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教学预见能力的途径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定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教师良好的教学预见能力是实现“以生定教”的基本前提。本文试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师预见能力展开分析。
  一、 教学预见能力的含义
  教学预见能力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一种预测、推理和判断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预见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的各种学习过程(如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实验操作、试题练习等)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形成的不同答案、发生的意外事件等;二是预见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达成效果的优劣,旨在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二、 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见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素养,教学预见的主要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实现“以生定教”,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调控,使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也就是说,教学预见的出发点应该是从学情开始,教学预见的最终归宿是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见,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真正意义在于更有效地打造优质生态课堂。
  三、 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途径
  分析预见的含义不难发现,预见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就能达到的能力,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这种积累源自于对学情的深入了解。重视开放式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提问、加强学生作业或试卷的统计分析、增加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机会等,都是深入了解学情的前提。
  1. “建构式课堂”对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作用
  灌输式的课堂,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少有生成的机会,师生的思维碰撞很少,教师也就难以在教学中获取学生的各种信息(如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因此,长期进行灌输式教学的教师,其预见能力是很难得到快速提升的。观察发现,在《物质的变化》一节的说课中,经常采用讲授式教学的教师对学情把握的准确度远远低于经常采用“建构式教学”的教师。比较《物质的变化》这一内容的两种典型教法,不难发现“建构式”教学对教师教学预见能力提高的原因。
  
  
  
  
  
  
  
  
   比较以上两种教法不难看出,“建构式”教学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生成的开放性增加,更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学生列举物质变化具体实例时,生成的实例既多样又开放,他们能将身边所涉及的已知或未知的实例逐一列举出来。在这样的生成中,不但有利于不同学生经验的相互补充,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有利于使教学实例更贴近于学生的经验,为物质变化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学生列举实例的不断生成中,增加了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或经验基础的机会,从而为下一步教师演示实验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使演示实验更好地服务于“补充学生的经验缺陷”,变“因教材而实验”为“因学生而实验”。经过这样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能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能够举出哪些物质变化的例子,大大提高教师对学生知识或经验的预见能力,从而为“建构式”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如,在学生将各种物质变化分成两类的过程中,由于生成的实例多,实例间的共性就少,这使学生对共性的分析方向更加开放,思考更具挑战性,一旦找到“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这一关键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就会顺利得到建构。在这种开放式的建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分类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和尝试,逐一排除许多非共性的内容(如颜色、状态等),使知识的建构由发散转向收敛,最终在对各种物质变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得以对概念的内化。再如,在学生讨论说明有无新物质生成的判断依据时,教学环节同样是相对开放的,这不但能使学生在讨论中关注并发现更多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实验观察效果的了解机会,以更好地预见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效果,及时把握实验的演示重点。
  2. “正误率统计”对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价值
  教师除了能从开放式课堂中了解学生实情外,还可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这是因为学生的作业很容易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从中有利于把握他们的难点或弱点,了解我们在课堂中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指导,哪些内容不必再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包括试题评析课在内的各类复习课中,若以常规的复习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是很难发现学生的知识(或技能)漏洞的,而这些又恰恰是复习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以下两种复习方法比较,不难看出作业或试卷正误率统计对复习教学的价值。
  
  
  
  
  
  
  
  
  
