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在第四册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所选小说名著只有四篇,但它们所传递的意义是:通过阅读这四篇文章,辐射中国古典小说,让学生走进名著,感受经典,接受古典文化熏陶,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笔者在教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借鉴影视手法,以电视剧《水浒传》两个版本的不同处理为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水浒故事家喻户晓,课文内容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所以在教学中就着重鉴赏原著的艺术技巧,然后想通过电视剧录像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备课过程中,我先是找到了山东电视台上世纪80年代版的《水浒传》。通过比较,我决定再把央视版的《水浒传》找来,两者一起放映,以期引起学生的思考、评析,让学生学会鉴赏。
放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时,山东版在前,央视版在后。为了赶时间,片头片尾曲原本都不准备放,但在央视版结束时,学生不顾时间已晚,集体叫:“别关别关。”并大声唱和片尾曲《好汉歌》。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布置了讨论作业: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可借鉴的地方。
接下来的讨论课上,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场面,发言并不积极。点名之后,学生1说:“山东版电视剧比较忠实于原著,而央视版的改编较大。山东版的武打比较假,相对来说,央视版的更好看。”
学生1的回答,代表了学生的普遍看法,他们都能看到两者的不同以及对原著的改编,而更细致的地方,还没有看到,也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便鼓励了学生1的观点,然后说:“大家都普遍感觉央视版的比较好,下面思考一下,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学生2:“山东版比较忠实于原著,他们是在照着小说拍一部电视剧,而央视版的创作者是为了拍一部好电视。”
师:“思考一下,央视版的‘好’好在哪里?比如语言、服装、造型……”
学生3:“央视版的服装更真实,而山东版的服装像演戏。……林冲已经是罪犯,而山东版的林冲还像个军官。”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服装的变化,那么,这样处理服装有没有别的作用呢?还有,改编中体现了编导的什么观念呢?”
学生4:“服装使林冲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了。”
师:“哪一个场景?”
学生4:“林冲怒杀仇人出现在山神庙门口的那个样子,简直帅呆了。那件披风,那个眼神,以及手持花枪的动作,很自然,却充分表现了林冲的英雄气概。”
学生5:“还有,加入的那场雪中舞枪的戏,把林冲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雪中舞枪这场戏,有没有表现林冲的心情?”
学生6:“还舞出了他心中的郁闷,场面豪阔,抒情意味极浓。”
学生7:“还有那场打斗戏,一枪将差拨打到横杆上。”
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学生7:“因为在央视版的改编中,差拨原来跟林冲关系特好,见了更大的官之后,便助纣为虐,来杀林冲。对于这样的小人,狠狠地惩治才能解林冲心中怒气,也才能使观众解气。”
学生8:“我来说说武打设计。山东版的武打很假,还是在庙里,觉得展不开。而央视版的武打忠于原著,设计在庙外。首先,改为林冲冲出庙门,这样可以表现林冲心中的愤怒,而且惊天动地一声后,在极度的安静中,林冲出现在庙门中,怒目而视。这样一动一静,运用对比就突出了林冲的英雄形象。其次,对于陆虞侯,改为林冲说我不忍杀人也不愿杀人,然后扭转头去才刺向陆虞侯,这样就把林冲的善良、一忍再忍、被逼无奈的心理刻画得很充分。”(掌声)
师:“大家对于央视的改编,琢磨出了许多技巧方法。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看,比如说,关于火,关于加入的林冲的梦。”
学生9:“山东版的火只是烟,那时的人也不敢有大动作,人家中央台用的是熊熊大火。也许烟更确切,因为山神庙离草料场有一里地,但火用得更好。”
师:“为什么?”
学生9:“火,起渲染烘托作用。”(知识点不讲自明)“用火来渲染林冲心头怒火,在火的衬托下,林冲的形象更加凸起。”
学生10:“特别是最后,在熊熊的大火背景下,林冲一枪一笠,走向原野,一个落寞而悲凉的英雄便定格在观众心中。”(掌声)
学生11:“我来说说梦。山东版的梦太长,抒情意味浓;而央视版的梦短,更符合林冲奔波一天后的心理。”
学生12:“也符合心理暗示原理。”
师:“大家已经在琢磨改编的意图和情节了。看来,原著是成功的,改编更要在细节上见功夫。比如说,李小二,改编者怎么处理?为什么?”
