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环境的遗迹学特征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遗迹化石系原地形成,不再受搬运,所以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远比实体化石更为密切,而一定的沉积环境又决定于相应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因而深水遗迹化石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特征;深水环境
  引言:
  德国古生态学家 Seilacher 根据海水深度及盐度变化提出了 6 种遗迹相(Ichnofacies),强调水深分布对遗迹相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的生态因素,还与一定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其中的 Nereites(砂蚕迹)遗迹相主要产于深水浊流沉积岩系中(复理石)。Sielacher 提出的遗迹化石组合确定古海水深度分带,为判别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遗迹相不仅受水深的影响,而且还与其它环境因素有关,如底质类型及含氧量、水动力强度及含盐度、沉积速率及沉积事件、盆地的构造背景及其演化等。
  1、深水遗迹化石组合
  在水体大于 300m 的半深海一深海的深水环境中,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类型和行为习性及的关系分析,遗迹属是以觅食迹、进食迹迹和耕作迹占绝对优势。
  1.1进食迹(Fodinichnia)
  由食泥动物潜掘沉积物内部摄取有机质或为进食等行为方式所形成的遗迹,既有造迹生物(蠕虫类)简单穿过泥质沉积物以后,被泥砂充填而形成的潜穴Planolites,还有从沉积物中呈放射状伸出(以一个点为中心)反复搜索食物形成的遗迹 Glockeria;以及动物系统进食,造成沉积物反复向后推动移位所形成的潜穴 Scalarituba 等。
  1.2觅食迹(Pascichnia)
  系动物沿沉积物表面或其内部移动和觅食活动所造成,且多为有规律地按设计好的移动路线高效觅食而产生的水平遗迹,多呈蛇曲形迂回弯曲,也有螺旋形,或两者兼而有之,以达到最大效率获取食物的目的。如 Helminthoida,Spirophycus 等,常见于复理石沉积相中。
  1.3 耕作迹(Agrichnia)
  系 Ekdale A.等提出的生態分类中的一种,由造迹生物栖居兼进食两种行为方式共同活动产生的、具有规则几何形态或复杂水平弯曲的潜穴。
  2、深水遗迹化石的特征
  根据浊积岩的组成、颗粒大小、鲍玛层序各段发育的不完整性及其层面和层内构造等可以进一步将深海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梢(及水道)等。浊积岩底面具有冲刷构造,含灰岩块体的砂泥岩沉积可能是滑塌堆积或崩塌堆积产物,为扇根—扇中沉积,厚度较大;向上为深海浊积扇的远端部分—扇梢,总体较薄,以深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夹粉砂质灰岩为主,遗迹化石逐渐增多,鲍玛层序只有DE,CDE 段的细粒沉积,局部出现薄层硅质岩夹层。
  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类型、行为习性及与水深的关系分析,浊积扇从近源区(扇根)至远源区(扇梢)的不同环境,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各不相同。
  扇根以生物觅食和半居住两种方式相结合产生的遗迹组合为主,如觅食迹 Glockeria,是在垂直的居住兼觅食的潜穴中呈放射状觅食形成的,水深相对较浅、水动力较强,不利于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生存,而牧食迹和耕作迹不存在,却共生了大量斜交层面的穿相分子(Planolites)。
  (2)扇中开始出现了水平弯曲、蛇曲形和螺旋形牧食迹和具有回填构造的觅食迹,如 Scalarituba 和 Spirophycus。
  (3)扇梢以网状的耕作迹和规则蛇曲形牧食迹大量出现为特点,放射形遗迹不存在,其中的牧食迹也呈有规律啮食习性,如 Helminthoida,Paleodictyon和 Megagrapton 等。多保存于岩层的表面,丰度和分异度均比较高。
  3、遗迹化石产出成因分析
  半深海一深海区的水体较为平静,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含氧量较少,因而不适于生物的生存。但是突发的浊流事件能把浅水区的大量有机质带入深海区,为栖息在海底的生物提供食料。而在浊流事件平息后的平静期,远洋泥的缓慢沉积也会带来可作为生物食料的有机质,为遗迹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在稳定的深海沉积环境中,由于底质松软,海底光照减弱,含氧量减低,有机质主要靠浊流或远洋沉积物来供给,为了尽可能高效地获取大量含有机质的沉积物的目的,底栖造迹生物主要沿沉积物表面爬行或潜穴以摄取更丰富的食物,在沉积物表面或浅层产生了复杂而规则的网状、蛇曲状、弯曲状、螺旋状或放射状等遗迹化石组合—Nereites 遗迹相。深水浊积岩中的遗迹化石,大部分形成于软基底的粉砂、泥和灰泥沉积物中。这些食沉积物的动物在静水环境中不再需要潜穴以保护白已夕而多是有目的地沿沉积物表面一面爬行或潜穴,一面食表层附近有机质的或深入一层内探索富含有机质的潜穴活动。这些遗迹化石多集中分布于浊积岩 Bouma 层序 E 段泥质岩层面上或与上覆层段的接触界面之间,是浊流沉积间歇期形成的深水低能环境的产物。
  4、结论
  这些遗迹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是较为稳定的,在这里生物不再需要保护注的潜穴就可有效地获取富含食料的沉积物。因此深海区的圣物遗迹多成旋卷状、弯曲状、蛇曲状等,反映了遗迹生物在深水安静环境中的摄食特点,从而导致深水遗迹化石是以食沉积物的动物形成的觅食迹、进食迹和耕作迹占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1]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深水遗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_丁孝忠
  [2]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_晋慧娟
