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发展及其聚集效应分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hongcha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迅速发展,临空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在以往的研究中缺少对临空产业定量分析的研究,本文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发展为例,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对其临空经济发展及其聚集效应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空经济 临空产业 产业聚集 首都机场
  一、引言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之间区域性的竞争逐渐转向全球性的竞争,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时间约束的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使得航空运输的优势不断凸显。随着机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流量和货运量的大幅增长,机场逐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临空经济应运而生[1]。
  总的来说临空经济是指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2]。而临空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开放程度高、国际化特征明显等诸多特点,是产业结构演变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3]认为,临空产业的发展应同当地经济发展统一规划,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孤岛型”的产业区。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刘雪妮[4]认为临空产业集聚是临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临空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需要通过产业聚集获得竞争优势,而机场与产业聚集的良性互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是临空产业聚集形成的外部动力。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最大的国际枢纽空港,是国内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依托首都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加快北京临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培育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的聚集,也有利于提升北京周边地区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本文以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临空经济发展及其聚集效应进行分析。
  二、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概况
  顺义区是首都国际机场的所在地,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重点建设的新城。近10年来,顺义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GDP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年均20%以上。2012年底,顺义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0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36.7元,同期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00年的17.3:51.531.2调整为现在的2.3:44.2:53.5。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顺义区GDP的增长速度一直都超过了北京市GDP的增长速度,但顺义区GDP增长速度2008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下降。从历年平均增速来看,2002-2012年顺义区GDP年均递增速度高达26.09%。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其“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战略定位,同时与其全力推进北京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密不可分。
  图1 北京和顺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顺义统计局2002~2012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整理。
  北京顺义发展临空经济,通过航空运输业及相关临空产业与关联产业间的前向、后向和侧向联系,发挥区域乘数效应,带来腹地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目前,首都机场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就业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首都国际机场起降架次及客货吞吐量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快速增长,运输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012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八千万人次的大关,达8192.9万人次,同比增长4.14%,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全年航班起降达55.7万架次,同比增长4.50%。由此可见,首都机场不断刷新着中国民航乃至世界民航发展的新纪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表1为2008年~2012年首都机场起降架次、客货吞吐量情况的统计。
  表1 2008年~2012年首都机场起降架次及客货吞吐量(吨)
  资料来源: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中国民用航空局http://www.caac.gov.cn/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五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平均增长率为8.97%,货邮吞吐量平均增长率为5.01%。总体来看,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首都机场的设计容量已近饱和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北京现在正在新建第二机场。另外,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张光辉表示,到2015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这将会直接使首都机场的服务费、机场费、飞机起降费等航空收入增长,也将带动机场商业零售、餐饮等旅客非航空收入的增长。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首都机场也面临着挑战。首先,全球经济回升乏力,国际航空运输业复苏艰难,虽然国内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但国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的增长率已经逐步低于GDP的增长,受此影响,首都机场近2年业务量已从两位数增速跌至目前低于5%。其次,亚太航空枢纽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国内高铁的发展也带来了冲击。
  三、对首都国际机场临空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结构与质量上。以临空产业为龙头,带动腹地产业发展、调整与升级。
  本文参照周游[5]的方法选取2011年顺义区、昌平区、通州区和房山区四个区作为对象,比较研究首都机场对顺义区带来的产业结构影响。四个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都是北京市城市发展的新区,距市中心距离大约为35公里,且四个区分别位于北京市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   分别选取2011年四个区三大产业的产值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图2可以看出,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的总产值为1015.0亿元,是其他区域总产值的两倍多。顺义区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也明显比其他区域高,其中第三产业的产值占顺义区一半以上的比重,这是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首都机场给顺义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推动作用,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图2 四区产业结构比较图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北京市2011年统计年鉴
  本文接着选取了2004年至2012年之间的五个年度的数据,对顺义区产业结构进行纵向分析。如图3所示,顺义区第一产业比重在2004年占三产中的9%,在此后的几年中一直下降,到2012年只占2.3%;第二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58.6%降至2012年的44.2%;第三产业在2004年为32.4%,随着临空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逐渐占据主要地位,2012年已达到53.5%,占顺义区一半以上的产值。可见,首都机场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吸引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聚集,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图3 北京市顺义区产业构成变化
  资料来源:顺义区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临空产业聚集程度逐渐增大
  本文沿用刘雪妮[6]曾经采用的对Ellison and Glaeser制造业聚集指数进行简化后得到的标准化指数的方法进行研究。定义在t时刻地区i的产业集聚指数为gi(t)[7]:
