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型
1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3 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4 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5 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第一,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学政策,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制定贯彻小学数学教学政策,增强政策落实的针对性,防止制定规划、资源配置全盘化的现象。不同年级教师培训可以采取不同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少分配数学教师培训经费和师资,主要由当地教育等部门负责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培训和提高,采取依托当地学校基础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少数偏远地区,政府应给予当地一定的小学数学教学政策支持,加大优势资源投入和师资建设,在小学数学师资培训工作中,要进行科学研究,把本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按照不同的培训标准进行不同的培训,不搞一刀切;编班教学时要注意区分师资水平高低,防止机械化的培训;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地区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情况,不断探索和实施适合这些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途径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小学数学学习环境、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状况来制定评价标准和确定教育教学进度,尊重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全盘化、机械化;要善于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各地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稳固提高。
总之,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型
1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3 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4 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5 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第一,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学政策,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制定贯彻小学数学教学政策,增强政策落实的针对性,防止制定规划、资源配置全盘化的现象。不同年级教师培训可以采取不同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少分配数学教师培训经费和师资,主要由当地教育等部门负责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培训和提高,采取依托当地学校基础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少数偏远地区,政府应给予当地一定的小学数学教学政策支持,加大优势资源投入和师资建设,在小学数学师资培训工作中,要进行科学研究,把本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按照不同的培训标准进行不同的培训,不搞一刀切;编班教学时要注意区分师资水平高低,防止机械化的培训;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地区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情况,不断探索和实施适合这些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途径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小学数学学习环境、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状况来制定评价标准和确定教育教学进度,尊重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全盘化、机械化;要善于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各地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稳固提高。
总之,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