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雯 生命的更新从来都在路上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围本刊“青年力量”之时,任晓雯正在济州岛放空,享受清澈如洗的天色与空气。她说自己宅得太久,皮肤都娇气了,遇到紫外线就过敏。
  2018年,长篇小说《好人宋没用》获奖无数,她成名前的经历也被一点点扒了出来。若不是对着记者回忆,那些肆意叛逆的青春,卖茶叶、当电视主持的履历,也早已是旧辰光,被她压在箱底。
  但她早习惯了职业作家的身份。每个自然醒的早晨,苏州河从窗底流过,在她不过是一个创作日开始的标志。
  2018,本是蓄势待发的一年。短篇《阳台上》改编的电影,一直拖着未公映;《浮生》人物志系列,也拖着迟迟没出版。但她也没闲着,《换肾记》等好些中短篇陆续发表,到今年要结集出版。两部延期的作品,到了2019,也“千呼万唤始出来”。
  电影《阳台上》因为由周冬雨主演,又有强拆的故事背景,既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青春片,也带给观众对复仇叙事、批判现实的强烈期待。但这并非小说的着力点。男主角、拆迁户逝者的儿子,名字叫“英雄”,其实颇为反讽。女主角、拆迁组长之女陆珊珊,则是一个比弱者更弱的人。弱者容易去践踏更弱者,把生活的不如意报复在更弱者身上。但弱者也会对更弱者产生同理心,在悲惨的生活中彼此取暖。两者只在一念之差。故事从这里产生,也在悬念揭晓时戛然而止。“仇恨从来不是解药——无论在现实,还是文学中。”
  除了这篇,《阳台上》里收入的其他短篇都早早写成,风格和笔力参差。她坦承此时再拿出来,未免有点“悔其少作”的心虚和遗憾。不过按照奥登的看法,诗人的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任晓雯也在向前走,不断更新,将自己甩到身后。
  相比少作,仔细酝酿和打磨的《浮生》与《好人宋没用》,依旧在书写苦难,但笔调要节制得多。文学评论家项静形容,任晓雯“以朴实健康的肌理去建设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仿佛是在模仿创世的动作”。
  任晓雯佩服契诃夫,即便拿起一个烟灰缸,也能写得漂亮。她说自己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小说,即便开了17次头还未完成的短篇,依然还在和它搏斗。“一旦发现问题,就进步了。”到今天,技术不再是主要问题,敢于面对内心幽暗,书写也是作者自我的抽丝剥茧。于是,越写越诚恳,越写越谦卑。
  小说家吴晨骏评价,“任晓雯属于那种极有才华、又知道如何使用才华的人。我相信她是这个社会中少数理解文学创作本质的人。任晓雯在岁数上是年轻的,但她的写作已经很成熟了,有种女性作家罕见的大气和豁达。”
  人物周刊:用一個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现状?
  任晓雯:稳定。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任晓雯:他们成长的年代,有一个关键词是“匮乏”。大妈是个常常被嘲笑的群体。但如果搁置道德评判,仔细了解一下她们成长的年代,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她们喜欢穿得花花绿绿,因为她们在最爱美的年纪只能穿颜色款式单一的服饰;她们吃自助餐争来抢去,因为她们对饥饿存在根深蒂固的记忆;她们大声说话,爬树,采花,漠视公共规则,因为在她们需要被教育的时候,教育停止了。当然,上述种种,是从公共话题的角度来解释整整一代人。具体到我自己的父母,互相之间的理解则是建立在非常私人的感情之上的。在很长的日子里,我不能够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在我自幼的印象里,就是一对中年人。而我则是幼儿、少儿,然后是青年。只有当我自己步入中年,并体会了人生况味之际,我才真正理解他们。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任晓雯:《圣经》。2013年读到这本书,让我对于生命、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彻底的改变。《圣经》中,上帝把虔诚的约伯放到魔鬼手中去试炼他。魔鬼不断透过诱惑和苦难来动摇他的信仰,其实都是在上帝的允许中。这当中有奥妙无穷的关于信仰的隐喻,也是非常重大的人类的母题。
  很多人到中年后,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始终存在瓶颈。即便是虔诚的信徒,也会发出生命的质问。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次死而复生的经历,让他紧紧抓住了上帝。但是在此后漫长的人生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依然充满了性格缺陷,被不止一位同行诟病。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帮别人。但她在日记和四十多封未曾公布的信件里,抱怨烦躁、黑暗、孤独和痛苦,怀疑天堂的存在,乃至上帝。这更符合我对信仰的体验和理解:生命的更新从来都不容易,从来都是在路上。正是疑惑,可使信仰和无信仰者双方避免沉溺于完全的自满中。
  人物周刊:对我们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任晓雯:希望他们成为人格完备、价值观稳定的人。
  人物周刊: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任晓雯:很多人觉得现在的严肃文学,不如上世纪80年代受关注,而且越来越不受关注。其实文学的边缘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我觉得挺好的,适当的寂寞感,能够磨练人的专注力,也让人有更多安静沉思的空间。严肃文学本来就是个小众的东西。80年代是有泡沫的,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多娱乐消遣的东西,就把文学期刊当成连续剧和故事会来看。现在读者少了,但好读者反而多了。有时候看到一句知音之言,就会很欣慰。
  人物周刊:责任、权利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个?
  任晓雯:三个同样重要,就像眼睛、耳朵和手同样重要。
  人物周刊:你珍视自己的哪种品质?最想改进的一个缺点是?
  任晓雯:珍视自己的持之以恒。最想改进的是骄傲。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哪方面?
  任晓雯:在网上跟人费口舌起争执。
  人物周刊:在时代的前进中,你期待自己充当怎么样的角色?
  任晓雯:努力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做到极致。
  人物周刊:现在的你,还有哪些不安和担忧?
