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案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从文化层次还是经济性和市场以及设计阶段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程度均不可忽视。本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深入探析了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方案设计是整个建筑施工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项由无到有、设计与创意相结合的工程。那么,建筑方案的设计就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相关资料、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和沟通工作,将城市的空间环境、道路交通、风向日照、生活生产习惯、人文历史文化以及水文地质,同时还要考虑业主的投资和需求,以此来对各专业的技术要求与条件规划来进行整合,制定出建筑方案的体量、平面、立面、总平、场地以及空间的合理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完美与否,主要就决定于这一阶段。
二、方案构思与起步的设计程序
我们由设计进程的规律来说,常规的设计程序通常要经历从环境设计到群体设计,再到单体设计,最后是细部设计的递进的过程。而前面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后面一个环节的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后面一个环节又可以反作用到前面的一个环节。
由设计的全过程来说,就分为了:阅读任务书、做方案、绘图、检查这四个阶段。我们阅读任务书,就要对设计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了解场地的条件,还有设计的内容。再把场地的条件和地形图进行对比,对环境形成空间概念。然后,将面积表、平面内容和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对比,明确分区。最好,还要看懂功能的关系图。
三、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的设计主要是要确立出入口和室外场地、建筑物的关系。经过研究人是从哪里来去确立主、次出入口的范围。通过分析人、建筑物与车的三者直接的关系,来确立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而主要的人群从哪一个部位、哪一个方向进入场地,这个是做所有的建筑设计的第一而且最重要的分析内容,这是一个总平布局成败的关键问题。而它的分析依据是设计任务书里面相关的叙述、地形图和文字部分中显示的道路状况。这个选择是否合适,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城市环境的关系,而是否有机地协调起来,是直接与建筑本身的出入口定位和到建筑物室外的场地的各种流线的组织有关的,这进一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布局是否正确。在设计一开始,我们就要为建筑用地的出入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综合各个内外的关系,经过方案的比较之后,最后确凿下来。而图底关系的研究分析,第一,将室外的人流的集散活动地带和停车地带看做两个的设计要素,将设计建筑中的所有房间当作是一个设计的要素。那么当我们面对这三个设计要素的时候,要考虑设计的问题,就能够把矛盾简单化了,同时也能把握这一设计阶段的重要设计矛盾。可是,这种图底的关系的研究分析必须在建筑屋的具体的范围内思考,同时,按照外部环境与前面所说的、已经确立的两个出入口的方位的进行有目标、有目的的研究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就可以确立“底”上“图”的形状、位置。
3、确立合理的结构布置
确立合理的结构布置:包括了结构选型,和确立符合要求,并且接近规定的开间进深的尺寸,之后把图示的功能布局放入结构体系之中。
我们由结构的层面来说,简洁且规整的格网是有助于结构计算和结构布置。而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等等)中,特别是矩形或者是方形最为人们所用。那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熟悉、并且能够容易接受的图形,这不仅仅容易和室内家具的配置、形式形成和谐的感觉,同时有助于施工人员进行方便的施工。建筑物的结构的选型方案应该先选择矩形,那是由于同样的面积的建筑物,矩形的柱网的室内柱子是比方形的柱网的室内柱子要少一些。而由框架结构的柱网的经济合理的开间尺寸上来讲,从5 米到8 米是相对比较合适的,同时应该要与具体的建筑类型相结合。而至于柱网的跨度的尺寸,则能够从以下述两个原因来说:
(1)在按照框架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的需求下尽量采用比较大的尺寸;
(2)在几个开间的尺寸已经能够初步进行确定的情况底下,按照房间的面积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跨度的尺寸,在结构格网被确立后,还要将图示的功能布局放入上面所说的结构体系中去。
3、总平面设计的完善
