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成都召开第7次产业功能区大会,专题研究产业生态圈,部署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成都芯谷则是其中的重要载体。成都芯谷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成都市政府共建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西南地区发展重点。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是在遵循成都“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下,在成都芯谷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成都芯谷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海华指出,作为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成都芯谷将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阵地、集成电路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1+2”为主攻方向,聚焦“芯网核航”4大细分领域,着力打造融合发展标杆、创新转化枢纽、品质城市典范。
产业社区共生共荣
产业链集群成链与产业园区发展相辅相成。贺海华介绍道,成都芯谷以建设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策源地为发展目标,依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产业资源和品牌资源,围绕中电光谷“央企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开放式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实际注册企业58家,其中头部企业20余家。已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后端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包括:中国电子旗下华大九天、中电九天、澜至电子、成都华微、华大半导体、中电数据、中电彩虹等,以及中科院微电子所西南研究院和中发集团等头部企业。此外,成都芯谷也将持续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重点头部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进行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加快产业聚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要素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实现企业发展、园区繁荣、产业升级的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公共配套亦是园区招企纳才的重要抓手。针对科创人群高净值、高学历、年轻化等特点,成都芯谷在加快打造产业载体的同时合理布局商务休闲、文体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和绿道公园生态场景,强化生活空间配套和生态功能支撑。全面覆盖在“食、住、行、学、娱”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产业社区。
此外,围绕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需求,在提供高标准的产业载体的同时,成都芯谷看重打造优质的服务和完备的产业发展环境。依托中电光谷产业资源共享平台(2018年入选国家发改委共享经济典型案例),成都芯谷研创城正积极打造“一平台八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即:智慧园区云平台、行政事务中心、双创服务中心、公共技术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金融交流中心、物业服务中心、能源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维护中心),将围绕生产配套和生活配套,打造成以产业集群化、服务智能化、投资网络化为新特征的项目综合运营服务体系。着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
研创城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范锐平书记在9月1日调研成都芯谷时表示,产业功能区是推进城市动能转换、经济提质增效的空间载体,高品质科创空间是支持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和要素配置效益,是深化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的新动能。
据贺海华透露,目前正加速打造的成都芯谷研创城是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和启动区,并已列为成都市首批百万平米高品质空间示范区。研创城由“成都芯谷管委会+成都芯谷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统筹建设,将以“产城融合、央地合作”为主要特征,“产业社区”为主要形态,“片区开发”为主要模式,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功能完善,紧扣“三生融合”,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出了符合高品质科创空间发展的科学路径与运营模式。
作为成都市首批百万平米高品质空间示范区,成都芯谷研创城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与海内外知名规划设计企业进行合作,以“传世之作”的高起点设计标准,以快速形成产业聚集区为目标,加速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截止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实际已开工建设面积约99.8万平方米。已竣工投运面积约5.7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内总竣工面积将达到51.6万平方米。
贺海华表示,成都芯谷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以“堅持规划设计引领、坚持头部企业带动、坚持产业资源共享、坚持创新运营机制”为核心持续构建项目特色及发展优势。
未来,成都芯谷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坚持创新为本、坚持服务为要、坚持市场导向”为中心,以构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为指引,加速完善产业链和生态链,促进项目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为成都打造超级产业生态、培育城市创新活力提供持续动能,助力中国西南地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预计到2030年,成都芯谷园区内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成都芯谷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新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