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跨专业综合研究初探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受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变迁影响很深的学科,作为研究者进行文本分析时难免会涉及到其背景因素,而这一背景又居于一个学科交叉的领域。其与诸多学科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当代文学学科的角度出发,以当代文学和历史学、社会学为例,来说明跨专业研究方法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并列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文学 人文学科 跨专业研究
  关于“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文学就是对于文本的阅读和鉴赏;在全世界大学中的学院体制和学科划分上,文学作为一个类别,区分于历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而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这个问题可谓是见仁见智。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之于“纯文学”的文本,而要研究“与文明或历史有关的一切”,或是通过结构主义之研究方法,将文学与历史学、人类学等诸学科,视为公共领域之一部分并展开研究。也有人根据“2011年国家社科课题“中国文学”共立项226项, “当代文学研究”53项, 占23%;在23%的“当代文学研究”中, 47%属于作家流派论、群体论 (批评家群体论) 、地域少数民族文学论, 40%跨入生态学、网络媒介、影视、语言学研究;13%属于文学理论新建设研究。西部项目共487项, “中国文学”14项, 占3%;在3%中, 除57%涉及地区作家群、文体专门研究外, 其余43%均属于大同小异的民间文化、语言人类学研究。”这组数据,来证明“名之为文学的研究只是另一形式的泛文化、民间文化或大众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继续充当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边角料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之观点,并借此表达对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界限不明,进而成为其他学科附庸之担忧,从而反对其他学科领域过于渗透到文学研究中。那么对于普通的当代文学研究生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在做相关的研究时,我们应不应该汲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来丰富文学研究本身?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持肯定意见。
  随着人们对于各学科领域认识探究之深入,人们发现“以现代的眼光看来,除纯逻辑、纯数学的知识外,绝大部分知识均是不确切的”文学作为一个延展性很强的学科,本身就没有固定的界限范围,而且文学作为一门“人学”,其主体“始终是世界上的人”,人性的丰富,决定了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而在更早的时候,文学“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且文学的文化含义表明:“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更是远远超出了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含义。本文将从当代文学的角度,以文学和历史学、文学和社会学为例,简单阐明在研究生期间的专业课研究过程中,和其他学科结合之方法和必要性,同时说明借鉴其他学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学科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保持文学学科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一:当代文学和历史学
  一般来说,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注重的是两点,一是对于史料本身的发掘和研读,第二个就是史观。对于史料来说,文本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口述史也是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而众所周知,成文本化的史料往往也是经典的纪实、叙事类的文学作品,而口述史中,包含着多少优秀的民间故事。故俗语所说的“文(学)史(学)不分家”,其理由大概就来源于此。而史观作为一种来源于意识形态的观念,很大程度上也左右着文学作品之作者的语言现象、修辞手段、作品结构以及想表达的情感,并决定着文学研究者的着眼点。从当代文学的角度看,首先当代文学史的文学分期框架,就是建立在“将政治社会进程与文学进程直接联系,以文学社会性质作为依据”的基础之上,“依据政治变化进行分期”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于分期的具体时间段或许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无疑,其间隔皆对应着某个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大事件。其次,众所周知,当代文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为政治服务的,首先要在此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作为一个处处“讲政治”的年代,不仅是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阐述,也避免不了来自“政治”的干预。举个例子,在那篇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等字眼多见诸于纸面。而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中,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其核心问题。正如《讲话》中所说的那样,“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对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由此决定了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艺思想。这里的“政治问题”,和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学”不同,而是作为一个那个年代所有作家必须遵从的创作要求存在。既然作家是创作之主体,所以在当代文学这一大背景下,不少直接或间接影响作家创作的相关讲话及历史文献,也理应纳入当代文学之研究范畴。
  二:当代文学和社会学
  首先让我们明确社会学的定义,根据戴维·波普诺的说法:“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这两者同样是文学刻画的对象。且在文学(文本)创造过程中,必要发挥作者本身所独有的观察力和创造性,辅以各种表现手段之加工,且文学创造之灵感,也多发自日常生活之所见所感。正如陆机的两句诗中所说的那样:“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之一瞬” “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且“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性话语产品”具有强大的认识属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更加生动的揭示一些社会现象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互动中所发生的故事。而作为读者的个体,其日常生活之所见必定有限,其生活范围往往也在一个固定的圈子,而在文学学科中以一个特定的作者/著作/时期/地点等具有同一性条件的门类为研究对象时时,第一步就是要通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或是那个时期的社会流行以及那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可以说这不仅极大扩展了读者的视野,让读者感受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风貌,体会了另一种人的生活。虽然文学對于客体的描述,未免会有各种塑造加工,也不能完全地把文学作品理解为现实本身。然而,“无论其镜子是梳妆台式的刻板或是娱乐园中歪曲的形象,文学不可避免地告诉我们有关社会环境的既重要又真实的事情”。最后,社会学和文学都是关于人的学问,都可以被称为“人学”,既然在两者之中都寄寓着对于某种人性的关怀,那么互相借鉴也是题中之义的事情。   三、学科综合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无疑可以看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跳出狭义上的文学领域,了解与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往往能反过来促进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但是文学学科的独特性又证明一味的照搬是不恰当的。首先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少作品虽然是以现实为蓝本,可这并不等于照搬现实所发生之事(生活现实),作者往往有意通过对现实之事的提炼、加工,并辅以感情色彩和适当的想象和虚构,才成就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而像上文所讲的历史学、社会学,必须要以客观无任何感情色彩的材料为底来分析,或是从带有多个主观角度的记叙文本对照从而得出结论。其次文科诸学科虽有诸多相通之处,但文学研究者毕竟不像其他学科的研究者那样,经过系统地(其他学科的)本科目的训练。韦勒克曾经说过,尽管“大部分的文学著作史著作确实讨论了哲学家、历史家、神学家、道德家、政治家甚至一些科学家的事迹著作”,但是作为文学研究者的本身在深入这些学科的时候,还是会作为一个外行或旁观者而存在,所以“在大部分文学史里,对这些思想家的论述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提供他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哲学史、伦理学说、史学理论、经济理论等缺乏真正的理解”,故“在这里,文学史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这些学科的合格的史家,而只能成为一个简单的编纂者或一个自以为是的侵入者”
