。让学生在尝试中激发学习兴趣,在疑问中探索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坚持实施“三部曲”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 有效课堂 兴趣 探索 创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课堂就是教师实施这一重任的主战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位施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以何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目前数学教师上课的方式大都是领着学生跟着教材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这样的课堂教学因为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实施才更具有有效性,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的焦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一直坚持“兴趣”“探索”“创新”三部曲,坚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在尝试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什么时候学的最好?只有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兴趣的时候才学得最好。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可以通过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有的只是繁琐的数学公式、理论,以及大量复杂的计算,学生自然不感兴趣。但是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学理论以及公式,才使数学教学更美。只不过,这些理论、公式不应由教师直接给予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只有让学生经过自己大脑的劳动后,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并不是急于把规律直接带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仔细观察比较算式,独立思考:从因数和积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想规律、尝试举例验证。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并总结出了积的变化规律,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并在随后的练习中乐意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帮助学生解答,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问题。这样的尝试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去尝试发现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产生数学理论。
  
  二、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索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所谓的数学教学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数学课堂中产生的问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提问。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疑问质疑释疑”的过程。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仅提供给学生“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方向上”这个条件,让学生尝试标示出1号点的位置。这时学生们就发现每个人1号点的位置都不同,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确定位置?通过自己的思索,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确定距离,而有的学生认为需要告诉具体的方向。通过再次作图,他们发现仅仅告诉距离的话,1号点可以是一个以起点为中心,在东偏北区域内的扇形上任意一点;而仅仅告诉方向的话,1号点可以是沿这个方向所作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于是,同学们主动把两个观点结合起来,终于发现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确定位置。这样,同学们的问题由疑而生,在经历一番自学及思考后,解决了问题。
  另一种是追问,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适时有效的追问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二年级“统计”的教学中,我让一个学生上讲台绘制统计图,由于他的统计图的不完整性,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疑问,这时我引导学生们互相追问:“在格子旁应该标示什么?”“一个格子表示几?”“格子够吗?不够怎么办?”……通过几个连续的追问,学生理解了统计的意义,并都能准确的绘制统计图。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课堂情况,采用不同的追问方式,帮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去认识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
  
  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更直观的展示数学信息,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有的教师因为没有把握好课堂实作的“度”而出现学生“动手”用的过多过滥的现象,不管本节内容需不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都让学生来动一下,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让学生对于动手操作逐渐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动手操作用到点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部曲”,尽量引起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根据新知产生疑问,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很快进入学习状况,并能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直至自主解决疑问。这样的课堂由于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尝试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所以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很多学生的作文丢失了那份淳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情、真想法、真感受。  关键词 作文 生活 体验 激励 个性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流不息。”原创作文源于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经济现象,导致了现阶段我国总消费需求不足。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价是产生收入
[摘要]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是心理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善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见和建议,为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等院校 心理健康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平均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对课堂即时评价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不仅是激励,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来自不同家庭各具特点的孩子,面对成长过程中孩子每
摘要 课堂艺术表演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应善于引进课堂艺术表演,给学生创设自由、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领会审美意蕴。  关键词 艺术 兴趣 故事 音乐 表演 素描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内的近代中国发生的中外战争,都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为攫取侵略利益而发动、挑起的;义和国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近代中国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
教学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