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要让语文课堂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其次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创设;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
“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为人类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因为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会变成僵死的毫无生命活力的一堆文字。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里指出,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结合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
小朋友走进小学的课堂,就明显的感觉到这里的氛围不同了,在家里,无拘无束,在幼儿园,天真烂漫。可是一走进教师,你看:教室里课桌凳排放整齐,前面一块大大的黑板上写满了学习的内容,后面的黑板报上也多是跟学习相关的内容。优秀作业栏、争章达标栏、少先队队角、图书角、知识角……无不体现着浓浓的知识的气息。有的小朋友没上学前嚷着要上学,然而刚走进教室没几天就后悔了,什么原因呢?原来学校的一切并非他们想象的一样,原来生活在蜜一样的生活中,原以为学校和家里或幼儿园差不多,哪知是这般景象,上课不能玩玩具了,想动动身子要挨老师批评,40分钟真难熬啊,一点不好玩。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小朋友呢?我认为应该把校园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小学布置得像花园一样,像家里一样,让学生有得玩,有得乐,让他们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红红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田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该是多么充满乐趣!除此以外,教室里还可以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也研究内容公布出来,请有意者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设立知心信箱,让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及时的帮助……这样,学生在这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也不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生命。
二、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生活中来,与生活相结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人,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下面就自己的做法和同行商榷
1、比比划划,在表演中学习
在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小朋友们总是把b、d、p、q四个声母混淆,把b读成d或把p读成q,怎样才能让小朋友们不混淆呢?我从小朋友背儿歌、跳皮筋得到启示,既然小朋友对背儿歌如此感兴趣,我何不把四个声母编成儿歌,让小朋友朗诵呢?别说,还真管用,多数小朋友通过读儿歌,记住了四个生母。具体的做法是:把四个声母拟人化,把b和d当成俩兄弟,把p和q当成俩兄弟;把“竖”当成他们的“脚”,把“半圆”当成他们的“头”。儿歌是:
(一)
b和d,真淘气
头下脚上比倒立,
b头左,d头右,
眼对眼来鼻对鼻。
(二)
p和q,好兄弟,
头上脚下站整齐,
p头右,q头左,
你看我来我看你。
在具体的教学中,每当遇到这四个声母的、教学时,我都是先学会四个声母的读音,在记住形状的时候我就把这首儿歌教给学生,然后抽四个小朋友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四个声母的形状了。
2、猜猜演演,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当游戏活动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学习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生字后,尤其是一些会意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猜,比如,学习“右”字以后,有一次,我和几个学生利用双休日外出踏青,走到一块大石头旁边,我对学生說,我出一个字谜给你们猜,同学们一听,可来劲了,于是我走到大石头后面藏起来,把头伸出来,说:“这就是一个字谜,你们猜吧。”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知道了,是个左字。”另一个学生好象得到了启发,说:“不对,是个右字。”我问第一个同学,你把你讲的“左”字写给老师看好吗?那个学生在大石头上认认真真地起来,写出的却是一个“右”字,其他同学齐声说:“不对,不对,应该读右”。那个同学怪不好意思,我赶紧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很快就猜出来了。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猜这个字吗?就是因为你们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左’、‘右’不分。今天才出这个谜语给你们猜,现在你们记住了吗?”同学们都说:“记住了。”话音刚停,一个同学说:“您再出一个字谜我们猜行吗?”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我看同学积极性很高,说:“可不能只是我考你们,你们能不能出题考考我或其他同学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转转眼珠,摸摸脑袋,想出了很多谜语,有的谜语很有见地。我想这一次踏青,学生不只是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应该还有一点别的收获吧,是什么呢?他们比我更清楚。
3、采采剪剪,在实践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要千方百计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比如,上《西门豹》一课时,由于年代久远,和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我想怎样上好这一课呢?让学生表演吧,把课文里的人物进行分解,以西门豹为首的官兵为一个阵营,以巫婆为首的官绅和她的徒弟为一个阵营,以老农为首的老百姓为一个阵营,分别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为一个阵营,角色、道具自己准备,看哪一组准备最充分,表演最好,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总之,语文教学生活化,我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创设;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
