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语文的基础,语文是生活的升华与提炼。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品生活,也可以从生活中体验中学语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学习语文,同时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寻求语文训练。
关键词:语文;生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07
“语文是生活的大观园,要把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当代许多语文教育大家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把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已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他们每天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做数理化,也不愿把少许时间浪费在语文学科上。可以说,语文学科极少有人关注,更不用说阅读课外书籍了。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为了应考,教师和学生都忙忙碌碌。而在应试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常有一种偏向: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体验生活。在平时的训练中总是注重编题、答题、讲题,唯考是图。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语文考考练练,成绩步步上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大家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作文教学费时费力,训练得极少,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文化肤浅、措辞艰涩,挤牙膏式的写作令学生害怕提笔了,语文学习陷入了泥潭中。
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能阅读,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是,不少教师认为训练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而忽视了课外这一广阔天地,忽视了生活这个大舞台。实际上,课内是训练,课外生活同样也是训练。只有把生活和语文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许多作家都是到生活中提炼素材、脱离生活,语文作品犹如失去了泉源的流水。诗人何其芳曾热情洋溢地把廣阔的生活比作浩瀚的海洋,学习语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广阔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领略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去汲取大自然的乳汁;鼓励学生游览名山名水,带领学生体察风俗人情,引导学生访问名人伟人。我们知道,游山玩水之后有游记;参观访问之后有传记;体察人情之后有杂记。
二、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体验生活并指导写作
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观察、随地捕捉,才能收集到动人的生活素材和写作素材。朱自清的《背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把儿子送到车站,又执意买几个橘子去,买橘子是小事,可要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因为父亲步履蹒跚、身体肥胖。当我们读到父亲要爬上月台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读到此处,笔者也泪流满面,笔者还看到有不少学生双眼也湿润了。可见,作家观察生活很细致,选材也很恰当。篇末,父亲给“我”一封信,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读到此处,作者泪光晶莹,笔者也心酸眼酸。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艺术技巧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练就的,朱自清堪称大手笔。笔者以阅读分析《背影》为契机,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想。有的学生平时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生动、深刻。我们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他学生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很大。
曾经本校九年级有一次月考,要求以“这就是我”为话题作文,很多学生就以“这就是我”作为题目,写我的特点和爱好,却忽略了材料提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直以来,我们提倡谦逊美德,提倡默默无闻,反对过分表现。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人的个性张扬予以高度重视。请以“这就是我”为话题介绍自己。
评改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拟题立意落入俗套,思路没有拓宽,内容缺乏生活气息。于是,笔者从拟题立意入手,要求扣紧“个性张扬”这一中心介绍自我,要求具有生活气息,可运用对偶、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因此好文章产生了。比如:《我自信,我成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我的命运我主宰》《鹤立鸡群,我立鹤群》《班门弄斧我能行》《女孩只半边天吗》《人生舞台我领风骚》《我是最亮的一颗星》等。
瞧,一个个标题清晰有个性,构思也颇有创意。
有位同学构思独具一格。她的题目是《我是女孩我是宝》,文章开头写道:“我是女孩!我是宝!在家,爸爸出差得向我请示;妈妈上街买服装得请我做参谋;爷爷奶奶看电视得求我做解说。”
该文落笔与众不同,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写作技巧,平实而又深刻,充分展现个性、展现自我。其中,最令人佩服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写真实生活、抒人间真情。笔者认为这就是指导写作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坚持不懈的。观察需要方法,更需要热情。同班同学,同样是写反映集体生活的文章,有的同学妙笔生辉,妙语连珠;有的同学写得干干巴巴,淡而无味。对集体生活没有心、没有情,哪有好文章可写?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生活有多宽,语文世界就有多广,但我们学生的见识有限,体验生活的空间有限,可引导学生通过影视、报刊、杂志等扩大见闻,通过阅读古今中外作品弥补缺陷,通过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学习增长知识,这一切看得到、读得着的都是语文。为了让自己能够博古通今,学生就需要多读多积累、多观察多体验,积累多了、功底深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关键词:语文;生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07
