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带动了传统农业的升级,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新的契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适应时代要求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互联网+职业农民”不是简单的在线培训,而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进而培育出一批善用网、能创新、有思维、出效益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机遇;挑战;建议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bstract]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undoubtedly leading to the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for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ina. As for it,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hould speed up. Internet plus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not a simple online training, but a cultivation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which can cultivate new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farmers, who have the abilities of being adept in the Internet, innovating,being fertile of imagination andbringing benefits.
[Key words]Internet plus;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dvice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26-04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现状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自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众多培育试点进行也较顺利。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超过100万人,并在10个省22个市、县发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该进程中,农民既是推动者也是获益者,应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应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民培育工作,实现在线教育培训、在线管理考核及移动互联网服务。
就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来看,只有部分地区逐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互联网结合到一起,大部分地区还局限于传统培育模式。现有的“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主要以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班和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为主,从而达到提升农民信息获取、供给、传输能力,及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湖南湘乡市在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训中建立了qq群、微信群,以便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指导;培训老师手把手的教会农民安装手机APP及使用,并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湖北长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采取“政府+企业+农民”的多元培育机制,培训课程采用“讲、学、操、辅、考”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进行淘宝店铺注册认证、网络搭建装修、关键词设置优化、营销工具使用、网络销售技巧等相关内容培训[1]。在接下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可借鉴湖南湘乡、湖北长阳等职业农民培育方式与时俱进的做法。
2“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遇
2.1 有利于加快农业信息推广,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农村和农业。隨着“互联网+”时代快速到来,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渴求十分迫切,他们憧憬“互联网+”为农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早日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农业部出台的《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中强调,全方位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多便利。该平台整合了农业科教信息所有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创新、及职业农民培训有关的各个环节,搭建起一个中央和地方、专家和农技员、农技员和农民、农民和产业之间便捷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桥梁,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到位率[2]。农技人员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平台,农民可以即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农业信息服务,参与互动,实现自我知识更新。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快速高效等特点,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发展趋势,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农业中来。
2.2 有利于加速培育模式更新,实现培育量化分析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更新传统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实现培育量化分析,对所有职业农民培育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育内容和策略,从而提高整体职业农民培育效果。对所有参加职业培训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技能爱好等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整合、分析其关联性,结合农民实际情况,进行培育内容需求的预测[3];对农民参加培训前后对比分析,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培育过程中的瓶颈,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可以对培训部门及培训人员量化分析,如培训人员授课质量、培训成本等。实现培育数据量化分析,有利于为以后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相应数据分析及决策依据,实现职业农民培育效益最大化。 2.3 有利于完善培育档案建立,增强实时跟踪服务
随着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和“智农卡”的出现,农民只需利用该平台和“智农卡”就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该平台为职业农民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农民进行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增强了实时跟踪服务。“互联网+”时代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方式的转变是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素质、解决问题、壮大产业、增加收入的一项必要、长期的工作[4],跟踪服务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跟踪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回访、深入田间,现今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便捷、节约、精准、自由、全程顧问式的远程跟踪服务。对土壤、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农业专家通过农民上传的照片、视频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跟踪服务人员通过平台掌握农民最新生产发展动态,针对农民的需求提供农业政策信息。
2.4 有利于优化远程培育环境,提高整体培育效果
我国远程教育历经15年发展,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4],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进程。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农民数量大、农户之间比较分散,因此网络在线培训比传统授课培训更有实质性的效果。农民在连有网络的设备上安装培训APP,登录个人账号,就能参加培训。网络远程教育以制度化学习的个别化为特征(德斯蒙德·基更,1996)[5],使用户的学习环境更加个性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培训中有声音、视频、数据和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在培训中农民便于参与互动,及时反馈信息。网络培训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同时还降低相应经费及成本,农民可享受在线学习、终生学习等服务。
3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挑战
3.1 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触网效果整体不佳
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而农民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触网效果整体不佳。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少;第二农民具备科技素质较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的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多年经验;第三,农民主体观念缺乏和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的现象普通存在;第四,农民自身身体素质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常年带病务农。农民综合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因素。农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过程相对缓慢,主动利用网络设备获取农业信息能力也很差,导致农村出现非网民不上网的情况很普通。从图1可以看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或网络,其直接原因还是农民综合素质匮乏。
