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之歌,咏唱不衰。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生命的法则,也是它最美的果实。”
——5月,献给所有劳动者
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地披上了绿衣,人间暖意重临。自然的神奇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世界的灿烂则是劳动者以汗水和双手铸成。君不见,那大地的绿衣上,绣满了“汗滴禾下土”的千万亩良田,是劳动者创造世界的印迹;君思忖,那泛黄的史书上,记载了“向劳动者致敬”的无数篇诗歌,是劳动精神的历史传承。
我们都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而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不分国家、地域和年龄的。所以,劳动不仅仅是大人的义务,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在这样一个歌颂劳动的季节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变成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吧。
小手被束缚
妈妈,你来替我做
当婴儿带着对世界的无数懵懂和好奇,呱呱坠地,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轻爸妈们慌了,应该怎么照顾这个柔软到不可思议的小宝贝呢?他们下意识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成为这个小宝贝的全能“保镖”:当孩子想要自己尝试穿衣服时,他们怕孩子穿得慢,着凉了,就帮孩子穿;当孩子想要帮忙洗碗时,他们怕孩子失手打碎了碗,碎片会划伤柔嫩的小手,就不让孩子洗……他们觉得自己在捍卫孩子的健康,让孩子远离脏、乱、差。殊不知,这样“一盆凉水浇下来”,会让孩子渐渐失去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依赖父母,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只会说:“妈妈,你来替我做。”
所以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首先应该端正态度。除了家长的保护心态在作祟外,还有一个让父母对“让孩子自己动手”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接受孩子最开始独立做事的过程中所制造的麻烦。可以说,有时候,小孩子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一开始他们可是什么都不会,连自己洗个脸都会把身上打湿一大片。面对这样的麻烦,父母们应该鼓起勇气去接受,因为收拾这些麻烦,有时候只需要一分钟,可孩子的独立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手动起来
妈妈,我要自己做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只做过简单家务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技能,还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一个有了价值感的人,必定会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而清晰的目标,会带给人前进的动力、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愉悦。所以,通过劳动,孩子的成长之门才会真正开启。
育儿小故事:一次幼儿园家长会上,5岁的小男孩壮壮想要喝矿泉水,他习惯性地把矿泉水瓶子拿给妈妈,说:“妈妈,我不会打开,你帮我打开。”而他的同班同学双双听到了,主动拿过壮壮的矿泉水瓶子,说:“我来帮你打开吧。”很快,她就成功拧开了瓶盖。这时候,来参加家长会的很多妈妈都羡慕地看着双双妈妈,觉得双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其实,只有双双妈妈知道,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和劳动意识,她收拾了无数被孩子打碎的碗碟、洗坏的衣服、烧焦的饭菜……她的家人有时并不理解她的举动,尤其是双双的爷爷奶奶,一方面心疼孙女,另一方面也觉得麻烦。但是双双妈妈坚持了下来,最终她收获了最美好的礼物,就是女儿的成长。
其实,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坚持是法宝
妈妈,我会做了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其实,孩子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父母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当孩子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个劳动任务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育儿小故事:毛毛妈妈说,毛毛3岁之前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很疼爱孙子,什么事都不让毛毛做。所以毛毛到了3岁还什么都不会,特别依赖大人:吃饭要人喂,衣服不会穿也不会脱,连上厕所都要大人陪着。毛毛妈妈看着心急,就接过来自己带,她开始手把手地教毛毛穿衣服、扣扣子,有目的地带领他做家务,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良好态度和情感去影响他,激发他做事的兴趣,促使他责任感的萌发,并不厌其烦地为其示范正确的方法。只要毛毛有一点点进步,妈妈就立刻表扬他:“你今天做得真好,明天你会做得更好。”由于毛毛妈妈的长期坚持,半年后,毛毛终于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毛毛妈妈花了半年的时间,还有很多家长可能需要花上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但是,只要有坚持的精神、合理的办法,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只会哭喊和无措,而是会用劳动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明天。
