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其中最基础的工作,在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境监测的所有过程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来执行,检测程序的要求也必须要严格遵守。本文主要对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出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是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对环境进行监测,能够更好的对环境情况进行掌握。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也是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的,因此一定要找到解决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
在环境监测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内涵。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为了更好的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室在进行科学管理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监测计划的编制,同时也要明确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分析测量系统也要进行明确。环境质量监测要保证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系统性,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直接产品,同时也是最终产品,监测数据的质量对环境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也就是监测数据的“五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进行实际监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监测的数据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样的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比较。
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狀
1、质量控制体系尚待完善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基本上都设立了质量监测管理组织,也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其职能仍较为单一,主要基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存在不足。其次,质量控制基于一些主要环节,缺乏全过程全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如在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还较薄弱。再次,还存在经费方面的问题,对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控维护也不够。
2、质量控制手段不够丰富
目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几个薄弱环节:一是质控手段单一,质控模式仍以数据比对、平行样与密码样测试、加标回收等做法为主,欠缺系统评估与评价方式;二是针对新型监测技术,如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还未形成完善的质控体系,维护与控制的标准与要求不够明确;三是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没有形成例行制度。
3、现场监测管理仍应加强
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基础,然而恰恰易被人忽视。首先,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采样是非常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环境方面的困难,监测人员就以“避重就轻”的态度来布点取样。其次,大气环境监测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监测人员也会因为与正常工作时间有冲突,而只在自己正常工作时间内取样。再次,测试仪器、方法使用不合理,如烟气测试时受烟道负压影响,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测试结果偏低等。
4、监测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人员素质对监测质量影响较大,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业务培训机制不完善,现有培训多属临时、多部门性质的,环境监测机构中接受过正规、完整的质量管理培训的人员较少,导致很多人员操作方法不规范、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操作与理论脱节。二是监测人员更新缓慢,学历较高、年纪较轻的人才短缺,影响到对新技术、新理论的接受与应用。
三、采样点的合理布设和采样时段的确定
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例行监测,需要进行布点和采样,而且必须要保障其频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还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该地区的平均污染范围和程度,及时发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必须要详细了解燃料消耗排放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布设采样点时必须要合理而且要具有代表性,而采样时段需要能够反映出高、低、和一般污染浓度水平。所以,为了合理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时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查了解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首先要收集监测地区范围内的交通情况、土地使用情况、污染排放情况以及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和城市规划等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划分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范围大小。
2、综合分析当地气象规律
监测区域的污染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就算是污染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量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但气象条件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综合当地的气象资料来考虑大气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掌握监测区域的气象规律。监控区域范围内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在可以办到的情况下,考虑多布设采集点,便于监测该地区大气污染扩散范围和程度。
3、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进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使用各种相关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从而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主要可以分成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含了从采样、处理和分析等几个环节。
3.1采样阶段
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下面几个方面:设置采样点时要尽量能够均匀而且要具有一定代表性,选择采样时段要可以较好反映出高、低、及一般污染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前要校准采样流量,必须要能够统一,最大程度上降低流量误差对采样体积的影响;采样时间要严格控制;要在充分了解大气环境的程度上,再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分析人员和采样人员在进行样品传递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其职责,保障样品可以及时而完整地交接,而且要做好相关的样品采集记录工作。
3.2实验室分析方面
采集的样品送到实验室之后,必须要先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校准,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在进行分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标准曲线的线性与计算因子,只有当相关系数满足一定水平后才能进行回归处理;实验室还必须要保证原标准曲线和所测浓度的误差要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3.3要确保标准参考样与质量监控的统一性
环境分析和化探分析都是属于微痕量分析的范围,因此,相关质量监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分析误差的要求上,还是从标样的使用上,化探分析中的监控制度对环境分析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不光可以起到提高环境监控质量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加其可信度。
4、加强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素质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加强监测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岗位练兵、技能训练、脱产再教育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心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对监测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鼓励钻研和创新,使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测分析水平。
结束语
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环境继续恶化确是不争的事实。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哨兵”,提高环境监测的质控水平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支持和帮助。由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完整、可比和代表性,需要不断提高质控能力。
参考文献
[1]芦胜华.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江西化工,2011(4):108-109
[2]刘丽玲.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3(05X):198-199
