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两周年:盈利增速领先,科技实力凸显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22日上午9点30分许,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科创板正式开市。图/新华

  在成立两周年之际,科创板迎来了政策大礼包。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涉及了多条科创板的相关政策,包括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政策的适时推出无疑会促进科创板的长远发展。
  从成立至今,科创板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板块从无到有,数量从0家到310家,市值从0到4.7万亿元,科创板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2019年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科创板正式设立。当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上市,由此开启了A股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功能。截至2021年7月15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10家,总市值达到4.7万亿元,平均市盈率71.52倍,首发募集资金3799.13亿元,逐渐成为了A股IPO市场的重要力量。
  科创板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也不断创新高。截至7月15日,市值最高的中芯国际达到4359亿元。金山办公、亏损上市企业康希诺等市值均超过千亿元。根据《财经》记者统计,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百亿元的有116家。
  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亮丽的背后是业绩的支撑。2020年在疫情冲击之下,科创板营收仍保持正增长,288家公司在2020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429.63亿元、归母净利润511.70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平均值为125.6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平均值为69.83%。2021年一季度,科创板整体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91.29%和53.80%。
  科创板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强调科创属性。目前,科创板已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六大产业的龙头或者细分行业的科技领头羊,板块已经形成了“大而强”和“小而美”并存的企业格局。
  与此同时,科创板也显示了包容性。亏损企业、红筹架构、同股不同权,这样配置的企业曾经想在国内上市是天方夜谭,但科创板让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截至7月15日,科创板已经有21家亏损企业上市。此外,同股不同权企业有2家,红筹企业有3家,协议控制1家。
  科创板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今年2月,首批12家科创板公司正式纳入陆股通。5月11日,康希诺-U、澜起科技、中国通号、睿创微纳、杭可科技已纳入MSCI,后续科创板还将迎来富时罗素首次纳入。同时,中微公司、沪硅产业-U、澜起科技、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海尔生物等科创板公司已成为沪港通标的。在《意见》中,试点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参与科创板股票发行交易。
  “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易会满日前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易会满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经过两年的发展,科创板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興的板块,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科创板的各项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出台相关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科创板最大的考验在于后续是否有足够的上市资源供筛选。只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硬科技上市资源供选择,才能保证科创板发展的水平和扩容的速度。”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财经》记者表示。

“硬科技”实力凸显


  科创板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它的定位,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运行两周年以来,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今年7月2日,上交所受理了全球最大的植保公司和第三大种子公司先正达科创板上市申请。科创板的科技性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巨无霸。
  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309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制造、电子和计算机等行业,分别有66家、62家、46家和38家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其中,集成电路行业涵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设备等全产业链,汇集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近30家公司。
  科创板已形成了以半导体芯片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两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包括以中芯国际、华润微等为代表的千亿元市值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以康希诺为代表的千亿元市值生物医药产业链。
  在半导体芯片集团产业链方面,行业巨头中芯国际通过投资带动一众芯片股发展壮大。根据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数据,截至2021年6月24日,中芯国际投资的芯朋微、金宏气体、芯碁微装、力芯微、沪硅产业、安集科技、正帆科技等13家半导体、芯片企业已经实现科创板上市。
  此外,生物医药产业也已经在科创板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集群效应。在21家未盈利上市企业中,医药生物行业有8家。科创板为未盈利的医药生物企业创造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不同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大而强”,生物医药的产业链表现出细分子行业相对更丰富的特征。
  科创板龙头公司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七家千亿元龙头都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或生物医药领域。康希诺-U、华熙生物分别为创新型疫苗、美容产业两大细分领域;中芯国际、华润微都是半导体行业的IDM一体化龙头企业。   国泰君安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科创板六大领域的正面清单带动下,IPO整体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生物医药、电子、通信、计算机等行业IPO数量占比从2018年的28.57%提升至2020年的33.59%。
  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体现在大量的科研经费与人力投入上。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近4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6%,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中位数为9%。
  科创板在硬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带动了全市场平均研发投入的水平。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前上市企业2018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为4.43%。科创板开闸后全市场IPO研发投入占比上升到9.13%,并在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12.25%(剔除极端异常值)。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科创板总体上树立起了硬科技的形象。尽管少数公司科创属性会被市场质疑,但很多标杆企业还是不错的,市场也发挥了价值发现的作用。
  监管层在审核上也严格坚守科技属性。作为巨无霸的蚂蚁集团欲在科创板上市,最后因其科技属性定位不准被挡在了科创板门外。珈创生物也因科创属性和创新能力不足被拒之门外。