  任晓雯:来自外界的不确定性。
  获奖理由
  在长篇小说 《好人宋没用》 和短篇系列 《浮生》 里,任晓雯展现了她精心淬炼、带有古意、极具辨识度的语言。但她并不希望将语言设限,古典、现代、写实、魔幻等所谓类型,从来不是她思虑的重点。她的小说面貌各异,姿趣横生。无论是迷宫设置、奇幻变形,还是日常生活剪影,任晓雯都作了极富才情的尝试,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能。而挖掘人类的内心,坚信人物自身具有的人性潜力,始终是她写作时的第一推动力。
其他文献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变成了一个没有现金的人。晚高峰,网约车约不到,出租车打不到,手机又快没电,习惯性地去找充电宝,发现没带,这才意识到问题来了:切断手机,连基本的日常出行都成了难题。  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需要产生交易的行为,比如买东西。这在商家和平台来说,逐渐演变成了“新零售”的概念。  我原本以为,新零售之所以“新”,是“新”在方式上,比如增加了购物体验、交易方式。原本
在南印的亨比村(Hampi),最令我惊奇的,恐怕还是嬉皮士的数量之多。嬉皮士几乎都是外国人,尽管来自五湖四海,但有着相似的装扮。他们有的剃了光头,有的留着脏辫子,穿着皱巴巴的粗麻衣服,打着耳洞或鼻钉,很瘦,眼神直勾勾,表情中带着人畜无害的平静,又似乎暗藏激流。  没人说得清嬉皮士最初是怎么看中亨比的。或许因为这里只有素食没有酒精,远离任何一座大城市,自打成为废墟以来,就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气氛。加上物
捌斤火化处  风在往南吹,过隧道的时候发出呜呜的声音。  “这样就很不好。”村口有个老人说。又起山火了。  站在村口可以看到面前这座山从背面冒出一层比云稀薄和均匀的烟。七天前这里的烟是往北去的,在翻滚的浓烟中心可以看见发红的火光,那场大火烧掉了至少20公顷森林和31条人命,“北边的树烧完了,南边还有很多哇。”  3月30日的大火使整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沉浸在一种无孔不入的悲伤中,被连日的太
曹德旺参观美国工厂  三年前,导演喻峰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中国工厂》,讲述了广东佛山几家制造工厂的艰难转型。2017年,纪录片发布之后,鲜有人关注。那几年,唱衰制造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耐不住寂寞与失败的企业主和工人,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耕耘多年的领域。  三年后,一部名为《美国工厂》的纪录片上映,触动了中美两国观众的神经。在这部片子里,来自“世界工厂”中国的企业家曹德旺,到美国俄亥俄州代顿
“化石猎人”唐永刚在一处恐龙足迹的化石点上步行测量估算面积。“化石猎人”泛指“ 半专业化”的地质考古爱好者。中国的民间化石科普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后唐永刚  中国的民间科普性质寻找化石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后,一个“化石网”聚集了中国第一批“化石爱好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有限的地质古生物的知识,去搜寻和分辨,然后到网上交流学习。后来,中科院古生物所组织了多次“爱好者”培训,于是多年后,就出现了
2015年,童道明在《可愛的契诃夫》新书阅读分享会上 图/朱绛  “心空了。魂儿丢了。”  2019年6月27日上午,翻译家、剧评家和剧作家童道明与世长辞。在戏剧圈和文学圈的集合里,少有讣闻能像这次这样,激起如此大的涟漪,如此深的阵痛。  上世纪80年代,童道明以戏剧翻译和评论立身,鼓励戏剧革新和小剧场;他推介梅耶荷德不遗余力,影响了内地和香港两代戏剧人;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作,且产量很高,风格鲜明。
图/Dave Morgan  “宇宙就是一個不断瓦解的过程,一切都在腐蚀,但我们依然尝试着稳定它们的状态。这种张力深深吸引着我,是我创作的核心。”  秋冬之际,伊朗裔英国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在上海里森画廊举办她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时间于此”(As Time Stood Still),展出了她在疫情肆虐期间创作的多件作品。  《波涛》、《寓言》、《喀迈拉》、《
赵丽蓉表演小品《如此包装》。图/赵振清  从颐和园北宫门坐394路公交车往北走9站,在韩家川村站下车,朝西南小路走500米,便可到达韩家川村赵丽蓉故居。20年前的7月17日,72岁的赵丽蓉在这里因肺癌逝世。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赵丽蓉提出离开肿瘤医院,回到她的农家小院。改革开放后,赵丽蓉借了钱买下这座小院。最初,这里只有三间茅草房,荒草足有一人高。她带着三个儿子开垦了两年,盖好砖瓦房,种上了果树
11月25日晚上7时40分,广州市白云区万福希尔顿酒店,马保国身穿月白色太极服,面色平静地从一楼中餐厅走出来,准备乘电梯回客房。两个高瘦的年轻男子一左一右地跟在他身边。在我试图上前自我介绍时,他们推出手臂拦住我,说:“马老师不接受采访。”直到电梯门关闭,马保国对我的出现没有做任何反应,甚至没看我一眼。  马保国来广州原本是要参与一场快手网红自发举办的拳击赛。晚上6点,活动开始,一个小时后,仍然没有
2019年6月15日,《巴黎评论》第七任出版人苏珊娜·亨内维尔在纽约逝世,享年52岁,她在《巴黎评论》杂志社工作超过30年。  《巴黎评论》1953年于美国创刊,作家访谈为其中最持久且最著名的部分,已成为杂志的招牌,也树立了访谈的文体典范。从创刊号中的E·B·福斯特访谈开始,《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作家,至今已超过300篇。最初以“小说的艺术”为名,后扩展到“诗歌的艺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