  gi(t)=■-■
  Ei(t)表示目标区域i在t时刻的就业人数,Pi(t)表示目标区域i在t时刻的总人口,E(t)和P(t)分是t时刻总区域的总就业人数和总人口。gi(t)的值介于-1与1之间。当gi(t)趋于-1时,表明该地区没有产业分布;相反当gi(t)趋于1时,该地区集聚了整个总区域范围的所有产业;gi(t)趋于零,表明产业分散到各个地区。
  本文选取顺义区作为目标区域,北京市作为总区域,来分析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在岗职工数为统计年鉴上年平均在岗职工人数,总人口为常住人口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历年顺义区产业集聚指数,如表2所示。
  表2 北京市及顺义区常住人口、在岗职工人数及聚集指数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图4 区域产业聚集程度变化趋势
  从产业聚集程度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近五年内临空产业聚集程度逐渐提升,说明临空产业吸引力不断提高,首都机场周边区域逐渐成为资本、人才、技术的集聚地,多个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四、结束语
  临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壮大是区域经济发展与航空运输联合发展的结果,是临空经济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的标志。本文通过对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及其聚集效应的研究,得出首都国际机场临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临空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强的结论。
  毋庸置疑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但今后的发展的势头将依然十分强劲。北京具有发展临空经济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巨大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活动向机场周边聚集,其规模将呈现快速扩大之势,首都国际机场的枢纽地位将继续提升。从全球范围来看,临空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发动机。而北京临空经济现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顺义经济的最大板块,其发展将受到空前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晓黎.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2]什么是临空经济.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网站http://www.bjshy.gov.cn,2012-6-8.
  [3]黄庭满.我国临空经济升温将成新增长点[N].经济参考报,2006-6-9.
  [4]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1):62-65.
  [5]周游.首都机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6]刘雪妮.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机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7]林理升,王晔倩.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及制造业区域分布[J].经济研究,2006(3):115-12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河南200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河南省大额支付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额支付资金流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单项因果关系,根据脉冲分析,资金流入在两个滞后期后对经济增长产生助推作用。通过支付信息与经济增长运行关系分析,可发挥现代支付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和分析功能,为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有效支持。
期刊
【摘要】本文对欠发达地区福建宁化县的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消费信贷的有效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启动农村消费信贷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 人均纯收入 制约因素 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摩根(JamesN.Morgan1962)在他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支付结算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依托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和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各种创新支付结算产品不断推出,虽然作为中央银行推出新产品的立足点是基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反应也并非总和预期一致。本文的研究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分析和讨论支付结算产品的开发及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产品的管理和开发整理出一些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遭遇了融资难等几大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难的原因,现状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  本次我们对莆田市的部分中小企业以问卷方式开展抽样调查,共发出20份,收回16份。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企业的基本情况及融资状况。  一、基础性分析  (一)样本企
期刊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国有发电企业的改制效果,以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为背景,选取地方发电厂A进行案例研究,比较分析改制前后的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的变化,并对改制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关键词】国企改制 火力发电 绩效评价  2002年国务院出台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宗旨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国有电力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打破了集发输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本文从银行存贷款增长、证券经营结构变化和保险运营实力等三个方面对江苏金融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剖析,并进一步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四个省(市)从金融业规模、金融市场平稳性、金融业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其他四省(市)相比,江苏金融业规模较小,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增长速度较快,市场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江苏省 金融业 证券经营  
期刊
【摘要】股权收购作为企业重组的一种形式,“59号文件”对其税务处理进行了规定,但对于特殊性税务处理方式下,收购方取得被收购方股权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股权收购 特殊性税务处理 计税基础  一、股权收购的内含及税务处理规定  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简称“59号文件”)明确规定,股权收购是
期刊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史和现在经济发展理论证实金融在现在经济的核心地位。近年来随着天津经济金融发展迅速,区域的影响作用越加凸显。本文通过对天津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同区域主要城市金融发展进行分析比较,来探究天津金融发展的优劣势及遇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此同时,对天津重新成为北方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天津金融发展 北方金融中心  现代经济发展史和现在经济发展理论证实
期刊
【摘要】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而衡量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研究范式就是研究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特征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以2010至2011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负影响;两权分离程度与企业价值也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且非国
期刊
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知。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致力于自主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和壮大。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韩国三星集团就是一个例子。三星的成功主要在于企业的创新,而其独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创新的关键之一。现有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三星企业发展模式和营销战略,对三星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实证研究不足。笔者通过对三星集团的20多名中层及基层管理者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