学生13:“我来说李小二。把李小二与林冲相认一节去掉,就可以使情节紧凑。央视版《水浒传》是谁拍的?张纪中!他的《笑傲江湖》,好吧?但像现在正演的《七剑下天山》,就是情节缓慢,拖沓,冗长,不好看。”(掌声)
师:“关于李小二,大家还可以琢磨出什么来?”
学生13:“还有,李小二的妻子。原著中,李小二妻子是为林冲通风报信,而央视改编中,却是敲面盆阻止丈夫通报信息。这样处理更符合事实,也能体现人情冷暖。”
学生14:“央视版李小二妻子一直背对观众,与主题无关的情节无关的人一概免去,这样更集中。”
学生15:“大家都在说央视版的好,但是不要忽视,由于处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状况的不同时期。”(学生笑)“在当时,山东版的电视剧肯定是很成功的,也应该给当时的人精神的享受吧。”
学生15的话说明了学生的客观思维,也似乎是一个总结。临近下课,我总结说:“大家的发言,其实是在品味典型化的手法及作用,还有改编中细节的反复推敲。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认为央视版改编得好,但是,张纪中未必就是神话。如果让你去超越张纪中,你又会如何做呢?”
这一节课,完全是在自动而有序的状况中进行的,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到了有层次的展示。关于改编的思考,还可以更深入,比如:
1.服装及李小二夫妇与林冲关系的改编,仅仅是为了情节紧凑吗?
2.山东版有成功之处,特别是面对当时文化状况及观众需求。
3.山东版时期和央视版时期各有什么样的文化思考及价值取向?
4.讨论中,已涉及林冲“英雄末路”问题,有许多同学已经熟读原著或与林冲有关的章节,也有同学非常熟悉央视版,对宋江的“为兄弟们找一个更好的出路”也有分析,那么,宋江的招安到底错了没有,它反映了改编者及当时人们的什么文化方面的思考?
5.电视剧改编中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卖点?
学生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在品味交流中,关于细节、关于典型、关于人物形象、关于节奏处理,学生都会主动自主地分析,也更深刻地走进了古典小说。在讨论中,学生们体现出了较强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用看电视的方法来品读名著,激发了学生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水浒故事家喻户晓,课文内容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所以在教学中就着重鉴赏原著的艺术技巧,然后想通过电视剧录像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备课过程中,我先是找到了山东电视台上世纪80年代版的《水浒传》。通过比较,我决定再把央视版的《水浒传》找来,两者一起放映,以期引起学生的思考、评析,让学生学会鉴赏。
放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时,山东版在前,央视版在后。为了赶时间,片头片尾曲原本都不准备放,但在央视版结束时,学生不顾时间已晚,集体叫:“别关别关。”并大声唱和片尾曲《好汉歌》。趁着学生高涨的情绪,我布置了讨论作业: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可借鉴的地方。
接下来的讨论课上,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热烈场面,发言并不积极。点名之后,学生1说:“山东版电视剧比较忠实于原著,而央视版的改编较大。山东版的武打比较假,相对来说,央视版的更好看。”
学生1的回答,代表了学生的普遍看法,他们都能看到两者的不同以及对原著的改编,而更细致的地方,还没有看到,也缺乏深入的思考。我便鼓励了学生1的观点,然后说:“大家都普遍感觉央视版的比较好,下面思考一下,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学生2:“山东版比较忠实于原著,他们是在照着小说拍一部电视剧,而央视版的创作者是为了拍一部好电视。”
师:“思考一下,央视版的‘好’好在哪里?比如语言、服装、造型……”
学生3:“央视版的服装更真实,而山东版的服装像演戏。……林冲已经是罪犯,而山东版的林冲还像个军官。”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服装的变化,那么,这样处理服装有没有别的作用呢?还有,改编中体现了编导的什么观念呢?”
学生4:“服装使林冲的英雄形象更加突出了。”
师:“哪一个场景?”
学生4:“林冲怒杀仇人出现在山神庙门口的那个样子,简直帅呆了。那件披风,那个眼神,以及手持花枪的动作,很自然,却充分表现了林冲的英雄气概。”
学生5:“还有,加入的那场雪中舞枪的戏,把林冲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雪中舞枪这场戏,有没有表现林冲的心情?”
