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发展等能力,需要构建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探索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以下从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建设
1.构建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模块化理论和课程设计原则,紧密结合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机械相关专业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该类模块通用化程度高,是学科的基础课,适合与机械相关不同专业的学习。二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和培养工程推理、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和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本能力,也是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后续岗位升迁的基础。三是综合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学生获得专业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的课程,这些课程是通过内容的有效整合和优化来实现的。綜合课程模块融合学校、企业的设备与资源,在课程设计上,以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为依托,结合企业产品,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背景。四是项目模块,包括单项项目,即为某一单独目标,以一门课程为支持;综合项目,即以几门课为支撑,还有一些实际的企业综合项目,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是本课题的特色,也是以实训为导向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使课程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2. 实施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构建的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科学安排课时。在第一学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学习。每个模块学习完成,学生必须参加对应模块职业能力考试。
3. 开发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资源包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不同的项目载体支撑,以企业典型工作项目或典型案例等为载体,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和生产、工艺的演进规律进行设计,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1.完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产学研功能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争取与本地区行业、企业或个人共建实训基地,本着“平等互惠、互通有无、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资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吸纳校外资金, 即学校提供场地、管理、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和师资,与企业合作创建教学工厂——“校中厂”,做到“企业与教室合一,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合一,企业生产和实训教师合一”,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力争将学生的作业、作品、产品和商品融为一体。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创建以满足教学为首要目的,兼顾科研、技能培训与鉴定、打造与小型生产、技术服务与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实践、服务、科研三大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育人及服务社会能力
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设教学项目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文登天润曲轴企业的合作,力争顺利完成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验收工作。完成以学习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建立专业技能鉴定标准,完成2门校门教材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
3.“四位一体”,实现团队教师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 教师发展理念,以提高专任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 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专任教师向理实一体化教师转型,现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实施教学过程和人才培育过程,建成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又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
(1)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在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中,专业带头人积极转变观念,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教学和研讨,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使命,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力争带领团队教师尽快转型,推进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改革,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和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团队教师通过一对一结对互相学习的方式,对实训实习的学生直接指导,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在育人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在职业技能提升中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通过国内外培训、业务进修、(2)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实施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结对发展,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
今后的落脚点还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发展等能力;紧跟企业发展方向,引入新技术、工艺,提高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强化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苗淑杰,马慧良,孟兆生.机械类专业设计与制造类课程的融合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20(03):81-83.
[2]徐文庆.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7):289-290.
[3]靳岚,谢黎明.“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专业导论的教学优化探讨——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170-171.
关键词: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探索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以下从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建设
1.构建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模块化理论和课程设计原则,紧密结合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机械相关专业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该类模块通用化程度高,是学科的基础课,适合与机械相关不同专业的学习。二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和培养工程推理、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和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本能力,也是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后续岗位升迁的基础。三是综合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学生获得专业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的课程,这些课程是通过内容的有效整合和优化来实现的。綜合课程模块融合学校、企业的设备与资源,在课程设计上,以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为依托,结合企业产品,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背景。四是项目模块,包括单项项目,即为某一单独目标,以一门课程为支持;综合项目,即以几门课为支撑,还有一些实际的企业综合项目,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是本课题的特色,也是以实训为导向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应用使课程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2. 实施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构建的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科学安排课时。在第一学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学习。每个模块学习完成,学生必须参加对应模块职业能力考试。
3. 开发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资源包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不同的项目载体支撑,以企业典型工作项目或典型案例等为载体,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和生产、工艺的演进规律进行设计,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1.完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产学研功能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争取与本地区行业、企业或个人共建实训基地,本着“平等互惠、互通有无、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合资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吸纳校外资金, 即学校提供场地、管理、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和师资,与企业合作创建教学工厂——“校中厂”,做到“企业与教室合一,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合一,企业生产和实训教师合一”,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力争将学生的作业、作品、产品和商品融为一体。创新基地管理模式,创建以满足教学为首要目的,兼顾科研、技能培训与鉴定、打造与小型生产、技术服务与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实践、服务、科研三大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育人及服务社会能力
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设教学项目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文登天润曲轴企业的合作,力争顺利完成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验收工作。完成以学习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建立专业技能鉴定标准,完成2门校门教材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
3.“四位一体”,实现团队教师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 教师发展理念,以提高专任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 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专任教师向理实一体化教师转型,现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实施教学过程和人才培育过程,建成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又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
(1)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在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中,专业带头人积极转变观念,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教学和研讨,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使命,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力争带领团队教师尽快转型,推进以实训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改革,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和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团队教师通过一对一结对互相学习的方式,对实训实习的学生直接指导,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在育人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在职业技能提升中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通过国内外培训、业务进修、(2)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实施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结对发展,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
今后的落脚点还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发展等能力;紧跟企业发展方向,引入新技术、工艺,提高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强化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苗淑杰,马慧良,孟兆生.机械类专业设计与制造类课程的融合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20(03):81-83.
[2]徐文庆.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7):289-290.
[3]靳岚,谢黎明.“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类专业导论的教学优化探讨——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