表1:科创板与创业板、主板对比



注:截至7月15日。资料来源:Wind。制表:颜斌

表2: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



注:截至7月16日。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

  与此同时,为了培育更多具有“硬科技”的创新企业,监管层积极完善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今年4月16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

盈利增速领先


  尽管科创板才成立两年,从企业数量和规模上无法与主板、创业板相提并论,但其也显示了强劲的增长能力和盈利能力。
  从市值方面比较,根据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统计,自科创板成立开始至2021年6月30日,A股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三大板块的新增市值分别为43664亿元、52397亿元和22956亿元,科创板位列第一。
  在盈利方面,科创板更是显示出强大的赚钱能力。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科创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是78.43%,创业板和主板分别是58.27%和44.66%。净利润方面,一季度科创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8.07%,远高于创业板和主板127.83%和56.78%的增速。
  即便将统计周期扩大到2018年-2020年,科创板不论是营收抑或净利润,增速均高于主板和创业板。根据国泰君安计算,在剔除极端值后统计得到2018年-2020年注册制板块科创板、创业板营业收入的三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6.07%、12.63%,而主板則为8.59%;归母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0.79%、32.2%,主板为9.8%。
  尽管科创板在盈利能力上表现极为出色,但从营收以及净利润规模上,仍落后于创业板和主板。
  根据《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科创板平均营收规模3.4亿元,而创业板是5.14亿元,主板平均营收规模是33.02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一季度科创板平均规模是0.42亿元,创业板是0.5亿元,主板是3.22亿元。
  “科创板创立至今才两年,不应该对科创板提出过高的要求,应该给予科创板更包容的发展空间。”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科创板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远超过主板和创业板。国泰君安在研究报告中指出,2018年-2020年,科创板的平均研发支出分别为0.92亿元、1.14亿元、1.40亿元,大幅领先于创业板和主板。且报告期内科创板研发绝对支出增速较高,年复合增长率达23.22%,高于创业板的19.97%及主板的17.94%。


截至2021年6月24日,13家半导体、芯片企业已经实现科创板上市。图/IC

  “科创板发展仅有两年,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龙头公司上,科创板还不够,但却避免了少数几家公司对指数影响较大的问题。”王骥跃认为,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板块之间有竞争,但也可以错开实现差异化发展。
  成长性强的根源在于科创板的包容性更强,允许特殊企业上市。2020年10月29日,九号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境内上市企业中“同股不同权+VIE+CDR”多重特性的第一股。截至2020年末,其拥有或申请中的国内外专利超过2400项。
  红筹企业的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注册制之下也得以回国上市。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不过,它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按照此前规定很难在国内上市。但是科创板为中芯国际在境内上市提供了便利。截至7月13日,中芯国际的市值已经达到4506.79亿元,居于榜首,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金山办公。   这些优秀的企业成功上市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芯国际上市时是亏损状态,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成为首家摘“U”的科创板公司。千亿生物医药龙头康希诺是科创板首家“A+H”疫苗股,亦是亏损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无惧解禁压力


