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本文就落叶松种子繁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落叶松;种子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88-01
1.落叶松的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皮沟深,纵裂成片状脱落,落痕为紫红色;折断后断面深褐色;肉皮淡肉红色。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黄白色微带褐色,心材黄褐至棕褐色。年轮分界明显。木射浅细。一年生长枝纤细,径约1毫米,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无毛或疏生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有近白色长毛;冬芽近圆形或卵圆形,芽鳞暗褐色,边缘有褐色睫毛。叶倒披針状线形,扁平,长1.3-3厘米,宽0.5-1.0毫米,表面平,有时两侧各有1或2条气孔线,背面中脉隆起,两侧各有2或3条气孔线,球果成熟时上部种鳞张开呈杯状或为椭圆形,黄褐色、淡褐色或有时带紫色,长1.2-2.5厘米,径1-2厘米,种鳞为16-30;中部种鳞万角状卵形,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卵状披针形,中肋延长为急尖头。种子斜圆卵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先端偏斜;子叶4-7。花期5-6月,球果9-10月成熟。
2.落叶松的种子繁殖技术
2.1圃地选择、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2.2种子处理、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5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2.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
3.落叶松的栽培技术
3.1整地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40cm。
3.2造林密度
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3.3施肥
施肥当年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地径一样,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施肥效应看,肥效对地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从第2年开始至第4年效应明显,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肥当年对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东西向冠幅生长差异虽不十分显著,但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施肥量大小之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处理间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4.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4.1落针病
病菌多数种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30-60天以上。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该病发生与气象因子、林龄和树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子囊孢子飞散和侵入的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90%以上。在子囊孢子放射期,如持续阴雨,降雨量又大,则抑制孢子飞散。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病。一般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相被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地势低洼,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圃地,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春夏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之前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倍液。郁闭幼林或重病成林施放621烟剂、百菌清烟剂或硫磺烟剂。
4.2立枯病
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
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2)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3)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此外,五赛合剂、五代合剂、代森特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4.4蝼蛄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5.落叶松的用途
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7):156-157.
[2] 张世英.华北落叶松育苗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10):148-149.
[关键词]落叶松;种子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88-01
1.落叶松的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皮沟深,纵裂成片状脱落,落痕为紫红色;折断后断面深褐色;肉皮淡肉红色。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黄白色微带褐色,心材黄褐至棕褐色。年轮分界明显。木射浅细。一年生长枝纤细,径约1毫米,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无毛或疏生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有近白色长毛;冬芽近圆形或卵圆形,芽鳞暗褐色,边缘有褐色睫毛。叶倒披針状线形,扁平,长1.3-3厘米,宽0.5-1.0毫米,表面平,有时两侧各有1或2条气孔线,背面中脉隆起,两侧各有2或3条气孔线,球果成熟时上部种鳞张开呈杯状或为椭圆形,黄褐色、淡褐色或有时带紫色,长1.2-2.5厘米,径1-2厘米,种鳞为16-30;中部种鳞万角状卵形,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卵状披针形,中肋延长为急尖头。种子斜圆卵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先端偏斜;子叶4-7。花期5-6月,球果9-10月成熟。
2.落叶松的种子繁殖技术
2.1圃地选择、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2.2种子处理、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5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2.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
3.落叶松的栽培技术
3.1整地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40cm。
3.2造林密度
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3.3施肥
施肥当年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地径一样,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施肥效应看,肥效对地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从第2年开始至第4年效应明显,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肥当年对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东西向冠幅生长差异虽不十分显著,但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施肥量大小之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处理间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4.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4.1落针病
病菌多数种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30-60天以上。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该病发生与气象因子、林龄和树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子囊孢子飞散和侵入的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90%以上。在子囊孢子放射期,如持续阴雨,降雨量又大,则抑制孢子飞散。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病。一般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相被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地势低洼,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圃地,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春夏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之前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倍液。郁闭幼林或重病成林施放621烟剂、百菌清烟剂或硫磺烟剂。
4.2立枯病
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
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2)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3)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此外,五赛合剂、五代合剂、代森特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4.4蝼蛄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5.落叶松的用途
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7):156-157.
[2] 张世英.华北落叶松育苗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