——5月,献给所有劳动者
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地披上了绿衣,人间暖意重临。自然的神奇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世界的灿烂则是劳动者以汗水和双手铸成。君不见,那大地的绿衣上,绣满了“汗滴禾下土”的千万亩良田,是劳动者创造世界的印迹;君思忖,那泛黄的史书上,记载了“向劳动者致敬”的无数篇诗歌,是劳动精神的历史传承。
我们都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而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不分国家、地域和年龄的。所以,劳动不仅仅是大人的义务,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在这样一个歌颂劳动的季节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变成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吧。
小手被束缚
妈妈,你来替我做
当婴儿带着对世界的无数懵懂和好奇,呱呱坠地,第一次做父母的年轻爸妈们慌了,应该怎么照顾这个柔软到不可思议的小宝贝呢?他们下意识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成为这个小宝贝的全能“保镖”:当孩子想要自己尝试穿衣服时,他们怕孩子穿得慢,着凉了,就帮孩子穿;当孩子想要帮忙洗碗时,他们怕孩子失手打碎了碗,碎片会划伤柔嫩的小手,就不让孩子洗……他们觉得自己在捍卫孩子的健康,让孩子远离脏、乱、差。殊不知,这样“一盆凉水浇下来”,会让孩子渐渐失去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依赖父母,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只会说:“妈妈,你来替我做。”
所以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首先应该端正态度。除了家长的保护心态在作祟外,还有一个让父母对“让孩子自己动手”敬而远之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不能接受孩子最开始独立做事的过程中所制造的麻烦。可以说,有时候,小孩子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一开始他们可是什么都不会,连自己洗个脸都会把身上打湿一大片。面对这样的麻烦,父母们应该鼓起勇气去接受,因为收拾这些麻烦,有时候只需要一分钟,可孩子的独立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手动起来
妈妈,我要自己做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只做过简单家务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技能,还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一个有了价值感的人,必定会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而清晰的目标,会带给人前进的动力、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愉悦。所以,通过劳动,孩子的成长之门才会真正开启。
育儿小故事:一次幼儿园家长会上,5岁的小男孩壮壮想要喝矿泉水,他习惯性地把矿泉水瓶子拿给妈妈,说:“妈妈,我不会打开,你帮我打开。”而他的同班同学双双听到了,主动拿过壮壮的矿泉水瓶子,说:“我来帮你打开吧。”很快,她就成功拧开了瓶盖。这时候,来参加家长会的很多妈妈都羡慕地看着双双妈妈,觉得双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其实,只有双双妈妈知道,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和劳动意识,她收拾了无数被孩子打碎的碗碟、洗坏的衣服、烧焦的饭菜……她的家人有时并不理解她的举动,尤其是双双的爷爷奶奶,一方面心疼孙女,另一方面也觉得麻烦。但是双双妈妈坚持了下来,最终她收获了最美好的礼物,就是女儿的成长。
其实,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坚持是法宝
妈妈,我会做了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其实,孩子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父母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当孩子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个劳动任务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育儿小故事:毛毛妈妈说,毛毛3岁之前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很疼爱孙子,什么事都不让毛毛做。所以毛毛到了3岁还什么都不会,特别依赖大人:吃饭要人喂,衣服不会穿也不会脱,连上厕所都要大人陪着。毛毛妈妈看着心急,就接过来自己带,她开始手把手地教毛毛穿衣服、扣扣子,有目的地带领他做家务,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良好态度和情感去影响他,激发他做事的兴趣,促使他责任感的萌发,并不厌其烦地为其示范正确的方法。只要毛毛有一点点进步,妈妈就立刻表扬他:“你今天做得真好,明天你会做得更好。”由于毛毛妈妈的长期坚持,半年后,毛毛终于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毛毛妈妈花了半年的时间,还有很多家长可能需要花上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但是,只要有坚持的精神、合理的办法,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只会哭喊和无措,而是会用劳动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