在完成总平面设计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用地边界的完善设计。除车流出人口外,用绿化带围合用地边界:与其它场地的边界和场地内部功能区可以采用透空围墙或低矮的绿篱分隔;与城市绿地可以用绿化带划界。
(2)停车布局的完善设计。对外非机动车车位设置在场地主要出入口附近的外部或内部,沿路两侧设置为佳;机动车从场地次入口进入;对内停车靠近工作人员建筑入口;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出租车排队区,如果排队流线过长,可以考虑双股或三股车流排队;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公交车或班车上下点;通过绿化或道路缘石(人行道)来限定人流和车流通行。
(3)绿化景观完善设计。建筑周边绿地镶边,防止行人、车辆贴近建筑;在大块绿地中划分出区域,布置几棵简单的树;内部庭院简单布置道路和绿化;在主入口的广场布置旗杆位置(单数)并用文字标注。
四、平面设计功能分区和设计程序
1、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便利条件,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的动作特点和环境中的障碍情况,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视力残疾者在设计中应简化行动线,布局平直;人行空间内无意外变动和突出物;强化听觉、嗅觉和触觉信息环境,便利引导(如扶手、盲文标志、音响信号等)。对肢体残疾者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行动要求。如设施选择应考虑有利于减缓操作节奏,减少程序,减小操作半径;门、走道及所行动的空间均以轮椅能正常通行为标准进行设计;上、下楼应有升降设备;按轮椅乘用者的需要设计残疾人专用卫生间设备及有关设施;地面应平整,坡道的宽度及坡度应考虑轮椅正常通行。
2、垂直交通的布局
垂直交通设备的设计与手段主要有电梯、自动扶梯和楼梯,通过水平的交通设施主要通道、走廊等相联系。
楼梯是多层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之一的建筑构件,它由连续的梯段和休息平台和围护栏杆所组成。人流较多和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一般设有自动扶梯和电梯作为主要的垂直交通,但在这种建筑中也应设置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3、确定卫生间布局与设计
对于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与布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它设置在公共的区域为宜,普遍的设计都布置在楼层公共区域的楼梯旁或者门厅边。布在两个功能区域间的结合部位,并且要与楼梯互相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处理卫生间与楼梯关系的普遍设计手法。
4、对于各个功能区来进行分别的房间布局,先设计纵向的功能分区,再来设计水平的功能分区,以此来确定相互的位置与关系。各个功能的区域内的房间,哪些房间应该配置在下层,哪些房间应该设计在上楼。这是在进行建筑设计中对于平面功能的分区分析前,对于设计人员要首先决策的。这也就意味着竖向的功能与分区具有优先的权利,只有将纵向的功能分区配置好,才可以进行各个层的水平功能分区设计,而两者当然是互动的,是在互相调整关系过程之中能够逐渐地把功能分层的布局来确定下来的。纵向的功能分区原則是:结构的合理化;功能的合理化;功能就可以同时结合空间的形式来进行变化。
5、调节细部
适当地对个别的房间的尺寸或者比例进行调节,会使平面的设计更加能够完善,而且我们要检查结构的系统的合理性,还有无障碍设计是不是已经到位了,还有防火分区是不是已经满足了,最后,完善总的平面设计。如一个房间的面积是符合了任务书的要求,可是平面形状的长宽比例是超过了1比2,与走廊空间相似;有如平面的构成是零乱的,房间的组合是相对比较随意的,显然是缺乏章法;又如一个房间的原本空间的形态是完整的,但是却被另外的一个后置房间占据了一角,从而形成了“L形”的房间;又如开间的种类太多了,结果造成了一个方位的窗户的形状大小不一;又如许多个有锐角的形态的房间出现了;又如窗户的宽度是相等了,但是窗间的墙却宽窄不一等等。这样的一个平面,它的造型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因此,一定要调整好这类型的房间的尺寸或者比例,更加完善平面的设计。
五、结语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就能确定平面的方案,然后就能否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的比例直接进行放大,定稿图。之后根据描定的稿图,绘画墨线的正式图。最后,审视图纸是不是有需要补缺的地方,又或是有一些比较小的错误需要修正。这样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就完成了。
参考文献:
谢伟 史志攀:《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山西建筑》, 2009年20期
胡宗伟:《探析提高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民营科技》, 2011年03期
魏国 李楠:《浅谈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05期