3.2 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薄弱,培育基础条件落后
信息基础设施在“三农”领域大范围普及是“互联网+农业”必经的阶段。我国地域辽阔,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目前无法具备上网条件,手机信号和互联网完全无法接入,相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国农村宽带的普及率仍然很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网络。我国农村和城镇宽带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信息化鸿沟大。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是1.91亿,城镇网民规模达到5.19亿,农村网民占比为26.9%, 城镇网民规模占比是73.1%[6]。农村信息化网络基础薄弱,使用成本较高,农民对网络认知落后,“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基础条件落后。
3.3 网络信息环境风险较大,法律保护严重缺位
随着“互联网+”逐步推进,农业的发展也随之数据化、在线化、远程化、移动化。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贡献者,由于监管的缺位,存在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和云能力的便利为自身谋取利益,将用户个人信息倒卖、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对用户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难以甄别信息真伪,自我保护意识较弱,难以应对突变状况。此外,我国有关职业农民培育法律保护严重缺位,截止到目前,我国只有部分法律法规涉及到农民培育相关内容,但未针对农民培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农民培育进程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农民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3.4 农村青年群体流失严重,培育主体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呈现出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为主体的“386199”留守队伍。据相关统计,2013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1.66亿中80、90后青年占70%及以上[7]。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都将农民培育对象聚焦在青年农民身上。欧盟CAP新一轮改革议案提出,针对40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青年农民将提供2%的直接财政支付专项支持[8]。而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能力比较强,在进城务工中也学会很多本领,特别是对网络的使用十分熟练,这对“互联网+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带来新的希望。我国也逐步重视起对未来农民后继者的培养,为农业发展储备人才做好充足准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我国在“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主体严重缺失。
4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4.1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强网络技能培训
我国农民素质低下与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9]。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民素质整体较低的现状,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强职业农民网络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农民需要掌握相关技术、学会经营和管理,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资源查找农业信息、政策、寻求专家帮扶。由于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高度重视,给予农村成人教育资金扶持、切实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最大程度满足农民受教育的需求。在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中,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人人知网、用网。 4.2 加大远程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网络设施
改善互联网农业必须立足于网络设施的基础之上,只有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民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到互联网,才能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 政府应加大远程培训专项资金投入,改善远程培训条件,升级硬件设备、网络速度、相关技术,提供更佳的远程培训环境。应大力推进农村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对于购买电脑及安装宽带的农户进行一定补贴,逐步扩大我国农村计算机用户量,促进农村电话、电视、网络的进一步融合;加快研发和推廣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
4.3 健全农民培育法律法规,优化网络培育环境
我国应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加入到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中来。对于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个人和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激励。只有健全农民培育法律法规,才能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看到农业发展的希望,坚定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念[10]。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律,制定地方性农民培育政策法规,指导“互联网+职业农民”应用示范,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章可循,切实保护职业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优化网络培育环境也是“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在依托移动互联网向农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还应确保信息来源的精确性和权威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网络环境安全管理,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保护职业农民用户信息安全,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为“互联网+”时代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网络培育环境。
4.4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挥培育带动作用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综合素质低的现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抑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青年群体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农民培育的重点对象。他们大多数都是80、90后,上完初中或高中选择直接进城打工,他们对职业期望很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精神和物质享受要求也高[11]。基于“互联网+”大背景下,应重点培养青年农民群体,以发挥培育带动作用。利用互联网传播高效优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发展前景的宣传,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从农。在资金运转上给予扶持、土地规模承包使用提供便利、相关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培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到其中的农民多元培育机制。并完善包括创业创新、信息服务、风险支持、劳动保障等综合性政策体系,吸引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从农。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12]。现如今,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刻,只有大力培育一批善用网、能创新、有思维、出效益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农业后继者无人的尴尬局面,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谭莉(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通讯作者:徐辉(1975—),男,汉族,湖北咸宁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15BJY092)
参考文献
[1]李辉,孙航.长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子商务实操培训开班[EB/OL].http://www.changyang.gov.cn,2016,(10).
[2] 高晓川.“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N].农民日报,2015,(08).
[3] 高静,汪志军,高秀云.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职业农民培训[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4:5-7.
[4] 曾祥虎.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 甘肃农业,2016,06:52-53.
[5]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6] 李云鹏.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hina.con.cn,2016,(8).
[7]张钦.2013年农民工总量达年2.69亿80后90后占七成以上[N]. 中 国 青 年 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shbt/2014- 02- 21/content_11260132.html.
[8] 张亮,周瑾,赵帮宏,李逸波.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 高等农业教育,2015,06:122-127.
[9] 郭海清. 从农村成人教育视角看新型农民培育[J]. 农村经济,2010,02:110-113.
[10] 徐辉. 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2016,08:9-15+110.
[11] 王正中. “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 理论学刊,2006,09:75-76.
[12] 马建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的角色及作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64-68.
