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既可以加深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还可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指导。
1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清晰、响亮、准确地朗读课文,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
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一类字、认识二类字,读准它们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生字过关了,也就为朗读扫除了障碍。
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除了读准词语的常规音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音变的规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发音的规律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指导词语朗读时,不但要做到正确朗读词语,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所含的感情,读出词语的意思及情感色彩,为课文朗读奠定基础。
在读准字音、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好重音。停顿要合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些什么,再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子,同时读好重音。通读整篇课文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加字、漏字的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保证做到准确无误地朗读全文。
2适时范读和领读课文,融入情感,传染语感,做好学生朗读的引路人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活动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还不能读好某些语句,或者不能完全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范读。教师通过有感情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当然,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即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如范读《乌鸦喝水》的第一段为例,这一段共有三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教师在范读时分别读出焦急——高兴——着急的语气,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听出老师语气的变化。再让学生自己读文,从而。体会到乌鸦的情绪变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文本的含义。又如范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第三自然段:“小松鼠每看见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和第四自然段“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这两个自然段每段只有一句话,第三自然段范读时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读出失望的语气。同样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调变化中揣摩小松鼠的心理活动,从而知道究竟怎样读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3创设情境,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促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心理
3.1低年级小朋友多是形象直观的思维,因此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帮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比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城里的学生对花生的认知不深,可以借助插图和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这种植物的基本特点,从而读小松鼠的疑惑和不解。而农村的孩子对花生的认知较深,在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就要让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3.2带领学生抓重点词句,用心品味、感悟课文。只有细细品味重点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三自然段时,可紧紧抓住“把”、“一个一个”、“放进”、“渐渐”、“就”几个关键词,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由这些词语想像到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和乌鸦叼石子的情景,从而体会到乌鸦“想出办法”的兴奋和办法生效后内心的喜悦。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入情入境。
4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读书,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增进朗读的个性化体验,提高朗读水平
在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和《识字4》时,就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联想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即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每行词语想到生活中看到的画面,由整个词联想到春天和夏天的场景,去感受语言的美、生活的美,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生活中那份美好、快乐的感觉。
5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赏识、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让评价充满赏识且生动形象,培养学生朗读的勇气和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恰当、及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人物的语气及情感变化。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的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兴趣盎然。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甚至家长评价,给学生更多交流的空间,多读多悟,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目标。
1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清晰、响亮、准确地朗读课文,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
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一类字、认识二类字,读准它们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生字过关了,也就为朗读扫除了障碍。
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除了读准词语的常规音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音变的规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中悟出发音的规律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指导词语朗读时,不但要做到正确朗读词语,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所含的感情,读出词语的意思及情感色彩,为课文朗读奠定基础。
在读准字音、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好重音。停顿要合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些什么,再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子,同时读好重音。通读整篇课文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加字、漏字的现象,帮助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保证做到准确无误地朗读全文。
2适时范读和领读课文,融入情感,传染语感,做好学生朗读的引路人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活动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还不能读好某些语句,或者不能完全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范读。教师通过有感情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当然,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即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如范读《乌鸦喝水》的第一段为例,这一段共有三句话:“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教师在范读时分别读出焦急——高兴——着急的语气,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听出老师语气的变化。再让学生自己读文,从而。体会到乌鸦的情绪变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文本的含义。又如范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第三自然段:“小松鼠每看见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和第四自然段“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这两个自然段每段只有一句话,第三自然段范读时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读出失望的语气。同样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调变化中揣摩小松鼠的心理活动,从而知道究竟怎样读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3创设情境,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促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心理
3.1低年级小朋友多是形象直观的思维,因此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帮助他们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比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城里的学生对花生的认知不深,可以借助插图和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这种植物的基本特点,从而读小松鼠的疑惑和不解。而农村的孩子对花生的认知较深,在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就要让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3.2带领学生抓重点词句,用心品味、感悟课文。只有细细品味重点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三自然段时,可紧紧抓住“把”、“一个一个”、“放进”、“渐渐”、“就”几个关键词,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由这些词语想像到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和乌鸦叼石子的情景,从而体会到乌鸦“想出办法”的兴奋和办法生效后内心的喜悦。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入情入境。
4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读书,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增进朗读的个性化体验,提高朗读水平
在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和《识字4》时,就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积累,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联想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即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每行词语想到生活中看到的画面,由整个词联想到春天和夏天的场景,去感受语言的美、生活的美,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生活中那份美好、快乐的感觉。
5注重朗读评价,用充满赏识、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让评价充满赏识且生动形象,培养学生朗读的勇气和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恰当、及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人物的语气及情感变化。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的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兴趣盎然。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甚至家长评价,给学生更多交流的空间,多读多悟,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