  结语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和我们这个社会已紧密结合。在学科交叉日趋紧密,壁垒愈发被打破的当下,掌握适当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够在一众千篇一律的论题中,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在已有的领域中,也可拓宽研究面的宽度。限于时间、篇幅和笔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本文虽然介绍了个人对于当代文学专业中使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及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如何避免这个问题,仍然所述甚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用,以飨后学。
  参考资料
  1.《文学理论》(美)勒内·韦勒克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p7,p8—9,p303
  2. 《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被引向何处?》 牛学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 p40—41
  3. 夏正江 《论知识的性质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2期
  4. 《文學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6月第5版 p56---57,p340
  5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2版 前言p2
  6. 《社会学》【美】戴维·波普诺 著 李强 等 译 2007年10月第1版 p6
  7. (魏晋)陆机:《文赋》,见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60页
  8.[美] 罗伯特.N.威尔逊 《作家作为社会观察家》张英进译 转引自张英进、于沛编《现当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第177页
其他文献
摘要:矛盾无处不在,《水浒传》中的唐牛儿和郓哥虽然所占篇幅不多,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小说两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为了能够衬托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这些小人物与其他人之间的矛盾被放大化,正确分析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从矛盾本身去分析人物。  关键词:阶级矛盾;阶层矛盾;利益矛盾;唐牛儿;郓哥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部《水浒传》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王朝专制之
期刊
摘要: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的民族风格,与西方绘画共同组成了全球两大绘画体系。两者具有较大差异,也存在一定相同点,通过两者交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艺术体系。因此,本文以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为入手点,阐述了中国画色彩发展及演变,分析了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并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  前言  西方绘画艺术主要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文本教什么上的不确定,本文从教什么角度出发,基于作者自然美的营构与自然美的特征,从文本语言形式入手解读语言形式背后的情感表达,从而确定《荷塘月色》的教学内容为情感与表达的匹配与同构。  关键词:自然美;教学内容;语言形式;情感表达  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文本解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散文篇目。关于《荷塘月色》的作品主旨解
期刊
中国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了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的传统音乐也随着九千多年前第一支乐器的诞生而不断的发展,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现在,现代化的进程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接不暇的商品和各国之前文化交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同时,极富个性的异国音乐元素在生活中也被慢慢的接纳并喜爱,各种音乐风格的出现让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世界潮流,但我们在更多的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便
期刊
摘要:宋代院体画与武强年画作为宫廷美术和民间美术在古代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两朵奇葩。宋代院体花鸟画是宋代绘画的代表,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朴厚而又写实,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严谨。而武强年画作为与之相对的一种民间的艺术,它深深的融入到了当时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主要服务对象与院体画不同,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时的人民群众,因此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则与宋代院体
期刊
摘要:在复习期间,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复习当中,还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期达到复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方法;能力培养  复习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进行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把对于学生内心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析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  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其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文质兼美的古诗词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与能力的好题材。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鲜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的历史结晶,在不断地朝代更迭之中被创造、继承、发扬至今,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对今天的社会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在设计过程中将作品内涵与时代的发展潮流相结合,更重要的是需要体现出厚重的历史积淀,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因素可以借鉴,因此要求环境艺术设 计师对传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学校重要的教学辅导部门,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图书馆对于学校的整体建设非常重要,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在当今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我国目前图书馆发展的现状给出了建议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方向  如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家居设计领域在几千年来的积累和沉淀中形成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特点,尤其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对传统元素在中式风格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传统元素在家具、空间布局和材质上的应用体现的深入分析,给传统中式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从而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中式风格,元素,传统文化  当下流行的中式风格,对中国传统元素产生着很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