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枕大孔区硬膜外、下血肿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48岁.遭雷电电击后仰摔倒致头部外伤5d,伴头痛持续加重、频繁呕吐入院.受伤当时枕部着地并出现头皮血肿,有一过性昏迷现象,在当地住院治疗5d,头痛进一步加重,频繁呕吐,当地颅脑CT检查:右额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骨折,四脑室形态正常.转入我院复查CT提示:右额脑内血肿形成,但<10ml,轻度占位,脑室系统未见扩张,四脑室形态正常、居中.即予以甘露醇125ml静滴1次/6h,积极脱水等对症及支持治疗1d.效果仍差,头痛持续加重,呕吐未缓解,精神差,有嗜睡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ET-CT神经导航脑胶质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两例考虑为胶质瘤的患者,以脑CT和MRI及PET-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并在PET-CT导航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结果 常规脑CT和MRI检查均不能分辨两例肿瘤的确切部位、范围和与周围水肿的关系;PET-CT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边界清晰,并能揭示肿瘤增殖的不均一性,为神经导航提供了准确的肿瘤信息.结论 对于常规影像学不能明确界限的胶质瘤,基于
斜坡下缘至颈4部位被称为高颈段.延一脊髓腹侧病变的手术如果按常规后正中入路,显露有一定难度.近年我们采用了颈部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前方、延髓及高颈段腹侧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显微镜下操作,均获伞切.手术平均时间2.5h.出血少于80ml.手术后第2天有12例即可戴颈围下床活动,余出院前均可步行.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方法要点。
期刊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所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同顾性总结12例垂体TSH腺瘤临床资料和经蝶窦手术切除的疗效.主要症状为甲状腺肿人和中楸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T和MRI显示均为大腺瘤或巨大腺瘤.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蝶窦外科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2例患者术后辅以约物治疗.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或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为TS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即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底部大动脉延迟出现的狭窄,常常伴有受累血管远侧分布区的灌注减少.CVS可造成脑缺血或脑损害,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共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治疗,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7.93±15.62)岁。
期刊
患者 男性,18岁.于出生时后枕部即有两处颅骨缺损(呈裂隙状,宽度约1 cm),脑组织无膨出,此后裂隙逐渐增宽,于6岁时出现剧烈呕吐及患处压痛,行头颅CT:枕骨两处骨质缺损,大小分别为:3 cm×4.5 cm、2.5 cm×2 cm,骨缘轻度外翻,枕大池囊性扩大,四脑室略大(图1)。
期刊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位置深在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治疗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治小脑脑桥角肿瘤629例,其中脑膜瘤67例,约占10.6%.均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atid endarterectomy,CEA)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为卒中的疗效要优于内科保守治疗[1,2].但如何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使手术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易行,是广大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所关注的.为此作者在实验中以正辛基-2-氰基丙
期刊
在正文后引用参考文献不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和认可,也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医师只重视论文正文的撰写,而忽略了参考文献的引用。
期刊
目的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在L2~S2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时,对肛门括约肌进行肌电图(EMG)监测,并评价其作用.方法 在SPR手术监测中,当对S2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采用针状电极记录双侧肛门括约肌的反应情况,有明显反应的后根小束予以保留.手术后随访患者踝痉挛改善情况和括约肌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踝痉挛均有明显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结论 SPR手术包括S2后根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