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重要形式。如何运用教学目标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如何引入到具体的课型中去?在具体的每一堂课里,教学目标管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了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为便于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本文就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 目标 教学
一、“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诸多因素: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基储情感因素等相互联系构成的结构。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稳定的、规范的、按一定程序排列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包括六个构成因素:①理论基储②主题、③目的、④程序、⑤策略、⑥评价。而设计(建立)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应有四个方面的特性:①完整性②个性③简明性④实践性。那么,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模式中,这六个因素是如何表现的?我们设计的“模式”是否具备上述四个特征?
2、“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基本环节
(1)补偿教学这个环节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旧知的回顾,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因此所选取的内容应是与本节新授内容联系紧密的,练习(提问)的设计要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二是教师根据得到的真实信息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回授和评价,及时补救存在的缺陷,以利于即将进行的新知的教与学。例如:在《血液循环》这一课时进行之前,应选取心脏的结构的旧知来了解学生认知的初始状态。
(2)目标诱导自有教育以来,实际上不存在无目标的教学,只是在通常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学行为主要取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考试的导向、教学经验的定式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造成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间的教学效果存在着惊人的差异。
教学目标管理要求,在一堂课开始前,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我们编写的《教学目标管理实施手册》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的定式规范于其中。(3)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应有双边性,要坚持启发式,决不能包办代替,一灌到底。启发式教学的双边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问答式。
生物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挂图、模型、标本、幻灯等),加强直观性。坚持“九义”新教材的改革方向,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的认识从观察入手,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激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即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以目标为主导的反馈和矫正,从而提高目标达成度(达标率)。
(4)反馈信息当前我们实施的教学形式是以班级群体为单位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不能全面了解并兼顾所有学生,特别是由于信息不灵,一节课下来,不知效果如何,更不知教与学的问题所在,正如布鲁姆说的:无论教师的工作多么有效,“误差”不可避免。“误差”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
反馈信息这一环节在行为上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收集信息。利用目标达成检验题在下课前10~15分钟让学生做,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 如:学生相互批改,制作反馈卡,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差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要切实保证所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分析原因。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掌握试题差错的分布情况,学生对各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措施是否有效等。
总而言之,不论是反馈信息,还是矫正、回授,贵在及时。即在误差出现不久就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及时矫正,使前后误差不相混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实施矫正,还可以解决实践中新授课教学与反馈矫正教学在时间上的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的课外负担。
二、“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要使“教学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我们生物学科结出丰硕的成果,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首先要扎扎实实地建立起“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们的经验规范于模式中,从而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在思想观念上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观念要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认真转变学生观教师要充分理解布鲁姆的: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水平。要坚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好每个学生。
3、树立科学的评价观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划等级为主要目的的评价观念,认识到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
4、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法论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论,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 目标 教学
一、“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诸多因素: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生基储情感因素等相互联系构成的结构。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稳定的、规范的、按一定程序排列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包括六个构成因素:①理论基储②主题、③目的、④程序、⑤策略、⑥评价。而设计(建立)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应有四个方面的特性:①完整性②个性③简明性④实践性。那么,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模式中,这六个因素是如何表现的?我们设计的“模式”是否具备上述四个特征?
2、“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基本环节
(1)补偿教学这个环节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旧知的回顾,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因此所选取的内容应是与本节新授内容联系紧密的,练习(提问)的设计要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二是教师根据得到的真实信息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回授和评价,及时补救存在的缺陷,以利于即将进行的新知的教与学。例如:在《血液循环》这一课时进行之前,应选取心脏的结构的旧知来了解学生认知的初始状态。
(2)目标诱导自有教育以来,实际上不存在无目标的教学,只是在通常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学行为主要取决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考试的导向、教学经验的定式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造成实际教学中不同教师间的教学效果存在着惊人的差异。
教学目标管理要求,在一堂课开始前,师生都应明确教学目标。我们编写的《教学目标管理实施手册》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的定式规范于其中。(3)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应有双边性,要坚持启发式,决不能包办代替,一灌到底。启发式教学的双边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问答式。
生物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挂图、模型、标本、幻灯等),加强直观性。坚持“九义”新教材的改革方向,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的认识从观察入手,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激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即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以目标为主导的反馈和矫正,从而提高目标达成度(达标率)。
(4)反馈信息当前我们实施的教学形式是以班级群体为单位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不能全面了解并兼顾所有学生,特别是由于信息不灵,一节课下来,不知效果如何,更不知教与学的问题所在,正如布鲁姆说的:无论教师的工作多么有效,“误差”不可避免。“误差”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
反馈信息这一环节在行为上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收集信息。利用目标达成检验题在下课前10~15分钟让学生做,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 如:学生相互批改,制作反馈卡,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差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要切实保证所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分析原因。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掌握试题差错的分布情况,学生对各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措施是否有效等。
总而言之,不论是反馈信息,还是矫正、回授,贵在及时。即在误差出现不久就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及时矫正,使前后误差不相混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实施矫正,还可以解决实践中新授课教学与反馈矫正教学在时间上的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的课外负担。
二、“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要使“教学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我们生物学科结出丰硕的成果,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首先要扎扎实实地建立起“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把老师们的经验规范于模式中,从而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在思想观念上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观念要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认真转变学生观教师要充分理解布鲁姆的: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水平。要坚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好每个学生。
3、树立科学的评价观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划等级为主要目的的评价观念,认识到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
4、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法论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论,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