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富有地方特色的峨眉山素斋不仅能满足游客饮食的需要,也是人们体验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方式。以文旅游融合为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峨眉山素斋文化行了进行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峨眉山素食文化的开发策略,即:加强寺院素斋的创新、构建利益相关者间良好联系以及对峨眉山素斋进行合理开发。深度挖掘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对于促进素食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旅融合;寺院素斋;开发策略;峨眉山
一、峨眉山寺院素斋的特点
(一)选料广泛且取自本地
峨眉山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多变,再加上地形独特,因此峨眉山上的野生药食两用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共 30 54 属 85 种,包括天麻、峨三七、朱砂莲、峨眉黄连、竹笋等。就寺院素斋对于原材料的选择而言,自明清以来各大寺庙常食用的是大叶碎米荠(普贤菜)、毛木耳、竹荪(竹荪菌))等,这些食材均取自峨眉山当地,不仅是符合现代标准的绿色环保食品,而且还拥有良好的药用价值[1]。由于峨眉山上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峨眉山上复杂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山上各种野生蔬菜、野生水果应有尽有,如,野生猕猴桃、鸭跖草(竹叶菜)、蕺菜(侧耳根)等,为僧人们提供了繁多的素斋原材料来源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成就了峨眉山素斋宴席上成百上千的菜系种类。
(二)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佛教中人讲究遵守清规戒律,清规戒律指的是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进入寺院吃斋饭的旅游者,只要入了寺庙,同样需要遵守。如,在伏虎寺吃斋饭时男女需要分开坐,每人有两个碗,一个碗专门乘饭,这个是专门乘菜,吃饭时不可随意离坐,有专人为其添饭。在洗象池吃斋饭,则只需要遵循吃多少添多少,最后碗中不可剩饭即可。[2]峨眉山上有一些寺庙,会在香客用餐前或者用餐后,在桌上每一个位置上放上供奉菩萨后的供品俗称“供果”,基本上是一些花生、瓜子、糖、苹果、香梨等,按照僧人们的说法:吃了“供果”的人,可以消灾避难、延年益寿、逢凶化吉。正是因为峨眉山上不同的寺院有不同的清规戒律,才造就了一座佛教文化底蕴浓厚的峨眉山。
(三)斋饭品种可繁可简
佛教的信徒们认为吃素不仅可以清心寡欲,还可以益寿延年,佛教信徒们有些会选择长时间吃斋,有些则规定每年固定一个月至三个月来吃斋,故一些寺院对于斋饭的制作上极其讲究。就简而言,峨眉山寺院的家常小菜则多是一碗豆花再配上两三碟小菜。就繁而言,一些寺院在大型佛教节日时,会利用豆制品、面精、蔬果等为原材料,素斋经过工艺制作和蒸、煮、炒、烧、炖烹调而成各种美味佳肴。斋饭的制作不仅可以模仿“肉”的形状,而且 还可以模仿“肉”的味道,以至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比如,峨眉山万年寺的素斋就可以利用大豆做出以假乱真的毛肚、肉片、大丸子等食物。大豆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组成与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平均为 30%~40%,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与动物蛋白质相似,因此大豆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来源[3]。利用大豆做出来的毛肚、肉片、大丸子等不仅其外形与真正的肉制品极为相似,而且其味道也和真正的“肉”相差无几,用当地寺庙的说法这种做法叫作“仿荤”。
二、峨眉山寺院素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参与度不够
尽管在峨眉山官方网的美食专区特别设定了峨眉素斋这一选项链接,专门向游客推荐峨眉山素斋,但是就峨眉山寺院素斋的資源研究和开发上,峨眉山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寺院素斋的宏观调控上,峨眉山市政府仍然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政府在旅游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作为各大政策的决策者,还应该是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的服务者。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旅游业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峨眉山景区歇业,峨眉山各大寺院也相应关门,这充分证明了旅游业是一个脆弱性产业。要想恢复峨眉山景区的旅游业,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调控利益相关者,出台相应政策,还需要加大对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资源是政府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政府对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中出台的相关政策仍然相对较少,政府在参与峨眉山寺院素食的开发决策上仍然有待完善。