刘勃:《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价值工程》, 2011年06期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方案设计是整个建筑施工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项由无到有、设计与创意相结合的工程。那么,建筑方案的设计就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相关资料、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和沟通工作,将城市的空间环境、道路交通、风向日照、生活生产习惯、人文历史文化以及水文地质,同时还要考虑业主的投资和需求,以此来对各专业的技术要求与条件规划来进行整合,制定出建筑方案的体量、平面、立面、总平、场地以及空间的合理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完美与否,主要就决定于这一阶段。
二、方案构思与起步的设计程序
我们由设计进程的规律来说,常规的设计程序通常要经历从环境设计到群体设计,再到单体设计,最后是细部设计的递进的过程。而前面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后面一个环节的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后面一个环节又可以反作用到前面的一个环节。
由设计的全过程来说,就分为了:阅读任务书、做方案、绘图、检查这四个阶段。我们阅读任务书,就要对设计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了解场地的条件,还有设计的内容。再把场地的条件和地形图进行对比,对环境形成空间概念。然后,将面积表、平面内容和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对比,明确分区。最好,还要看懂功能的关系图。
三、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的设计主要是要确立出入口和室外场地、建筑物的关系。经过研究人是从哪里来去确立主、次出入口的范围。通过分析人、建筑物与车的三者直接的关系,来确立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而主要的人群从哪一个部位、哪一个方向进入场地,这个是做所有的建筑设计的第一而且最重要的分析内容,这是一个总平布局成败的关键问题。而它的分析依据是设计任务书里面相关的叙述、地形图和文字部分中显示的道路状况。这个选择是否合适,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城市环境的关系,而是否有机地协调起来,是直接与建筑本身的出入口定位和到建筑物室外的场地的各种流线的组织有关的,这进一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布局是否正确。在设计一开始,我们就要为建筑用地的出入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综合各个内外的关系,经过方案的比较之后,最后确凿下来。而图底关系的研究分析,第一,将室外的人流的集散活动地带和停车地带看做两个的设计要素,将设计建筑中的所有房间当作是一个设计的要素。那么当我们面对这三个设计要素的时候,要考虑设计的问题,就能够把矛盾简单化了,同时也能把握这一设计阶段的重要设计矛盾。可是,这种图底的关系的研究分析必须在建筑屋的具体的范围内思考,同时,按照外部环境与前面所说的、已经确立的两个出入口的方位的进行有目标、有目的的研究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就可以确立“底”上“图”的形状、位置。
3、确立合理的结构布置
确立合理的结构布置:包括了结构选型,和确立符合要求,并且接近规定的开间进深的尺寸,之后把图示的功能布局放入结构体系之中。
我们由结构的层面来说,简洁且规整的格网是有助于结构计算和结构布置。而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等等)中,特别是矩形或者是方形最为人们所用。那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熟悉、并且能够容易接受的图形,这不仅仅容易和室内家具的配置、形式形成和谐的感觉,同时有助于施工人员进行方便的施工。建筑物的结构的选型方案应该先选择矩形,那是由于同样的面积的建筑物,矩形的柱网的室内柱子是比方形的柱网的室内柱子要少一些。而由框架结构的柱网的经济合理的开间尺寸上来讲,从5 米到8 米是相对比较合适的,同时应该要与具体的建筑类型相结合。而至于柱网的跨度的尺寸,则能够从以下述两个原因来说:
(1)在按照框架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的需求下尽量采用比较大的尺寸;
(2)在几个开间的尺寸已经能够初步进行确定的情况底下,按照房间的面积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跨度的尺寸,在结构格网被确立后,还要将图示的功能布局放入上面所说的结构体系中去。
3、总平面设计的完善
在完成总平面设计还要对其进行完善,这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用地边界的完善设计。除车流出人口外,用绿化带围合用地边界:与其它场地的边界和场地内部功能区可以采用透空围墙或低矮的绿篱分隔;与城市绿地可以用绿化带划界。