  科创板企业的上市受到资金的追捧,出现了多只高价股。截至7月15日,科创板第一高价股为康希诺,股价超过600元/股。亏损企业亿华通、奇安信、寒武纪等股价均超过100元/股。
  科创板企业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了大量机构的积极参与。如今,科创板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二波解禁潮。根据兴业证券测算,科创板今年下半年解禁市值约5600亿元,其中7月-8月解禁规模约3500亿元,低于去年4300亿元的水平。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认为,与去年同期首批科创板公司解禁集中在7月22日相比,此轮解禁相对分散,单日最大解禁规模尚不足500亿元,解禁冲击或相对平缓。此外,去年同期解禁集中于指数成分股,占比达98.5%,今年7月、8月更多是非指数成分股,因此指数承受的压力将弱于去年同期。
  “短期看,解禁主要体现为情绪扰动,且短期的潜在市场冲击实则为资金入场提供了机会。中长期来看,科创板集中解禁将释放大量流通股本,为机构增配提供更多筹码。去年三季度集中解禁之后,公募基金的科创配置也在四季度明显提速。”张启尧分析称。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公司股份的不断解禁,需要解决科创板的流动性问题。建议发行更多的科创基金、双创基金,鼓励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为科创板带来有源之水。降低科创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等投資费用,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参与科创基金的积极性。同时,以科创主题概念为主的私募基金可以考虑降低相关费用。对入选科创50的公司试行T+0交易,提高交易的活跃度。
  尽管面临着不小的解禁压力,科创板仍然在3月调整之后逐渐企稳反弹。数据显示,5月以来,科创50指数涨幅接近30%,成为市场反弹的先锋。
  实际上,对比科创50指数与A股其他股指的同期表现发现,自设立以来科创50指数表现好于市场整体。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以2019年底为基期(1000点),计算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科创5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为37.64%,好于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期间年化回报10.86%)。
  对于科创板投资价值,各家机构也表达了积极的看法。安信证券在6月的报告中指出,伴随着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市场对处于低估值分位的科技板块关注度有所增加,短期来看是中长线资金布局科创板的“黄金时点”。
  张启尧认为,短期集中解禁或有情绪扰动,但并非核心矛盾,业绩高增速仍是科创掘金的关键,当前市场的核心动力是资金格局由此前的增量入市向存量博弈的转型,估值驱动也逐步由分母端向分子端回归,业绩高增速成为资金追逐的重心,而科创板作为当下A股增速最高的板块,有望成为战胜“内卷”的最强主线。
  公募基金发行同样聚焦景气度更高的科创板和创业板。7月7日,九只双创ETF全部上市,距离拿到批文仅过了三周时间。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表示,双创50一个指数就可以覆盖两个板块的龙头企业,其中既包括一线龙头企业,也包括二线崛起企业,甚至一些新兴赛道,汇聚了最具有成长性、科技性、独立性的一批企业,它的出现是资本市场有意识地量化新经济新产业成长的一个标尺。

