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斜坡下缘至颈4部位被称为高颈段.延一脊髓腹侧病变的手术如果按常规后正中入路,显露有一定难度.近年我们采用了颈部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前方、延髓及高颈段腹侧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显微镜下操作,均获伞切.手术平均时间2.5h.出血少于80ml.手术后第2天有12例即可戴颈围下床活动,余出院前均可步行.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方法要点。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坡下缘至颈4部位被称为高颈段.延一脊髓腹侧病变的手术如果按常规后正中入路,显露有一定难度.近年我们采用了颈部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前方、延髓及高颈段腹侧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显微镜下操作,均获伞切.手术平均时间2.5h.出血少于80ml.手术后第2天有12例即可戴颈围下床活动,余出院前均可步行.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方法要点。
其他文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自2005年4月-2007年1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内巨大脑膜瘤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是较少见的颅内肿瘤,一般认为表皮样囊肿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小脑脑桥角区和鞍区是其好发部位[1].海绵窦表皮样囊肿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病例报告不足20例[2-3].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表皮样囊肿,并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和治疗。
患者 男,45岁.右侧阵发性胸痛2个月余,双下肢麻木突发截瘫1 d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不高,T_8以下皮肤浅感觉过敏,腹壁、肛门、提睾反射均消失,双侧膝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阳性.血常规示单核细胞明显增多.胸椎MRI示T_(4~6)硬膜外占位.急诊行T_(4~6)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硬膜外可见肿瘤,部分肿瘤长至腹侧。
目的 评价应用覆膜支架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颈动脉损伤病人进行皿管内治疗,其中颅外段颈动脉损伤4例、颅内段颈内动脉(ICA)损伤7例,均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1例覆膜支架置入后发生移位而改为经静脉途径应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DSA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破裂出血4例,创伤件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或)假性动脉瘤7例,成功10例,I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其中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灼热及感觉迟钝等,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有时痛觉过敏,出现肢痛,为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
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对其中资料完整的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患者 女,42岁.因脑外伤术后14d,意识障碍4d入院.因车祸伤及头部,伤后一过性昏迷后清醒,头部CT示右额叶小片状高密度影,右额颞颅骨内板下有长条行高密度影,脑中线结构芹移,右额、顶骨骨折(图1)。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5~55岁之间.均为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手术病人.该组病例术后1个月后,发现颅骨缺损位置压力减低不明显,其中有2例明显膨出,复查头颅CT均显示脑积水,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采用成人中压管).术后脑压减低,脑组织回缩头皮凹陷.病情再度恢复来院行颅骨修补时,均发现缺损处头皮极度凹陷.头颅CT显示颅骨缺损位置脑皮质极薄,脑室扩大,
目的 探讨PET-CT神经导航脑胶质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两例考虑为胶质瘤的患者,以脑CT和MRI及PET-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并在PET-CT导航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结果 常规脑CT和MRI检查均不能分辨两例肿瘤的确切部位、范围和与周围水肿的关系;PET-CT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边界清晰,并能揭示肿瘤增殖的不均一性,为神经导航提供了准确的肿瘤信息.结论 对于常规影像学不能明确界限的胶质瘤,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