学生6:“还舞出了他心中的郁闷,场面豪阔,抒情意味极浓。”
学生7:“还有那场打斗戏,一枪将差拨打到横杆上。”
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学生7:“因为在央视版的改编中,差拨原来跟林冲关系特好,见了更大的官之后,便助纣为虐,来杀林冲。对于这样的小人,狠狠地惩治才能解林冲心中怒气,也才能使观众解气。”
学生8:“我来说说武打设计。山东版的武打很假,还是在庙里,觉得展不开。而央视版的武打忠于原著,设计在庙外。首先,改为林冲冲出庙门,这样可以表现林冲心中的愤怒,而且惊天动地一声后,在极度的安静中,林冲出现在庙门中,怒目而视。这样一动一静,运用对比就突出了林冲的英雄形象。其次,对于陆虞侯,改为林冲说我不忍杀人也不愿杀人,然后扭转头去才刺向陆虞侯,这样就把林冲的善良、一忍再忍、被逼无奈的心理刻画得很充分。”(掌声)
师:“大家对于央视的改编,琢磨出了许多技巧方法。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看,比如说,关于火,关于加入的林冲的梦。”
学生9:“山东版的火只是烟,那时的人也不敢有大动作,人家中央台用的是熊熊大火。也许烟更确切,因为山神庙离草料场有一里地,但火用得更好。”
师:“为什么?”
学生9:“火,起渲染烘托作用。”(知识点不讲自明)“用火来渲染林冲心头怒火,在火的衬托下,林冲的形象更加凸起。”
学生10:“特别是最后,在熊熊的大火背景下,林冲一枪一笠,走向原野,一个落寞而悲凉的英雄便定格在观众心中。”(掌声)
学生11:“我来说说梦。山东版的梦太长,抒情意味浓;而央视版的梦短,更符合林冲奔波一天后的心理。”
学生12:“也符合心理暗示原理。”
师:“大家已经在琢磨改编的意图和情节了。看来,原著是成功的,改编更要在细节上见功夫。比如说,李小二,改编者怎么处理?为什么?”
学生13:“我来说李小二。把李小二与林冲相认一节去掉,就可以使情节紧凑。央视版《水浒传》是谁拍的?张纪中!他的《笑傲江湖》,好吧?但像现在正演的《七剑下天山》,就是情节缓慢,拖沓,冗长,不好看。”(掌声)
师:“关于李小二,大家还可以琢磨出什么来?”
学生13:“还有,李小二的妻子。原著中,李小二妻子是为林冲通风报信,而央视改编中,却是敲面盆阻止丈夫通报信息。这样处理更符合事实,也能体现人情冷暖。”
学生14:“央视版李小二妻子一直背对观众,与主题无关的情节无关的人一概免去,这样更集中。”
学生15:“大家都在说央视版的好,但是不要忽视,由于处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状况的不同时期。”(学生笑)“在当时,山东版的电视剧肯定是很成功的,也应该给当时的人精神的享受吧。”
学生15的话说明了学生的客观思维,也似乎是一个总结。临近下课,我总结说:“大家的发言,其实是在品味典型化的手法及作用,还有改编中细节的反复推敲。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认为央视版改编得好,但是,张纪中未必就是神话。如果让你去超越张纪中,你又会如何做呢?”
这一节课,完全是在自动而有序的状况中进行的,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到了有层次的展示。关于改编的思考,还可以更深入,比如:
1.服装及李小二夫妇与林冲关系的改编,仅仅是为了情节紧凑吗?
2.山东版有成功之处,特别是面对当时文化状况及观众需求。
3.山东版时期和央视版时期各有什么样的文化思考及价值取向?
4.讨论中,已涉及林冲“英雄末路”问题,有许多同学已经熟读原著或与林冲有关的章节,也有同学非常熟悉央视版,对宋江的“为兄弟们找一个更好的出路”也有分析,那么,宋江的招安到底错了没有,它反映了改编者及当时人们的什么文化方面的思考?
5.电视剧改编中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卖点?
学生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在品味交流中,关于细节、关于典型、关于人物形象、关于节奏处理,学生都会主动自主地分析,也更深刻地走进了古典小说。在讨论中,学生们体现出了较强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用看电视的方法来品读名著,激发了学生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