(二)寺院素斋宣传力度不够
峨眉山寺院素斋虽然有着价格便宜,适合大众的优点,但是由于峨眉山上的餐饮竞争者较多,再加上峨眉山寺院的经营者对寺院素斋的宣传相对较少,导致一些想要在寺院吃素斋的旅游者由于不知道哪些寺院可以向信徒提供素斋从而选择了在当地的餐馆或者农家乐就餐,这样就使得一些旅游者在峨眉山的游玩过程中缺少了在寺院吃素斋的旅游体验感。另外,峨眉山寺院素斋除了平时供僧人食用以及接待香客外,并没有怎么对外宣传,更没有积极地与一些旅行团队取得联系,甚至许多旅游者并不知道峨眉山哪些寺庙可以对外提供斋饭,一些想吃斋饭旅行者还要在各大网站上询问各大网友,才可以知道峨眉山寺院斋饭的提供情况。可见,市场对于素斋的需求远大于寺院对素斋的宣传,峨眉山寺院在素斋的对外宣传方面急需改善。
(三)寺院素斋文化缺乏创新
在峨眉山寺院素斋的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创新的体现有二:
第一,峨眉山寺院素斋虽然保持了素净清香、疗疾健身等素斋传统特色,但是这只能算是素斋本身的传统特色,就峨眉山寺院各大寺庙而言,其素斋各自的特色并不鲜明,斋饭的种类以及佛教文化在“食”上的运用仍然缺乏创新。平日里,除了一些大型佛教节日旅游者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素斋种类和佛教文化外,在其他时间段中,各大寺庙所提供的素斋多是以味道清淡的时蔬或是豆瓣酱配上的豆花为主菜,对于用餐时所体现的佛教文化清规来说,主要还是以惜米如金和食不言为主,尽管这样的素斋和佛教清规仍然可以吸引到大部分的旅游者,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之一。 第二,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在寺院素斋经营方式上很少实施现代餐饮经营策略,寺院斋饭的运营方式也比较呆板古倔,在菜肴的制作上对优秀科技成果吸纳较少,很少引进一些现代餐饮设备,因此在菜肴的制作上比较简单。到目前还有一些寺院出售给旅游者饭票来作为可以在本寺院吃斋饭的凭证,如果饭票丢失,则需要重新交钱补办,这样的运营方式有时会导致旅游者与寺院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三、峨眉山寺院素斋开发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峨眉山的资源优势
峨眉山动植物的繁茂,文化的深厚,传说的众多。因此要想发展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可以完全充分利用峨眉山的资源优势。第一,“峨眉雪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自隋唐起,年年进贡朝廷皇室。不少著名的诗人曾吟诗盛赞“峨眉雪芽”,如唐代的贾岛,宋代的苏东坡、陆游,清代赵熙等[4]。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开发如果能够将峨眉山茶融入其中,创新出与茶相关的一系列菜系,并且将峨眉山茶文化典故和佛教文化相融合,其必然能够成为峨眉山寺院素斋的一大特色。第二,挖掘峨眉山的历史传说。峨眉山是一座历史感厚重的山,山上因为有着白蛇传说才有了白龙洞和白龙寺;有着普贤传说才有了普贤寺和普贤菩萨;有着雪蘑芋的传说才有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峨眉山特产雪蘑芋;有着峨眉山苦行僧喂猴的传说才有了如今猴与僧人相安无事的典故。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的开发可以深入挖掘峨眉山的各种传说,将峨眉山的传说融入到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开发过程当中,这将会使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发展焕发出与众不同的活力与生机。
(二)构建利益相关者间良好关系
关于峨眉山的素斋的发展方面,利益相关者们需要及时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发展动向和政府颁布的最新旅游政策,及时进行决策。寺院应该主动与佛教协会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获取客源,并且及时地处理旅游者的相关意见,根据旅游者的有效意见不断地改进和推出新的素斋菜式。佛教协会也应采取各种办法让各个寺院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并且定期协调各个寺院举办各种素斋文化活动,扩大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行社行业应该根据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积极联系寺院和佛教协会。最后,寺院可以同各大旅行社加强合作,以寺院素斋风味鲜明、佛教底蕴深厚为契机,打造斋食精品,推出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旅游路线,进一步对峨眉山的旅游进行开发。
(三)合理开发峨眉山的寺院素斋