关键词: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机遇;挑战;建议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bstract]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 undoubtedly leading to the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for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ina. As for it,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hould speed up. Internet plus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not a simple online training, but a cultivation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which can cultivate new innovative professional farmers, who have the abilities of being adept in the Internet, innovating,being fertile of imagination andbringing benefits.
[Key words]Internet plus;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dvice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26-04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现状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自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众多培育试点进行也较顺利。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超过100万人,并在10个省22个市、县发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该进程中,农民既是推动者也是获益者,应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应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民培育工作,实现在线教育培训、在线管理考核及移动互联网服务。
就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来看,只有部分地区逐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互联网结合到一起,大部分地区还局限于传统培育模式。现有的“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主要以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班和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为主,从而达到提升农民信息获取、供给、传输能力,及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湖南湘乡市在第二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训中建立了qq群、微信群,以便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指导;培训老师手把手的教会农民安装手机APP及使用,并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湖北长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采取“政府+企业+农民”的多元培育机制,培训课程采用“讲、学、操、辅、考”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进行淘宝店铺注册认证、网络搭建装修、关键词设置优化、营销工具使用、网络销售技巧等相关内容培训[1]。在接下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可借鉴湖南湘乡、湖北长阳等职业农民培育方式与时俱进的做法。
2“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遇
2.1 有利于加快农业信息推广,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农村和农业。隨着“互联网+”时代快速到来,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渴求十分迫切,他们憧憬“互联网+”为农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早日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农业部出台的《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中强调,全方位打造“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多便利。该平台整合了农业科教信息所有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创新、及职业农民培训有关的各个环节,搭建起一个中央和地方、专家和农技员、农技员和农民、农民和产业之间便捷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桥梁,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到位率[2]。农技人员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平台,农民可以即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农业信息服务,参与互动,实现自我知识更新。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快速高效等特点,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发展趋势,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农业中来。
2.2 有利于加速培育模式更新,实现培育量化分析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更新传统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实现培育量化分析,对所有职业农民培育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育内容和策略,从而提高整体职业农民培育效果。对所有参加职业培训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技能爱好等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整合、分析其关联性,结合农民实际情况,进行培育内容需求的预测[3];对农民参加培训前后对比分析,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培育过程中的瓶颈,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可以对培训部门及培训人员量化分析,如培训人员授课质量、培训成本等。实现培育数据量化分析,有利于为以后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相应数据分析及决策依据,实现职业农民培育效益最大化。 2.3 有利于完善培育档案建立,增强实时跟踪服务
随着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和“智农卡”的出现,农民只需利用该平台和“智农卡”就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帮助,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该平台为职业农民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农民进行在线认定管理考核、增强了实时跟踪服务。“互联网+”时代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方式的转变是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素质、解决问题、壮大产业、增加收入的一项必要、长期的工作[4],跟踪服务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跟踪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回访、深入田间,现今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实现便捷、节约、精准、自由、全程顧问式的远程跟踪服务。对土壤、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农业专家通过农民上传的照片、视频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跟踪服务人员通过平台掌握农民最新生产发展动态,针对农民的需求提供农业政策信息。
2.4 有利于优化远程培育环境,提高整体培育效果
我国远程教育历经15年发展,在人才培养、办学模式、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4],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进程。我国农村地域广袤、农民数量大、农户之间比较分散,因此网络在线培训比传统授课培训更有实质性的效果。农民在连有网络的设备上安装培训APP,登录个人账号,就能参加培训。网络远程教育以制度化学习的个别化为特征(德斯蒙德·基更,1996)[5],使用户的学习环境更加个性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培训中有声音、视频、数据和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在培训中农民便于参与互动,及时反馈信息。网络培训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同时还降低相应经费及成本,农民可享受在线学习、终生学习等服务。
3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挑战
3.1 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触网效果整体不佳
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而农民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触网效果整体不佳。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少;第二农民具备科技素质较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的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多年经验;第三,农民主体观念缺乏和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的现象普通存在;第四,农民自身身体素质较低,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常年带病务农。农民综合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因素。农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过程相对缓慢,主动利用网络设备获取农业信息能力也很差,导致农村出现非网民不上网的情况很普通。从图1可以看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或网络,其直接原因还是农民综合素质匮乏。
3.2 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薄弱,培育基础条件落后