“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为人类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因为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会变成僵死的毫无生命活力的一堆文字。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里指出,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结合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环境
小朋友走进小学的课堂,就明显的感觉到这里的氛围不同了,在家里,无拘无束,在幼儿园,天真烂漫。可是一走进教师,你看:教室里课桌凳排放整齐,前面一块大大的黑板上写满了学习的内容,后面的黑板报上也多是跟学习相关的内容。优秀作业栏、争章达标栏、少先队队角、图书角、知识角……无不体现着浓浓的知识的气息。有的小朋友没上学前嚷着要上学,然而刚走进教室没几天就后悔了,什么原因呢?原来学校的一切并非他们想象的一样,原来生活在蜜一样的生活中,原以为学校和家里或幼儿园差不多,哪知是这般景象,上课不能玩玩具了,想动动身子要挨老师批评,40分钟真难熬啊,一点不好玩。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小朋友呢?我认为应该把校园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小学布置得像花园一样,像家里一样,让学生有得玩,有得乐,让他们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红红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田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该是多么充满乐趣!除此以外,教室里还可以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也研究内容公布出来,请有意者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设立知心信箱,让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心理上遇到问题的孩子及时的帮助……这样,学生在这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也不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生命。
二、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生活中来,与生活相结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人,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下面就自己的做法和同行商榷
1、比比划划,在表演中学习
在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小朋友们总是把b、d、p、q四个声母混淆,把b读成d或把p读成q,怎样才能让小朋友们不混淆呢?我从小朋友背儿歌、跳皮筋得到启示,既然小朋友对背儿歌如此感兴趣,我何不把四个声母编成儿歌,让小朋友朗诵呢?别说,还真管用,多数小朋友通过读儿歌,记住了四个生母。具体的做法是:把四个声母拟人化,把b和d当成俩兄弟,把p和q当成俩兄弟;把“竖”当成他们的“脚”,把“半圆”当成他们的“头”。儿歌是:
(一)
b和d,真淘气
头下脚上比倒立,
b头左,d头右,
眼对眼来鼻对鼻。
(二)
p和q,好兄弟,
头上脚下站整齐,
p头右,q头左,
你看我来我看你。
在具体的教学中,每当遇到这四个声母的、教学时,我都是先学会四个声母的读音,在记住形状的时候我就把这首儿歌教给学生,然后抽四个小朋友到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四个声母的形状了。
2、猜猜演演,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当游戏活动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学习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生字后,尤其是一些会意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猜,比如,学习“右”字以后,有一次,我和几个学生利用双休日外出踏青,走到一块大石头旁边,我对学生說,我出一个字谜给你们猜,同学们一听,可来劲了,于是我走到大石头后面藏起来,把头伸出来,说:“这就是一个字谜,你们猜吧。”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了,说:“我知道了,是个左字。”另一个学生好象得到了启发,说:“不对,是个右字。”我问第一个同学,你把你讲的“左”字写给老师看好吗?那个学生在大石头上认认真真地起来,写出的却是一个“右”字,其他同学齐声说:“不对,不对,应该读右”。那个同学怪不好意思,我赶紧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很快就猜出来了。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猜这个字吗?就是因为你们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左’、‘右’不分。今天才出这个谜语给你们猜,现在你们记住了吗?”同学们都说:“记住了。”话音刚停,一个同学说:“您再出一个字谜我们猜行吗?”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我看同学积极性很高,说:“可不能只是我考你们,你们能不能出题考考我或其他同学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转转眼珠,摸摸脑袋,想出了很多谜语,有的谜语很有见地。我想这一次踏青,学生不只是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应该还有一点别的收获吧,是什么呢?他们比我更清楚。
3、采采剪剪,在实践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要千方百计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比如,上《西门豹》一课时,由于年代久远,和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我想怎样上好这一课呢?让学生表演吧,把课文里的人物进行分解,以西门豹为首的官兵为一个阵营,以巫婆为首的官绅和她的徒弟为一个阵营,以老农为首的老百姓为一个阵营,分别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为一个阵营,角色、道具自己准备,看哪一组准备最充分,表演最好,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总之,语文教学生活化,我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