  在压力、压强等内容复习前,笔者曾给学生做了如下一个题目:
  如图1所示是北京交警2011年5月5日查酒驾时选用的阻车器,其表面密布118根侧面有凹槽的铁钉。若汽车闯卡并驶上阻车器,铁钉将扎破轮胎,使它在30s内彻底没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铁钉尖头向上,能增大对车胎的压强,利于扎破轮胎
  B. 铁钉的侧面有凹槽,能在铁钉扎破轮胎时迅速放气
  C. 汽车闯过阻车器后,受力面积增大,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 汽车闯过阻车器后,因为车速减小,所以惯性也随之减小
  若按以往的方法复习,总认为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得到答案D。但在尝试了“以生定教”的复习方法后,发现教师的“想当然”有时是错误的。通过对上题各选项的正误率统计发现,选择A、B、C、D各选项的比例分别为3.5%、4.9%、23.6%、67.9%。为何答C选项的比例如此之高?为弄清究竟,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的方式,不是马上对学生进行思路指导,而是让几位选择该答案的学生解释选择C的理由。结果发现,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思路是正确的,而且是笔者原先并未发现的问题。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对汽车轮毂有过感性认识,他们知道多数汽车的轮毂中间是弧形的,而车胎又非完全钢性物体,因此在完全漏气之后,与地面接触受力最大的是轮毂与地面接触的两个切点,或者说与地面接触的轮胎各部分压强是不均等的。若仅考虑主要受力点,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该是增大的。发现这一问题之后,笔者就以此为复习题材,展开力、受力面积、压强等的复习。结果发现,学生通过这一节习题课的复习,很快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在这种“以生定教”的过程中,教学预见能力也就不断地得到积累和提高。
  3. “日常积累”对提高教学预见能力的意义
  “做一个有意识的老师”是美国教育家罗伯特·斯莱文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的中心词。养成撰写教学日记或反思材料的习惯是“做有意识老师”的重要条件。一个善于记录和积累的老师,很容易积累各类素材,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如撰写案例、论文),不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知识,也为教学预见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一个善于积累的老师,往往比没有积累习惯的老师更易于关注学生,更易于发现学生的各种情况,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这些问题,从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经验积累的方法有很多,如:点对点式的教学日记、案例式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突发事件记载、学生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问题记录等。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关注,把平常变成不平常,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思考,做到常问(问学生)、多记(记事件及原因)、频查(调查学生的问题、原因及建议),涓涓细流终成大海。
  四、 教学预见的相对性
  一个时常关注上课、作业、考试、答疑等各种教学过程的学生动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已有知识、技能、体验的“有意识教师”,其教学预见能力会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而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教师的预见能力很强,其教学预见能力也只能是相对的,对于众多多元的学生,不是什么都可预见,当遭遇预见之外的教学生成时,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合理处理突发事件,从而让课堂回归学生,并不断出彩。精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可以被期待、能够被预见的,精心设计具有良好预见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切精彩的基础。
其他文献
每次上作文课,孩子们都会唉声叹气,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我便引导他们:学校有没有趣闻逸事?爸爸妈妈最近有没有囧事糗事?班里的那个淘气包最近有没有安静一点……孩子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自己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这时,我会根据家长朋友圈里的说说或者听到的消息,继续提示他们生活中哪些是值得写一写的素材。比如义卖会上,黄同学把零钱包放在桌子上,去寻找第一个“顾客”了。而李同学以为这个钱包也是义卖的商
父亲说多读书能开阔视野、增長见识,儿子却不以为然:“我都读了那么多的书了,也没见自己增长了多大的见识呀!”父亲什么也没再说,只是带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些土豆。  很长一段时间里,种下去的土豆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开春时,土豆苗才探头探脑地从土里钻出来。夏天,秧苗上开起了紫色的小花,花谢了,树上挂起绿色的玻璃球似的果果。“这不是我们吃的土豆呀!”儿子着急地说。“别急,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了。”父亲一副气定
在新课程培训时,组织者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课题是食指的《相信未来》。结束后,专家进行了点评,其中有一处让我记忆尤深:“作者在混乱、疯狂、痛苦、美好事物消失殆尽之际,依然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写下了对未来的相信,可‘雪花’虽然能象征内心的纯洁,但容易消融;‘枯藤’不乏诗意,但是脆弱;‘孩子’不含杂念,但幼稚,不成熟。这几个意象又组合成一个整体内意,寄托了一个整体内意——作
书上说要珍惜美好的童年,或许许多人和我一样,以为时间很多,直到某一天才突然惊悟,童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我最怀念的是小学二年级的那段时光,那时的我最自由。  升入二年级,学校新来了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他个子高高的,有着乌黑飘逸的头发,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样子。他的课堂与别的老师截然不同。在他的课上,我们轻松自在,感觉不到一丝的压抑。他上课非常幽默,常常联系课文给我们讲笑话。在他的课上,我们从来不用担
一  我在暮日晚霞,重识了它。  它是一只脾气很不好的狗。小时候,我们就看着它在小区的路上狂奔,它大声吠叫起来,甚至,还有扑上来的架势,把我们吓了一大跳。眼睛旁独特的棕黑色眼圈使它看上去更加凶恶,可它那小小的身体里,似含日月之势,行为举止,都流露出一股子霸气。带它出来玩的,是一个退休在家的阿姨。每次看见朝我们狂吼的它,阿姨都会极为好脾气地把它叫回来:“囡囡,回来啊……”它应该是叫囡囡,我记不清了。
一、“课堂话语分析法”从全新视角揭示课堂教学的实质    1966年,贝拉克等人在著作《课堂中的语言》中提出了著名的“课堂话语分析法”[1]。按此观点,课堂言语相互作用基本上遵循“依次交替循环”(turn-taking cycle)规律。这一循环,由教师言语引起学生反应开始,随之是学生相应的回答,最后以教师对学生这一回答的反应而结束。Sinclair等人在巨著“Teacher Talk”中,对这种
“真心话大冒险”是近期流行于陶南学校男生宿舍里的一种游戏。如果你玩扑克输了,就必须选择“真心话”或者“大冒險”。如果选择了前者,那么对于赢家提出的任何问题就必须如实回答;如果选择了后者,那么赢家让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  这天晚上,齐小宝在宿舍玩真心话大冒险后输了比赛,他选择了大冒险惩罚,但是当他按照舍友的要求,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我是猪”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齐小宝真的变成了一头猪!  齐
艾瑞克痴迷于画动物,他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除了老虎、豹子,甚至有远古时期的猛犸象、砂犷兽等,且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他为什么能画出这么多逼真的动物呢?这个问题困扰祝天天、刘梦菲、王致博三人很久了,终于,他们决定去艾瑞克家一探究竟。  他们叩响了艾瑞克家的门。艾瑞克一脸微笑地看着他们,似乎已等了他们很久的样子:“在你们还没问问题之前,我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有一个肩负着保护大自然使命的家族,他们从大自
如果一整天都和大人对着干,第二天,就会变成怪物。我试了一下,真的很灵!可是要怎样才能变回去呢?咦,这里有张小字条:欢迎来到“怪物游戏”,只要完成以下关卡,就能变回原来的模样。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快来一起闯关吧!第一关:召唤白菜精  通关任务:晚上我复习功课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妈妈洗白菜的哗哗声。她的白菜似乎总也洗不完。我叼着钢笔帽发呆,耳朵里忽然传来妈妈哼起的歌谣:“白菜呀,出来……”  很好听,可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的一大主流,它批评传统心理学是“问题心理学”和“悲观心理学”,大力倡导心理学应该挖掘人类本身的潜能和美德,这不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人类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看到教师存在的问题如职业倦怠,而应该换个角度,从教师身上发现挖掘良好的品质如激情,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师激情,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如何培养和保持教师的激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