(2)停车布局的完善设计。对外非机动车车位设置在场地主要出入口附近的外部或内部,沿路两侧设置为佳;机动车从场地次入口进入;对内停车靠近工作人员建筑入口;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出租车排队区,如果排队流线过长,可以考虑双股或三股车流排队;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公交车或班车上下点;通过绿化或道路缘石(人行道)来限定人流和车流通行。
(3)绿化景观完善设计。建筑周边绿地镶边,防止行人、车辆贴近建筑;在大块绿地中划分出区域,布置几棵简单的树;内部庭院简单布置道路和绿化;在主入口的广场布置旗杆位置(单数)并用文字标注。
四、平面设计功能分区和设计程序
1、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创造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便利条件,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的动作特点和环境中的障碍情况,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视力残疾者在设计中应简化行动线,布局平直;人行空间内无意外变动和突出物;强化听觉、嗅觉和触觉信息环境,便利引导(如扶手、盲文标志、音响信号等)。对肢体残疾者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行动要求。如设施选择应考虑有利于减缓操作节奏,减少程序,减小操作半径;门、走道及所行动的空间均以轮椅能正常通行为标准进行设计;上、下楼应有升降设备;按轮椅乘用者的需要设计残疾人专用卫生间设备及有关设施;地面应平整,坡道的宽度及坡度应考虑轮椅正常通行。
2、垂直交通的布局
垂直交通设备的设计与手段主要有电梯、自动扶梯和楼梯,通过水平的交通设施主要通道、走廊等相联系。
楼梯是多层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之一的建筑构件,它由连续的梯段和休息平台和围护栏杆所组成。人流较多和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一般设有自动扶梯和电梯作为主要的垂直交通,但在这种建筑中也应设置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3、确定卫生间布局与设计
对于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与布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它设置在公共的区域为宜,普遍的设计都布置在楼层公共区域的楼梯旁或者门厅边。布在两个功能区域间的结合部位,并且要与楼梯互相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处理卫生间与楼梯关系的普遍设计手法。
4、对于各个功能区来进行分别的房间布局,先设计纵向的功能分区,再来设计水平的功能分区,以此来确定相互的位置与关系。各个功能的区域内的房间,哪些房间应该配置在下层,哪些房间应该设计在上楼。这是在进行建筑设计中对于平面功能的分区分析前,对于设计人员要首先决策的。这也就意味着竖向的功能与分区具有优先的权利,只有将纵向的功能分区配置好,才可以进行各个层的水平功能分区设计,而两者当然是互动的,是在互相调整关系过程之中能够逐渐地把功能分层的布局来确定下来的。纵向的功能分区原則是:结构的合理化;功能的合理化;功能就可以同时结合空间的形式来进行变化。
5、调节细部
适当地对个别的房间的尺寸或者比例进行调节,会使平面的设计更加能够完善,而且我们要检查结构的系统的合理性,还有无障碍设计是不是已经到位了,还有防火分区是不是已经满足了,最后,完善总的平面设计。如一个房间的面积是符合了任务书的要求,可是平面形状的长宽比例是超过了1比2,与走廊空间相似;有如平面的构成是零乱的,房间的组合是相对比较随意的,显然是缺乏章法;又如一个房间的原本空间的形态是完整的,但是却被另外的一个后置房间占据了一角,从而形成了“L形”的房间;又如开间的种类太多了,结果造成了一个方位的窗户的形状大小不一;又如许多个有锐角的形态的房间出现了;又如窗户的宽度是相等了,但是窗间的墙却宽窄不一等等。这样的一个平面,它的造型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因此,一定要调整好这类型的房间的尺寸或者比例,更加完善平面的设计。
五、结语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就能确定平面的方案,然后就能否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的比例直接进行放大,定稿图。之后根据描定的稿图,绘画墨线的正式图。最后,审视图纸是不是有需要补缺的地方,又或是有一些比较小的错误需要修正。这样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就完成了。
参考文献:
谢伟 史志攀:《浅谈建筑设计优化的措施》,《山西建筑》, 2009年20期
胡宗伟:《探析提高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民营科技》, 2011年03期
魏国 李楠:《浅谈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05期
刘勃:《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价值工程》, 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