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分析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绒毛膜 (MC) 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

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MC双胎妊娠孕妇197例,分为无并发症组 (136例) 、双胎输血综合征 (TTTS) 组 (32例) 及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 (sIUGR) 组 (29例),对各组孕妇的基本资料、产科并发症、胎儿超声检查结果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

(1) 分娩孕周及活产儿数:TTTS组、sIUGR组孕妇分娩孕周 (分别为孕30周、34周) 及活产儿数 (分别为36、47例) 均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 (分别为孕37周、26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死胎:TTTS组、sIUGR组死胎发生率[分别为34% (11/32) 、28% (8/29) ]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4% (6/136) ],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双胎出生体质量差异>25%:TTTS组、sIUGR组双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异>25%的发生率[分别为5/15、33% (7/21) ]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7.7% (10/130) ],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早产:sIUGR组早产发生率[69% (20/29)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49% (66/1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5) 围产儿死亡:无并发症组、TTTS组、sIUGR组围产儿死亡分别为1例 (0.4%,1/262) 、5例 (12%,5/41) 、5例 (10%,5/52),TTTS组及sIUGR组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6) 双胎儿估计体质量 (EFW) 差异>25%:无并发症组23例 (17%,23/136),sIUGR组15例 (52%,15/29),TTTS组20例 (63%,20/32),sIUGR组及TTTS组双胎EFW差异>25%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sIUGR组中EFW差异>25%者分娩孕周均明显低于同组中EFW差异≤25%者 (P<0.05),两组中EFW差异>25%时早产率、新生儿ICU (NICU) 入住率均显著高于同组中EFW差异≤25%者 (P<0.05),无并发症组EFW差异>25%时新生儿窒息率显著升高 (P<0.05) 。 (7) 脐动脉血流多普勒监测异常:无并发症组13例 (9.6%,13/136) 发生异常,TTTS组12例 (38%,12/32) 异常,sIUGR组12例 (41%,12/29) 异常,TTTS组、sIUGR组脐动脉血流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脐动脉血流异常者死胎发生率在无并发症组、TTTS组、sIUGR组分别为2/13、6/12、5/12。

结论

MC双胎并发TTTS、sIUGR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MC双胎;双胎儿EFW差异>25%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增加;脐动脉血流多普勒监测异常与MC双胎妊娠结局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有生育要求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MOGCT) 初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1992—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院收治的105例有生育要求的MO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期手术组:47例 (44.8%),行全面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患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对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 胞内活性氧簇 (ROS) 、血清NO和细胞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处于中孕期 (孕14 d) 的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组 (为正常孕鼠) 、对照组 (为正常非孕雌鼠) 。以2,7-二氯双氢荧光素乙二脂 (H2DCFDA) 进行外周血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MN胞内ROS水平;Griess试剂盒检测外周血血清中NO的
目的通过观察子痫前期孕妇血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诱导HUVEC损伤与溶血磷脂酸 (LPA) 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子痫前期孕妇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另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健康孕妇30例为健康孕妇组。采用生化法测定各组孕妇血浆LPA水平;对体外培养的HUVEC中
目的探讨在雌激素剥夺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 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基快速雌激素剥夺法和对内异症模型裸鼠切除双侧卵巢 (去势) 的方法,建立体外和体内两种雌激素剥夺的实验研究模型。 (1) 体外实验: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剥夺状态下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4组:①EGF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