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了工具性,而且体现了人文性。简单来说,语文真正实现了“文道统
一”,也就是文以载道。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在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第一部分剖析了立德树人的内涵,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分析了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应该坚持的原则,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对策。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鉴赏蕴含哲理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呢?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古人曾经说过,“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之所以立德被放在首位,根源是立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德树人实质上是指人在接受了教育后,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能够改善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从教育的角度分析,立德树人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立德树人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德是做人之基,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学习才有动力,成才才有保障。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有才无德,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尽管初中语文教育进行了教育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旧较大。首先,初中语文教育依然存在重分数、轻育人的问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一些语文教师只是呆板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是记忆词语、背诵重点段落。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
其次,很多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极其不乐观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改善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丰富、具有潜力、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应该认识到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发挥初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对初中语文课文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发现,初中语文课文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文字优美、思想内容丰富。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这些唯美的文章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语文这个瑰丽的世界里,有的赞美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巧夺天工的景观。品读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冬日里不一样的济南。济南的冬天美得宁静,美得使人心驰神往,无论是济南的山、济南的水还是济南的阳光、白雪,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品读《我的母亲》,学生了解了文中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语文中的这些经典的文章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初中生的心田,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精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些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存在一个问题是没有对作品深入理解,很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例如,有的学生学习了一篇文章后,并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后,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品读《长歌行》时,其中有一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歌中借助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年时的凄惨,学生通过对诗歌进行鉴赏,懂得了珍惜时间,追求理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语文中融入了德育教育,文章不再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可以在接受了德育教育后,深入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真正理解课文。
四、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遵循适度的原则
要想实现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目标,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政治思想比较强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时应该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应该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只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坚持适度的原则,才能使学生接受有价值的德育知识的熏陶。
(二)遵循人性化原则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还应该坚持人性化的原則。人性化的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应该用真挚的微笑,和蔼的态度指导学生品读每一个篇文章。其次,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了人性化原则,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觉是轻松、愉快的,学生才能快乐地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 五、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对策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该将课文讲解和传统美德教育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散步》这篇文章时,文章中讲述了一家三代在散步时,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争论。通过对这一争论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通过一家三代的爭论体现出新时代温馨家庭中的宝贵的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在指导学生领悟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列举一些尊老爱幼的例子,这样可以真正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2.在语文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策划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因为很多初中生都比较喜欢参加一些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可以结合时代热点,策划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语文活动,接受有价值的德育教育。例如,十九大召开、神舟十一号、两会召开等这些都是学生关心的事情,可以结合这些学生关心的热点,策划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生观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注重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语文的教育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同时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担负起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职责,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形成奋斗的动力,才能拥有前进的目标。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讴歌了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的忠贞。《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懂得革命者为了人民幸福宁愿牺牲自己,坚定革命信念,在所不惜。语文教材中的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伟大理想,学生通过认真品读文章,可以将文章中的这些人物当成自己学习的楷模,鞭策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学习。
(三)联系实际,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生活因素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因素都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因素,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也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我曾上过初一下册的《背影》一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深情。我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文中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情景,然后给学生配上乐曲,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听乐曲。当我读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内容时,我用深情的口吻讲道,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向左微倾”描述的父亲行走姿态是怎样的?学生们不由得被文中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不失时机补充:“同学们请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们和你抱怨过吗?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们和你诉说过辛苦吗?”要求学生回忆父母、老师、同学做的让你感动的事,记在记事本上。告诉学生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此时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无味的课堂,而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
六、结语
立德树人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关键。学生接受了德育教育后,不仅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可以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科学性的教学对策,充分利用语文中的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菊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14).
[2]熊启.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J].学周刊,2013(29).
(编辑:龙贤东)
一”,也就是文以载道。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在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第一部分剖析了立德树人的内涵,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分析了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应该坚持的原则,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对策。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鉴赏蕴含哲理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呢?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古人曾经说过,“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之所以立德被放在首位,根源是立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德树人实质上是指人在接受了教育后,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能够改善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从教育的角度分析,立德树人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立德树人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德是做人之基,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学习才有动力,成才才有保障。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有才无德,即使学识渊博,也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尽管初中语文教育进行了教育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旧较大。首先,初中语文教育依然存在重分数、轻育人的问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一些语文教师只是呆板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是记忆词语、背诵重点段落。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
其次,很多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极其不乐观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改善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丰富、具有潜力、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应该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应该认识到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发挥初中语文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对初中语文课文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发现,初中语文课文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文字优美、思想内容丰富。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这些唯美的文章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语文这个瑰丽的世界里,有的赞美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巧夺天工的景观。品读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冬日里不一样的济南。济南的冬天美得宁静,美得使人心驰神往,无论是济南的山、济南的水还是济南的阳光、白雪,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品读《我的母亲》,学生了解了文中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语文中的这些经典的文章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初中生的心田,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精确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些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存在一个问题是没有对作品深入理解,很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例如,有的学生学习了一篇文章后,并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了德育教育后,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品读《长歌行》时,其中有一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歌中借助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年时的凄惨,学生通过对诗歌进行鉴赏,懂得了珍惜时间,追求理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语文中融入了德育教育,文章不再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可以在接受了德育教育后,深入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真正理解课文。
四、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遵循适度的原则
要想实现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目标,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政治思想比较强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时应该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应该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只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坚持适度的原则,才能使学生接受有价值的德育知识的熏陶。
(二)遵循人性化原则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还应该坚持人性化的原則。人性化的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应该用真挚的微笑,和蔼的态度指导学生品读每一个篇文章。其次,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了人性化原则,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觉是轻松、愉快的,学生才能快乐地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 五、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对策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该将课文讲解和传统美德教育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散步》这篇文章时,文章中讲述了一家三代在散步时,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争论。通过对这一争论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通过一家三代的爭论体现出新时代温馨家庭中的宝贵的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在指导学生领悟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列举一些尊老爱幼的例子,这样可以真正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2.在语文活动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策划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因为很多初中生都比较喜欢参加一些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例如,可以结合时代热点,策划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语文活动,接受有价值的德育教育。例如,十九大召开、神舟十一号、两会召开等这些都是学生关心的事情,可以结合这些学生关心的热点,策划一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生观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注重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语文的教育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同时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担负起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职责,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形成奋斗的动力,才能拥有前进的目标。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讴歌了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的忠贞。《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懂得革命者为了人民幸福宁愿牺牲自己,坚定革命信念,在所不惜。语文教材中的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伟大理想,学生通过认真品读文章,可以将文章中的这些人物当成自己学习的楷模,鞭策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学习。
(三)联系实际,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生活因素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因素都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因素,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也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我曾上过初一下册的《背影》一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深情。我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文中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情景,然后给学生配上乐曲,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听乐曲。当我读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内容时,我用深情的口吻讲道,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向左微倾”描述的父亲行走姿态是怎样的?学生们不由得被文中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不失时机补充:“同学们请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们和你抱怨过吗?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们和你诉说过辛苦吗?”要求学生回忆父母、老师、同学做的让你感动的事,记在记事本上。告诉学生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此时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无味的课堂,而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
六、结语
立德树人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关键。学生接受了德育教育后,不仅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可以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科学性的教学对策,充分利用语文中的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菊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14).
[2]熊启.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J].学周刊,2013(29).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