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实施,新教材推广使用,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创造力。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实施,不断渗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形式 多媒体 鼓励 创造性 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误区。
  一、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实施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走进当今新课程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随处可见,十分热闹。实际上学生收获不多,有的甚至是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点应给予充分肯定。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实验过程不易观察清楚,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用课件来展示效果很好,但不是什么内容都要用课件的。还是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教学中,利用磁铁、线圈、电流表等简单的器材就能由磁场产生电流,生动而有趣,根本不需要用课件来虚拟,因为课件中电表指针是否偏转都是人为设定的。
  3、学生评价时,过分地表扬与鼓励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倡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于是,课堂上的掌声多了,“你真棒!”、“你真行!”的表扬声多了。可是,我们只记得表扬,而忘记了批评,这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吗?困难、挫折、甚至打击是迟早要面对的,一点批评都受不了,将来还能干什么?因此,应让学生实事求是地接受批评,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正道。
  二、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
  2、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基础知识”和“创造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课题,今后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韩景春.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06) .
  [2]杨维纮. 理科大学普通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J]. 高等理科教育, 2001,(04) .
  [3]姚合宝,冯忠耀,徐蓉.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 高等理科教育, 2001,(01) .
  [4]赵西梅,胡炳元. 高师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教学的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 2001,(01) .
  [5]兰智高. 对“大、中学物理学习方法衔接”的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物理学实验的多种功能和作用,这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
期刊
摘 要: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有科学严谨的定义,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循序渐进,讲清内涵和外延,联系实际,配合直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物理概念 物理定律 直观教学    在高中各科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最难学的可能是物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尤其是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理解不够,掌握不牢。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是反应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相对比较抽象,学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它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教学 独特感受 体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
期刊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一、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
期刊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是,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读新课之前,不少老师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其目的就是想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创设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江苏肖远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组成部分。就教学阶段而言,初中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笔者所处的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生活经历、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生活在中文环境中的学生每天只能接触到有限的英语信息,学生英语阅读量明显不足;第二,初中学生对英语有明显的畏惧心理,缺乏自信,缺乏英语阅读兴趣;第三,受中文语言影响,学生长期逐字逐句
期刊
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能单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完成,也就是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而生物实验正是帮助认识生命运动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获取知识,主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为基础,适当的考核方法作保障,以确保学生生物素养的真正提高。  一、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  观察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它是实验技能中最基本
期刊
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