[3]沈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探讨.广东科技,2005:(205):86-88.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出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是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对环境进行监测,能够更好的对环境情况进行掌握。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也是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的,因此一定要找到解决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涵义
在环境监测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内涵。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为了更好的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室在进行科学管理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监测计划的编制,同时也要明确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分析测量系统也要进行明确。环境质量监测要保证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系统性,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直接产品,同时也是最终产品,监测数据的质量对环境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证具有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也就是监测数据的“五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进行实际监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监测的数据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样的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比较。
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狀
1、质量控制体系尚待完善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基本上都设立了质量监测管理组织,也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其职能仍较为单一,主要基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存在不足。其次,质量控制基于一些主要环节,缺乏全过程全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如在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还较薄弱。再次,还存在经费方面的问题,对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控维护也不够。
2、质量控制手段不够丰富
目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几个薄弱环节:一是质控手段单一,质控模式仍以数据比对、平行样与密码样测试、加标回收等做法为主,欠缺系统评估与评价方式;二是针对新型监测技术,如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还未形成完善的质控体系,维护与控制的标准与要求不够明确;三是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没有形成例行制度。
3、现场监测管理仍应加强
现场监测质量控制是基础,然而恰恰易被人忽视。首先,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采样是非常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环境方面的困难,监测人员就以“避重就轻”的态度来布点取样。其次,大气环境监测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监测人员也会因为与正常工作时间有冲突,而只在自己正常工作时间内取样。再次,测试仪器、方法使用不合理,如烟气测试时受烟道负压影响,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测试结果偏低等。
4、监测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人员素质对监测质量影响较大,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业务培训机制不完善,现有培训多属临时、多部门性质的,环境监测机构中接受过正规、完整的质量管理培训的人员较少,导致很多人员操作方法不规范、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操作与理论脱节。二是监测人员更新缓慢,学历较高、年纪较轻的人才短缺,影响到对新技术、新理论的接受与应用。
三、采样点的合理布设和采样时段的确定
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例行监测,需要进行布点和采样,而且必须要保障其频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还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该地区的平均污染范围和程度,及时发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必须要详细了解燃料消耗排放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布设采样点时必须要合理而且要具有代表性,而采样时段需要能够反映出高、低、和一般污染浓度水平。所以,为了合理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时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查了解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
首先要收集监测地区范围内的交通情况、土地使用情况、污染排放情况以及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和城市规划等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再划分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范围大小。
2、综合分析当地气象规律
监测区域的污染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就算是污染源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量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但气象条件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综合当地的气象资料来考虑大气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掌握监测区域的气象规律。监控区域范围内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在可以办到的情况下,考虑多布设采集点,便于监测该地区大气污染扩散范围和程度。
3、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进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使用各种相关的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从而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主要可以分成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含了从采样、处理和分析等几个环节。
3.1采样阶段
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下面几个方面:设置采样点时要尽量能够均匀而且要具有一定代表性,选择采样时段要可以较好反映出高、低、及一般污染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前要校准采样流量,必须要能够统一,最大程度上降低流量误差对采样体积的影响;采样时间要严格控制;要在充分了解大气环境的程度上,再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分析人员和采样人员在进行样品传递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其职责,保障样品可以及时而完整地交接,而且要做好相关的样品采集记录工作。
3.2实验室分析方面
采集的样品送到实验室之后,必须要先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校准,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在进行分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标准曲线的线性与计算因子,只有当相关系数满足一定水平后才能进行回归处理;实验室还必须要保证原标准曲线和所测浓度的误差要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3.3要确保标准参考样与质量监控的统一性
环境分析和化探分析都是属于微痕量分析的范围,因此,相关质量监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分析误差的要求上,还是从标样的使用上,化探分析中的监控制度对环境分析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不光可以起到提高环境监控质量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加其可信度。
4、加强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人员素质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加强监测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岗位练兵、技能训练、脱产再教育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心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对监测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鼓励钻研和创新,使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测分析水平。
结束语
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环境继续恶化确是不争的事实。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哨兵”,提高环境监测的质控水平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支持和帮助。由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完整、可比和代表性,需要不断提高质控能力。
参考文献
[1]芦胜华.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江西化工,2011(4):108-109
[2]刘丽玲.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3(05X):198-199
[3]沈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探讨.广东科技,2005:(2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