信息基础设施在“三农”领域大范围普及是“互联网+农业”必经的阶段。我国地域辽阔,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目前无法具备上网条件,手机信号和互联网完全无法接入,相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国农村宽带的普及率仍然很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网络。我国农村和城镇宽带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信息化鸿沟大。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是1.91亿,城镇网民规模达到5.19亿,农村网民占比为26.9%, 城镇网民规模占比是73.1%[6]。农村信息化网络基础薄弱,使用成本较高,农民对网络认知落后,“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基础条件落后。
3.3 网络信息环境风险较大,法律保护严重缺位
随着“互联网+”逐步推进,农业的发展也随之数据化、在线化、远程化、移动化。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贡献者,由于监管的缺位,存在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和云能力的便利为自身谋取利益,将用户个人信息倒卖、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对用户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难以甄别信息真伪,自我保护意识较弱,难以应对突变状况。此外,我国有关职业农民培育法律保护严重缺位,截止到目前,我国只有部分法律法规涉及到农民培育相关内容,但未针对农民培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农民培育进程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农民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3.4 农村青年群体流失严重,培育主体严重缺失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呈现出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为主体的“386199”留守队伍。据相关统计,2013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1.66亿中80、90后青年占70%及以上[7]。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都将农民培育对象聚焦在青年农民身上。欧盟CAP新一轮改革议案提出,针对40岁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青年农民将提供2%的直接财政支付专项支持[8]。而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能力比较强,在进城务工中也学会很多本领,特别是对网络的使用十分熟练,这对“互联网+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带来新的希望。我国也逐步重视起对未来农民后继者的培养,为农业发展储备人才做好充足准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我国在“互联网+职业农民”培育主体严重缺失。
4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4.1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强网络技能培训
我国农民素质低下与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9]。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民素质整体较低的现状,我国应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强职业农民网络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农民需要掌握相关技术、学会经营和管理,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利用移动网络技术资源查找农业信息、政策、寻求专家帮扶。由于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农村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高度重视,给予农村成人教育资金扶持、切实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最大程度满足农民受教育的需求。在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中,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人人知网、用网。 4.2 加大远程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网络设施
改善互联网农业必须立足于网络设施的基础之上,只有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民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到互联网,才能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 政府应加大远程培训专项资金投入,改善远程培训条件,升级硬件设备、网络速度、相关技术,提供更佳的远程培训环境。应大力推进农村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对于购买电脑及安装宽带的农户进行一定补贴,逐步扩大我国农村计算机用户量,促进农村电话、电视、网络的进一步融合;加快研发和推廣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
4.3 健全农民培育法律法规,优化网络培育环境
我国应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加入到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中来。对于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个人和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激励。只有健全农民培育法律法规,才能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看到农业发展的希望,坚定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念[10]。结合各地区具体情况,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律,制定地方性农民培育政策法规,指导“互联网+职业农民”应用示范,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章可循,切实保护职业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优化网络培育环境也是“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在依托移动互联网向农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还应确保信息来源的精确性和权威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网络环境安全管理,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保护职业农民用户信息安全,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为“互联网+”时代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网络培育环境。
4.4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挥培育带动作用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综合素质低的现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抑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青年群体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农民培育的重点对象。他们大多数都是80、90后,上完初中或高中选择直接进城打工,他们对职业期望很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精神和物质享受要求也高[11]。基于“互联网+”大背景下,应重点培养青年农民群体,以发挥培育带动作用。利用互联网传播高效优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发展前景的宣传,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从农。在资金运转上给予扶持、土地规模承包使用提供便利、相关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培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到其中的农民多元培育机制。并完善包括创业创新、信息服务、风险支持、劳动保障等综合性政策体系,吸引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从农。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12]。现如今,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刻,只有大力培育一批善用网、能创新、有思维、出效益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农业后继者无人的尴尬局面,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谭莉(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通讯作者:徐辉(1975—),男,汉族,湖北咸宁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15BJY092)
参考文献
[1]李辉,孙航.长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电子商务实操培训开班[EB/OL].http://www.changyang.gov.cn,2016,(10).
[2] 高晓川.“互联网+科技”,能给农民带来啥[N].农民日报,2015,(08).
[3] 高静,汪志军,高秀云.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职业农民培训[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4:5-7.
[4] 曾祥虎.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 甘肃农业,2016,06:52-53.
[5] 陈丽,林世员,郑勤华.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3-10.
[6] 李云鹏.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hina.con.cn,2016,(8).
[7]张钦.2013年农民工总量达年2.69亿80后90后占七成以上[N]. 中 国 青 年 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shbt/2014- 02- 21/content_11260132.html.
[8] 张亮,周瑾,赵帮宏,李逸波.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 高等农业教育,2015,06:122-127.
[9] 郭海清. 从农村成人教育视角看新型农民培育[J]. 农村经济,2010,02:110-113.
[10] 徐辉. 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2016,08:9-15+110.
[11] 王正中. “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 理论学刊,2006,09:75-76.
[12] 马建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的角色及作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