峨眉山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峨眉山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峨眉山旅游业发展依托于峨眉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对峨眉山寺院素斋进行合理的开发,必须要对峨眉山寺院及其素斋本身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对其内涵的把握。只有通过有效的开发,才能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旅游资源发挥最好的价值。峨眉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 4 座山峰组成,每座山峰上平均有十几座庙宇。[5]这些寺院中,有些寺院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此游人如织,如,大佛禅院、伏虎寺、报国寺等。有些庙宇则因为地处偏僻,隐藏于山峰之间,只能徒步到达,因此游人相对较少,如,洗象池、遇仙寺、锁心阁等。在对峨眉山寺院素斋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意考察寺院的可进入性,对可进入性较强的寺庙优先进行旅游开发,对于一些可进入性较差的寺庙可以保留其原始的魅力,这样才能避免应为盲目开发而導致的资源浪费。另外,在对于峨眉山寺院素斋本身的开发策略上,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应该围绕怎样更好的满足信徒们的饮食需要和现代人对营养的需求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峨眉山寺院素斋真正的价值,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结语
峨眉山寺院素斋不仅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峨眉山旅游风景区中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作为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峨眉山寺院素食同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开发峨眉山素食文化资源,将历史典故、佛教经典、本土文化创新融合,积极推动峨眉山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途中对“吃”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在对于峨眉山寺院素斋本身的开发策略上,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应该围绕怎样更好的满足信徒们的饮食需要和现代人对营养的需求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峨眉山寺院素斋真正的价值,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良科,赵曼茜,茆灿泉,魏屹,周嘉裕.峨眉山野生药食两用蔬菜资源初步调查[J].中国蔬菜,2009(04):63-65.
[2]郑晓江.“打斋饭”[J].佛教文化,2002(01):45-47.
[3]陈玉玲,杨梅,牛跃庭,蔡慧珍.大豆素丸和三种肉丸的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20,36(01):84-90+7.
[4]杨静.峨眉山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9
[5]骆坤琪.普贤道场峨眉山[J].中国宗教,1995(01):36-37.
作者简介:
祝艺华(1996.6-),女,汉族,四川峨眉山,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民俗学,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民俗与旅游。
曾思琪,女,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民俗学,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民俗与旅游。
【关键词】文旅融合;寺院素斋;开发策略;峨眉山
一、峨眉山寺院素斋的特点
(一)选料广泛且取自本地
峨眉山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多变,再加上地形独特,因此峨眉山上的野生药食两用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共 30 54 属 85 种,包括天麻、峨三七、朱砂莲、峨眉黄连、竹笋等。就寺院素斋对于原材料的选择而言,自明清以来各大寺庙常食用的是大叶碎米荠(普贤菜)、毛木耳、竹荪(竹荪菌))等,这些食材均取自峨眉山当地,不仅是符合现代标准的绿色环保食品,而且还拥有良好的药用价值[1]。由于峨眉山上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峨眉山上复杂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山上各种野生蔬菜、野生水果应有尽有,如,野生猕猴桃、鸭跖草(竹叶菜)、蕺菜(侧耳根)等,为僧人们提供了繁多的素斋原材料来源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成就了峨眉山素斋宴席上成百上千的菜系种类。
(二)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佛教中人讲究遵守清规戒律,清规戒律指的是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进入寺院吃斋饭的旅游者,只要入了寺庙,同样需要遵守。如,在伏虎寺吃斋饭时男女需要分开坐,每人有两个碗,一个碗专门乘饭,这个是专门乘菜,吃饭时不可随意离坐,有专人为其添饭。在洗象池吃斋饭,则只需要遵循吃多少添多少,最后碗中不可剩饭即可。[2]峨眉山上有一些寺庙,会在香客用餐前或者用餐后,在桌上每一个位置上放上供奉菩萨后的供品俗称“供果”,基本上是一些花生、瓜子、糖、苹果、香梨等,按照僧人们的说法:吃了“供果”的人,可以消灾避难、延年益寿、逢凶化吉。正是因为峨眉山上不同的寺院有不同的清规戒律,才造就了一座佛教文化底蕴浓厚的峨眉山。
(三)斋饭品种可繁可简