“语文是生活的大观园,要把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当代许多语文教育大家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把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已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他们每天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做数理化,也不愿把少许时间浪费在语文学科上。可以说,语文学科极少有人关注,更不用说阅读课外书籍了。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为了应考,教师和学生都忙忙碌碌。而在应试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常有一种偏向: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体验生活。在平时的训练中总是注重编题、答题、讲题,唯考是图。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语文考考练练,成绩步步上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大家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作文教学费时费力,训练得极少,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文化肤浅、措辞艰涩,挤牙膏式的写作令学生害怕提笔了,语文学习陷入了泥潭中。
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能阅读,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是,不少教师认为训练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而忽视了课外这一广阔天地,忽视了生活这个大舞台。实际上,课内是训练,课外生活同样也是训练。只有把生活和语文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许多作家都是到生活中提炼素材、脱离生活,语文作品犹如失去了泉源的流水。诗人何其芳曾热情洋溢地把廣阔的生活比作浩瀚的海洋,学习语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广阔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领略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去汲取大自然的乳汁;鼓励学生游览名山名水,带领学生体察风俗人情,引导学生访问名人伟人。我们知道,游山玩水之后有游记;参观访问之后有传记;体察人情之后有杂记。
二、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体验生活并指导写作
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观察、随地捕捉,才能收集到动人的生活素材和写作素材。朱自清的《背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把儿子送到车站,又执意买几个橘子去,买橘子是小事,可要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因为父亲步履蹒跚、身体肥胖。当我们读到父亲要爬上月台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读到此处,笔者也泪流满面,笔者还看到有不少学生双眼也湿润了。可见,作家观察生活很细致,选材也很恰当。篇末,父亲给“我”一封信,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读到此处,作者泪光晶莹,笔者也心酸眼酸。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艺术技巧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练就的,朱自清堪称大手笔。笔者以阅读分析《背影》为契机,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想。有的学生平时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生动、深刻。我们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他学生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很大。
曾经本校九年级有一次月考,要求以“这就是我”为话题作文,很多学生就以“这就是我”作为题目,写我的特点和爱好,却忽略了材料提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直以来,我们提倡谦逊美德,提倡默默无闻,反对过分表现。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人的个性张扬予以高度重视。请以“这就是我”为话题介绍自己。
评改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拟题立意落入俗套,思路没有拓宽,内容缺乏生活气息。于是,笔者从拟题立意入手,要求扣紧“个性张扬”这一中心介绍自我,要求具有生活气息,可运用对偶、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因此好文章产生了。比如:《我自信,我成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我的命运我主宰》《鹤立鸡群,我立鹤群》《班门弄斧我能行》《女孩只半边天吗》《人生舞台我领风骚》《我是最亮的一颗星》等。
瞧,一个个标题清晰有个性,构思也颇有创意。
有位同学构思独具一格。她的题目是《我是女孩我是宝》,文章开头写道:“我是女孩!我是宝!在家,爸爸出差得向我请示;妈妈上街买服装得请我做参谋;爷爷奶奶看电视得求我做解说。”
该文落笔与众不同,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写作技巧,平实而又深刻,充分展现个性、展现自我。其中,最令人佩服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写真实生活、抒人间真情。笔者认为这就是指导写作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难以奏效的,更是难以坚持不懈的。观察需要方法,更需要热情。同班同学,同样是写反映集体生活的文章,有的同学妙笔生辉,妙语连珠;有的同学写得干干巴巴,淡而无味。对集体生活没有心、没有情,哪有好文章可写?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使学生人人都做一个有心人。
生活有多宽,语文世界就有多广,但我们学生的见识有限,体验生活的空间有限,可引导学生通过影视、报刊、杂志等扩大见闻,通过阅读古今中外作品弥补缺陷,通过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学习增长知识,这一切看得到、读得着的都是语文。为了让自己能够博古通今,学生就需要多读多积累、多观察多体验,积累多了、功底深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