在摸索中前进


  科创板成立两年来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但是作为仅成立两年的全新板块,科创板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财经》记者采访了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他们希望下一步科创板可以在信息披露尺度、市场流动性和退市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多数上市公司希望得到的支持大多与流动性、政策、监管、业务、审核相关。
  信息披露是实现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
  有上市公司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科创公司在审核过程中所披露的信息对于部分专业投资者而言可能还不够详尽,但是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又存在信息过量、难抓重点的问题。因此,科创板信息披露制度应考虑以重要性为原则,适度增加简化信息披露的方式。
  按照目前规定,科创公司所在行业非常细分,一旦上市便引发市场竞争者的高度关注。
  “上市后市场开始主动关注我们,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跟当地专利局对接的速度也变快了。但与之同时,竞争者也更加关注我们。有外资公司开始把我们的技术专利进行全面梳理和对标。”北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该人士建议,在证券法中确定差异化的行业信息报露原则,在实践中允许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方式相结合,对于许多尚处于成长初期的科创公司来说具有非常强烈的诉求。
  一直以来,流动性也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科创板流动性并不足。流动性是证券市场活力的源泉,以及投资价值发现的保障。长远来看,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科创板也会面对交易面向下的发展难题。
  《意见》提出,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有望进一步解决流动性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参考创业板个人投资者10万元的投资门槛,对一些有较好风险承受力,甚至专业能力的个人投资者放宽投资科创板的限制;还有业内人士希望细化交易细节,继续放宽涨停板限制、适时尝试T+0交易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化作用。
  在退市制度安排方面,科创板严格规定了重大违法、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等四大强制退市情形,并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有利于抑制壳资源炒作行为。但是在交易类退市规则中尚未明确是否考虑公司之间在盈利能力和规模上的差距,难免给市场产生退市政策“一刀切”的感受,最终导致部分有潜质的科创公司“早亡”。
  另外,随着科创板的扩容,关于退市股票的回购渠道保障建设也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投资者就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对退市公司的股票作出由相关公司或证券保荐机构回购的特别规定。”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科创板在股权质押比例、再融资项目流程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导致了很多科技类企业在上市地的选择上犹豫不决。
  年轻的科创板尚需在摸索中前进。全市场参与方仍然需要不断深耕,发现、研究实践科创板中的困难与问题,才能使科创板真正成为中国“硬科技”成长的沃土。
  “注册制的改革需要持续完善和深化,应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 在6月10日举行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表示,上交所将持续深化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坚守硬科技的定位,健全审核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
其他文献
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图/新华  当地时间9月24日,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回中国与家人团聚。  自2018年8月22日纽约东区法院发出针对华为公司CFO孟晚舟的逮捕令開始,孟晚舟事件经历了纠结的1028天。  孟晚舟事件,也是美国政府限制华为事件的开端,人们很难把这两件事情分开讨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孟晚舟是不是可以平安回国,成
期刊
公募基金投顾机构正在急速扩容。  7月9日,国泰基金、华西证券、华宝证券获得基金投顾资格“备用函”。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机构获批。6月25日,11家基金公司和7家证券公司获得了基金投顾资格“备用函”。7月2日,又有6家基金公司、10家券商获得该项资格。至此,包括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第三方机构在内共有55家机构获得了基金投顾试点资格。  按照流程,在获得试点资格后,需要进行系统重建、组织
期刊
据悉,郎酒现在年产优质酱酒近4万吨,储存优质酱酒已达10多万吨,未来将达到储量30万吨。图/视觉中国  2021年7月5日,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郎酒股份”)旗下的郎酒吴家沟6万吨生态制曲园区正式全部投入使用。据悉,公司现在年产优质酱酒近4万吨,储存优质酱酒已达10多万吨,未来将达到储量30万吨。  进入2020年,郎酒股份动作不断。在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正式宣布启用后,公司于2021年3月将核
期刊
如何实现盈利破圈,似乎成了B站当下面临的首要难题。图/新华  2021年7月13日晚间,哔哩哔哩(下称“B站”)手机端和网页均出现访问故障无法打开,“B站崩了”的消息迅速冲上微博热搜首位。90后小林(化名)在社交平台上调侃道,“睡前不刷B站,总觉得少了点啥。”  B站服务器崩溃引发的话题热度,也反映出其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群。就在不久前,6月26日,B站12周年演讲中,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透露,B
期刊
高端价格的坚挺,为次高端白酒打开价格空间。图/中新  从2021年开盘至7月16日收盘,白酒行业中,除舍得酒业(600702.SH)、水井坊(600779.SH)、酒鬼酒(000799.SZ)三家公司股价涨幅超50%,其余公司股价表现都不甚理想。18家上市酒企中,有8家公司股价在上述时间内呈现下跌。  基于此前股价涨幅较高,虽然今年白酒行业在资本市场没有前两年那么热闹,但该行业景气度依然不低。其中
期刊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餐饮行业投资热潮,背后是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餐饮品牌的融资消息接连不断。7月8日,中国餐饮品牌和府餐饮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7月14日,遇见小面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  新式餐饮的估值不低。此前,一家叫马记永的兰州拉面餐馆,被红杉中国给出了10亿元的高估值。马记永第一家店开设于2019年,根据大众点评,7月已开业门店约30家。同时
期刊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中国社会经济模式也将发生改变。  实现碳中和,背后有百万亿元级投资资金需求,对于各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百万亿元级投资资金需求,急需金融业的参与,而证券公司如何参与其中,亦是行业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服务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证券公司都大有可为。”兴业证券董事长杨华辉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证券公司可发挥在资本市场直
期刊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ESG投资正在不断升温。  “ESG投资的音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出圈了。”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近日公开表示,“相关的论坛越来越多,甚至已成为大型论坛的‘标配’。从讨论的深度来看,已经从两三年前还要给大家普及什么是E,什么是S,什么是G,到ESG到底能不能带来超额收益、ESG具体标准的制定等话题。”  站在碳中和的风口,各家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各类ESG产品。从深入研究,到融入投资策
期刊
經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终于上线了。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时举办,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主会场宣布全国碳市场启动上市交易。  据了解,开市当日,交易系统中的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
期刊
顺鑫农业白酒业务毛利率,从2016 年的62.59%下滑至2020 年39.22%。图/ 视觉中国  进入2021年,白酒上市公司股价多表现低迷。至7月16日收盘(上版时更新数据),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8家股价下跌。其中生产牛栏山二锅头的顺鑫农业(000860.SZ),以47.4%的跌幅,位居榜首,远高于第二名老白干酒(600559.SH)20.95%的跌幅。  二级市场低迷的表现,与公司业绩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