佛教的信徒们认为吃素不仅可以清心寡欲,还可以益寿延年,佛教信徒们有些会选择长时间吃斋,有些则规定每年固定一个月至三个月来吃斋,故一些寺院对于斋饭的制作上极其讲究。就简而言,峨眉山寺院的家常小菜则多是一碗豆花再配上两三碟小菜。就繁而言,一些寺院在大型佛教节日时,会利用豆制品、面精、蔬果等为原材料,素斋经过工艺制作和蒸、煮、炒、烧、炖烹调而成各种美味佳肴。斋饭的制作不仅可以模仿“肉”的形状,而且 还可以模仿“肉”的味道,以至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比如,峨眉山万年寺的素斋就可以利用大豆做出以假乱真的毛肚、肉片、大丸子等食物。大豆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组成与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平均为 30%~40%,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与动物蛋白质相似,因此大豆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来源[3]。利用大豆做出来的毛肚、肉片、大丸子等不仅其外形与真正的肉制品极为相似,而且其味道也和真正的“肉”相差无几,用当地寺庙的说法这种做法叫作“仿荤”。
二、峨眉山寺院素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参与度不够
尽管在峨眉山官方网的美食专区特别设定了峨眉素斋这一选项链接,专门向游客推荐峨眉山素斋,但是就峨眉山寺院素斋的資源研究和开发上,峨眉山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寺院素斋的宏观调控上,峨眉山市政府仍然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政府在旅游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作为各大政策的决策者,还应该是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的服务者。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旅游业遭受到巨大的打击,峨眉山景区歇业,峨眉山各大寺院也相应关门,这充分证明了旅游业是一个脆弱性产业。要想恢复峨眉山景区的旅游业,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调控利益相关者,出台相应政策,还需要加大对峨眉山景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资源是政府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资源之一,政府对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中出台的相关政策仍然相对较少,政府在参与峨眉山寺院素食的开发决策上仍然有待完善。
(二)寺院素斋宣传力度不够
峨眉山寺院素斋虽然有着价格便宜,适合大众的优点,但是由于峨眉山上的餐饮竞争者较多,再加上峨眉山寺院的经营者对寺院素斋的宣传相对较少,导致一些想要在寺院吃素斋的旅游者由于不知道哪些寺院可以向信徒提供素斋从而选择了在当地的餐馆或者农家乐就餐,这样就使得一些旅游者在峨眉山的游玩过程中缺少了在寺院吃素斋的旅游体验感。另外,峨眉山寺院素斋除了平时供僧人食用以及接待香客外,并没有怎么对外宣传,更没有积极地与一些旅行团队取得联系,甚至许多旅游者并不知道峨眉山哪些寺庙可以对外提供斋饭,一些想吃斋饭旅行者还要在各大网站上询问各大网友,才可以知道峨眉山寺院斋饭的提供情况。可见,市场对于素斋的需求远大于寺院对素斋的宣传,峨眉山寺院在素斋的对外宣传方面急需改善。
(三)寺院素斋文化缺乏创新
在峨眉山寺院素斋的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创新的体现有二:
第一,峨眉山寺院素斋虽然保持了素净清香、疗疾健身等素斋传统特色,但是这只能算是素斋本身的传统特色,就峨眉山寺院各大寺庙而言,其素斋各自的特色并不鲜明,斋饭的种类以及佛教文化在“食”上的运用仍然缺乏创新。平日里,除了一些大型佛教节日旅游者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素斋种类和佛教文化外,在其他时间段中,各大寺庙所提供的素斋多是以味道清淡的时蔬或是豆瓣酱配上的豆花为主菜,对于用餐时所体现的佛教文化清规来说,主要还是以惜米如金和食不言为主,尽管这样的素斋和佛教清规仍然可以吸引到大部分的旅游者,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之一。 第二,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在寺院素斋经营方式上很少实施现代餐饮经营策略,寺院斋饭的运营方式也比较呆板古倔,在菜肴的制作上对优秀科技成果吸纳较少,很少引进一些现代餐饮设备,因此在菜肴的制作上比较简单。到目前还有一些寺院出售给旅游者饭票来作为可以在本寺院吃斋饭的凭证,如果饭票丢失,则需要重新交钱补办,这样的运营方式有时会导致旅游者与寺院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三、峨眉山寺院素斋开发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峨眉山的资源优势
峨眉山动植物的繁茂,文化的深厚,传说的众多。因此要想发展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可以完全充分利用峨眉山的资源优势。第一,“峨眉雪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自隋唐起,年年进贡朝廷皇室。不少著名的诗人曾吟诗盛赞“峨眉雪芽”,如唐代的贾岛,宋代的苏东坡、陆游,清代赵熙等[4]。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开发如果能够将峨眉山茶融入其中,创新出与茶相关的一系列菜系,并且将峨眉山茶文化典故和佛教文化相融合,其必然能够成为峨眉山寺院素斋的一大特色。第二,挖掘峨眉山的历史传说。峨眉山是一座历史感厚重的山,山上因为有着白蛇传说才有了白龙洞和白龙寺;有着普贤传说才有了普贤寺和普贤菩萨;有着雪蘑芋的传说才有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峨眉山特产雪蘑芋;有着峨眉山苦行僧喂猴的传说才有了如今猴与僧人相安无事的典故。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的开发可以深入挖掘峨眉山的各种传说,将峨眉山的传说融入到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开发过程当中,这将会使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发展焕发出与众不同的活力与生机。