  [3]杨式溥.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J] . 沉积学报
  [4]晋慧娟,李育慈. 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深水斜坡沉积中遗迹相及其环境分析[J].中国科学(B)辑
  [5]晋慧娟,李育慈. 西秦岭二叠纪—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J] .地质科学
  [6]杨式溥.古遗迹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0
其他文献
【摘要】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网络直播则是一种新型媒介形式,主要由直播客户端、直播網页端以及管理后台构成。在网络直播迅速发展中,众多网络主播也因此走红,收入不菲。网络直播为大众提供了便利性和娱乐性,但随之而来是对广大网民媒介素养的挑衅。用户使用各类网络直播平台观看主播直播的习惯也逐渐养成,斗鱼TV、YY、映客、花椒等APP作为网民使用率最大的直播应用,控制
期刊
【摘要】漆画是从传统漆器中脱离出来的一种平面绘画。漆画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漆画也同时需要具备工艺性和艺术性,也就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漆画的发展,将从漆画的“艺术性”和“工艺性”两个方面结合漆画创作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国漆画;工艺性;艺术性  一、我国当代漆画的工艺性分析  1、我国当代漆画双重任务。在现阶段,漆画仍然被归纳为工艺美术范畴。新中国成立后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发展,电视上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为了吸引更多的电视群众观看节目,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很有必要对综艺晚会进行设计创新。舞台照明在晚会节目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摸清舞台照明的变化规律,才能在晚会上充分运用,为群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  【关键词】舞台;照明艺术;综艺晚会  前言:  在电视上所呈现的综艺舞台,都离不开舞台照明,综艺晚会能体现出灯光照明的作用和價值。作为一种技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任何测试卷中必不可缺少的题型,而且是最令学生头痛,最易失分的题。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量越来越大,阅读题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但是考试中阅读题得分值却很低。提高小学生阅读分值尤为重要,因为阅读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总成绩,因此掌握阅读理解解题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解题;能力培养  阅读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老建筑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再利用成为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这些设计建造于不同年代的城市既有住区还是地区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的重要载体所以,为保护并改变旧建筑,在保证建筑原有风貌下,改造旧建筑,形成一种具有旧建筑风格文化的新型建筑空间,产生新与旧的奇妙融合。探讨改造过程中对空间中“新旧”关系的处理与取舍态度,对老
期刊
一、背景材料  教育部在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调查分析  在对平时的美术作业批改中,笔者发现了三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学生的模仿率高。
期刊
【摘要】司法解释在当代中国法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当新的司法解释出台都牵动着整个法律界的神经。然而司法解释却一直为人所质疑,如司法解释地位的合法性,司法解释立法化倾向等等。关于司法解释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司法解释;立法化;存废;判例解释  一、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  (一)解释主体混乱,引发司法解释冲突  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司法解释权的配置模式经历
期刊
【摘 要】:黄梅戏特色地方唱腔——望江龙腔有着“特色美”,是安庆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临着生存的种种问题,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继承需要传统化,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创新需要适度,不然就是一团乱麻。面对艰难的环境,要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相信,百舸争流奋者先。  【关键词】:望江龙腔;非物质文化;继承与发展  龙腔源于村落,盛于民间。龙腔形成于“昆玉佬戏班”时期,发
期刊
期刊
作品说明:  本设计由中国明代的传统女装作為灵感来源创作的一款现代中国风的女装礼服。上身面料采用独特的构树纤维结合棉麻布料得到新的肌理面料,并在其基础上运用刺绣与钉珠工艺进行装饰,下身裙摆部分运用真丝雪纺、乔其纱等面料相结合,整体呈现出大气、飘逸的轻灵气质,既具有东方传统艺术的典雅,又具有当代实验纤维艺术的独特之美。  作者简介:汤丽,女,汉,1983年生,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