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探究性学习占一定的比例,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即:“导”、“疑”、“动”、“思”。
  一、起点是“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课着迷,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开端。
  1.实验导入。例如:在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序言部分时,首先做了这样的实验,用蓝色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学生会观察到蓝色的固体消失,溶液呈现出漂亮的绿色。学生惊叹不已。接着又做了银白色铁钉放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铁钉时观察,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的物质。然后,老师又做了事先在纸上用无色酚酞写字,在课堂上喷上碱溶液,竟然出现“红色的字”,学生被老师的“魔术”深深感染,学生产生莫大的好奇和兴趣。接着,老师说:同学们看到了吗?化学就是这样,会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教师又指出。想揭开老师“魔术”的秘密吗?跟老师共同学好化学。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投入“探究知识”中。
  2.文学导入。有的古典文学中也充满着化学。因为化学本身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代也不例外,例如:“学习分子的知识时,教师朗诵了王安石的“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提出反问:为何会有香味?学生当然想“知道答案”、“乐于探究”了。
  3.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具有其他教学设备不能比拟的许多优点。如动感強,视觉效果好,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微观世界宏观化,复杂过程具体化,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好。例如:在讲“碳的单质”一课题时,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出商店光彩夺目的钻石戒指、钻石项链。使学生叹为观止。然后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急于想知道它的组成、结构等知识的兴趣。
  二、焦点是“疑”
  “疑”就是对某个问题,学生急于要了解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现象。一旦造成这种心理现象。就能使学生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如能以此为切入口。那么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胜心理。在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如关于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是两体积之和?可设计一系列诱导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2.巧设错例。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精心设计错例,然后公开“诊断”。为学生提供一个显示自我价值的舞台。会刺激他们深入思维。找出错误根源,通过集体讨论。公开“诊断”获得知识、方法。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习中错误的重现率就会下降。教学也就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在将碱与盐反应时,教师写出了以下式子:Cu(OH)2+CaCO3.问学生,反映能否发生。学生根据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做出结论:能发生。教师趁热打铁,进行了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了,碱与盐反应时,两两必须是可溶的。
  三、特点是“动“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因此,动是探究性学习的最显著特点。
  1.督导学生查阅资料。调动学生查阅资料。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读、看、思、惜等各种学习器官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2.引领学生亲自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学生亲身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实验室知趣CO2一课题时,教师给出了很多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亲身实验、讨论。最后确定装置和药品。通过实验得出。实验室应使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为合适。此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收集,通过实验,学生真正领悟到“亲手做一做,真理就在身边。
  3.激发学生课堂争论,在学习中,有的知识内容书本上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互帮互学,则能达到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重点是“思”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必有疑,疑必有思。“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要获取知识,思索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思索,才能使认识得到深化,思维得到发展,探究得到深入,“思”贯穿在探究性学习的始终。在“思”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1.“思”源于实验中产生的疑问,实验中产生的每一个现象。必将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学生发现两个电极都产生气体。它们是什么气体?根据学到的知识,通过思索。推测可能为氢气和氧气。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何证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学生很快设计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方案。同时,另一种气体,可以燃烧。由此,学生得出了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思”的地位显露无疑。
  2.“思”源于阅读中发现的疑问,阅读应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认真阅读。必然会产生疑问,必然会去思考。
  3.“思”源于教师设置的疑问,为了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必然会设置一系列疑问,课堂设疑,将引起学生的思维共振,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攻克了一个个学习难题。
  4.“思”源于生活中碰到的疑问。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问。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索。如:为什么食盐易潮解?洗涤油污时为什么用热的洗涤剂效果好?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索生活中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必然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更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堂相关的知识学习。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出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成为必然。要搞好英语教学,需要多方面做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有保证。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的高中英语更是要改革,以实现素质教育和和高考的统一。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率 学习兴趣  要搞好英语教学,需要多方面做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
摘要: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
近现代汉语里,有一个用于否定副词“不”后的“说”,所在句子表达对某人不做某事的抱怨.此处“说”不表示具体的“言说”意义,删除它并不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和合法性.有人认
数学课堂教学中听讲、探索阶段只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领会和识记,还未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水平,要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后续阶段,则必须借助于教师精心的练习设计与有效的组织教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设计分层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难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的教材,密切联系实际、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新的教材、新的理念当然也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地理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转变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
“不能不”与“不得不”的主观与客观区别,首先表现为“不能不”除表达道义情态[必要]外,还可表达认识情态[必然],而“不得不”只能表达道义情态[必要].同样表达道义情态[必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体验——实践式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使学生将固有知识转化为自主体验,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摘要:在农村实行新课改存在为问题比较的多,而且各个地区和部门对农村的教育工作并不能够完全的重视,所以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在现代的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的文化教育必然也要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就是和当今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相一致的教学活动。农村是一个我国的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对象,农村未来的一个发展就看农村的教育能否跟上相应的发展脚步。只有把农村的教育模
摘要:本研究在课堂观察和个人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主要从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涵义;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等方面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参与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参与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
基于70余年的《人民日报》语料,本文考察了“残废”“残疾”“残障”竞争的动态过程,分析了它们竞争与更替的动因、规律、方式与结果.研究发现,这组同义词的竞争和替换既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