(二)构建利益相关者间良好关系
关于峨眉山的素斋的发展方面,利益相关者们需要及时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发展动向和政府颁布的最新旅游政策,及时进行决策。寺院应该主动与佛教协会和相关企业取得联系,获取客源,并且及时地处理旅游者的相关意见,根据旅游者的有效意见不断地改进和推出新的素斋菜式。佛教协会也应采取各种办法让各个寺院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并且定期协调各个寺院举办各种素斋文化活动,扩大峨眉山寺院素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行社行业应该根据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积极联系寺院和佛教协会。最后,寺院可以同各大旅行社加强合作,以寺院素斋风味鲜明、佛教底蕴深厚为契机,打造斋食精品,推出峨眉山寺院素斋文化旅游路线,进一步对峨眉山的旅游进行开发。
(三)合理开发峨眉山的寺院素斋
峨眉山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峨眉山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峨眉山旅游业发展依托于峨眉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对峨眉山寺院素斋进行合理的开发,必须要对峨眉山寺院及其素斋本身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对其内涵的把握。只有通过有效的开发,才能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旅游资源发挥最好的价值。峨眉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 4 座山峰组成,每座山峰上平均有十几座庙宇。[5]这些寺院中,有些寺院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此游人如织,如,大佛禅院、伏虎寺、报国寺等。有些庙宇则因为地处偏僻,隐藏于山峰之间,只能徒步到达,因此游人相对较少,如,洗象池、遇仙寺、锁心阁等。在对峨眉山寺院素斋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意考察寺院的可进入性,对可进入性较强的寺庙优先进行旅游开发,对于一些可进入性较差的寺庙可以保留其原始的魅力,这样才能避免应为盲目开发而導致的资源浪费。另外,在对于峨眉山寺院素斋本身的开发策略上,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应该围绕怎样更好的满足信徒们的饮食需要和现代人对营养的需求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峨眉山寺院素斋真正的价值,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结语
峨眉山寺院素斋不仅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峨眉山旅游风景区中重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作为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峨眉山寺院素食同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开发峨眉山素食文化资源,将历史典故、佛教经典、本土文化创新融合,积极推动峨眉山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途中对“吃”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在对于峨眉山寺院素斋本身的开发策略上,峨眉山寺院经营者应该围绕怎样更好的满足信徒们的饮食需要和现代人对营养的需求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峨眉山寺院素斋真正的价值,让峨眉山寺院素斋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良科,赵曼茜,茆灿泉,魏屹,周嘉裕.峨眉山野生药食两用蔬菜资源初步调查[J].中国蔬菜,2009(04):63-65.
[2]郑晓江.“打斋饭”[J].佛教文化,2002(01):45-47.
[3]陈玉玲,杨梅,牛跃庭,蔡慧珍.大豆素丸和三种肉丸的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20,36(01):84-90+7.
[4]杨静.峨眉山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9
[5]骆坤琪.普贤道场峨眉山[J].中国宗教,1995(01):36-37.
作者简介:
祝艺华(1996.6-),女,汉族,四川峨眉山,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民俗学,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民俗与旅游。
曾思琪,女,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民俗学,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民俗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