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农村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走访,着重研究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 G4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09-03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教育信息化已初见端倪。但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存在很多问题:1)各级学校受“重硬轻软”思想的左右,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3)资金短缺,软硬件设备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严重制约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4)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地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发挥其特有的强大推进作用。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力图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寻其原因所在,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笔者组织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社会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3份,回收率为81.2%;其中有效问卷为145份,有效率为71.4%。
2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偏低软件和硬件作为有形的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性条件。另外,教师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这一无形的教育技术也是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切实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决定性因素。有形的教育技术和无形的教育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命运。可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难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调查情况见表2。
该问题的根源可以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角度加以考虑。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发展了几十年,但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缺少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突然让其放弃重复了几年、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而去适应一种全新的有更高技术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这种难度不仅仅表现在技术方面,更加表现在观念方面。技术在一定的时期内,经过系统学习是可以很快得到改善的,但是观念的转变就相对困难得多。
2.5 现代教育技术没有能够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受到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影响和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多重制约,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并未能够被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地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而是更多地服务于一些特殊的教学需要,比如公开课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公开课上的使用率为76.6%,而在一般课堂上的使用率仅为26.9%。)
3 相应问题解决对策
3.1 鼓励社会投资,让全社会都关心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这里所说的“投资”不仅是指投入资金,更是指投入设备。当今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电子产品换代速度很快,有大量相对落后的设备被淘汰。要加大宣传力度并通过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号召,尽可能地将一部分被“时尚者”淘汰的“落后”设备吸引到农村中小学里供教学之用。此方法可行性,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在于教育本身就是社会事业,它承担着传承科学,促进文化,引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重任。在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愈渐深刻的条件下,人们对教育事业也赋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期望。而这种关注和期望正是导致社会投资的根本动力。
3.2 农村中小学应与高校建立帮扶关系高等学校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设备和应用技术较之农村中小学来说更为先进,完全有能力帮扶部分农村中小学发展其现代教育技术。这种帮扶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和“两个方向”。两个方面是指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由高校流入农村中小学;而两个方向则是指高校向中小学输入设备和技术。反过来,中小学可以作为高校实验和实习的对象和场所。这种方式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3 广泛而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此,教育技术能力取其更广义,包括观念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定义。国家和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并于2005年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重要文件,现已在部分地区开始培训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不过这种培训主要集中在暑期,由高校和相关单位对部分教师进行,只能起到引导性作用,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若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态度和技术水平,就必须采取更广泛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实时的培训。笔者有一个想法:为每所农村中小学(部分条件差的地区可以数所学校联合)分配一名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教师,该教师除了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之外,最主要工作是对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与能力进行系统评估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和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需要及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2]。校本培训可以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这样既可以免去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参加培训而到处奔波,同时也为国家、政府和学校节约了开支,并能够做到教学与培训同步,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4 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而教育信息资源与农村课堂教学相适应是提高资源使用率和使用效果的关键[3]。基于对教学软件开发难度大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水平偏低的综合考虑,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政府负责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该教育信息资源库由教育部统一安排和调度,依托中央电教馆,把建设事项分配到各省市电教馆具体负责。该教育资源库内的资料可以由专门的部门开发,也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还可以广泛搜索现有资源。但要求该资源库内容丰富,分类科学,而且要杜绝鱼龙混杂的情况发生;提供统一资源库入口,并且有强大的搜索和查找功能,以确保教师知道从哪里找资源,如何找资源。另外,一个更高的要求,即教育信息资源库里的资源应能够提供二次开发,以保证教师可对找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完善,满足其特殊的教学需要。总的来说,就是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应有总体规划,并切实遵循教育资源标准来展开各项工作[4]。
3.5 采取多种手段筹措资金资金问题是全局性问题,只要它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然而,资金问题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几条可能的资金问题解决方式,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加大政府教育投资。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生人均政府投入资金是远远落后的。这固然与国情有关,但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现代社会,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因素,国家有必要在政策上偏向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而这种“偏向”具体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2)积极号召社会投资教育。可以通过投资、集资和贷款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3)充分利用“增值服务”模式。所谓增值服务模式,“即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配置电视机、VCD、放映机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用以接收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企业通过向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作为‘增值服务’,通过定期向学校收取费用来实现营收”的一种教育服务模式[5]。
4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手段,随着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日益受到重视。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积累,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硬件配置不合理、软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限、资金匮乏等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方面在于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并合理化硬件设备,提高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相信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并肩作战,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顺霖.重视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教育技术导刊,2005(7):1
[2]王海丹,程琴芳.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4):82—84
[3]宗敏.湖北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探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6(5):34—36
[4]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30
[5]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25—27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 G4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09-03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教育信息化已初见端倪。但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存在很多问题:1)各级学校受“重硬轻软”思想的左右,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3)资金短缺,软硬件设备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严重制约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4)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阻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地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发挥其特有的强大推进作用。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力图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寻其原因所在,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笔者组织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社会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3份,回收率为81.2%;其中有效问卷为145份,有效率为71.4%。
2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偏低软件和硬件作为有形的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性条件。另外,教师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这一无形的教育技术也是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切实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决定性因素。有形的教育技术和无形的教育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命运。可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时代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难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调查情况见表2。
该问题的根源可以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角度加以考虑。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发展了几十年,但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缺少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突然让其放弃重复了几年、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而去适应一种全新的有更高技术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这种难度不仅仅表现在技术方面,更加表现在观念方面。技术在一定的时期内,经过系统学习是可以很快得到改善的,但是观念的转变就相对困难得多。
2.5 现代教育技术没有能够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受到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影响和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多重制约,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并未能够被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地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而是更多地服务于一些特殊的教学需要,比如公开课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公开课上的使用率为76.6%,而在一般课堂上的使用率仅为26.9%。)
3 相应问题解决对策
3.1 鼓励社会投资,让全社会都关心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现代化这里所说的“投资”不仅是指投入资金,更是指投入设备。当今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电子产品换代速度很快,有大量相对落后的设备被淘汰。要加大宣传力度并通过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号召,尽可能地将一部分被“时尚者”淘汰的“落后”设备吸引到农村中小学里供教学之用。此方法可行性,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在于教育本身就是社会事业,它承担着传承科学,促进文化,引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重任。在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愈渐深刻的条件下,人们对教育事业也赋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期望。而这种关注和期望正是导致社会投资的根本动力。
3.2 农村中小学应与高校建立帮扶关系高等学校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设备和应用技术较之农村中小学来说更为先进,完全有能力帮扶部分农村中小学发展其现代教育技术。这种帮扶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和“两个方向”。两个方面是指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由高校流入农村中小学;而两个方向则是指高校向中小学输入设备和技术。反过来,中小学可以作为高校实验和实习的对象和场所。这种方式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3 广泛而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此,教育技术能力取其更广义,包括观念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定义。国家和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并于2005年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重要文件,现已在部分地区开始培训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不过这种培训主要集中在暑期,由高校和相关单位对部分教师进行,只能起到引导性作用,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若要切实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态度和技术水平,就必须采取更广泛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实时的培训。笔者有一个想法:为每所农村中小学(部分条件差的地区可以数所学校联合)分配一名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教师,该教师除了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之外,最主要工作是对所在学校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与能力进行系统评估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和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需要及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2]。校本培训可以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这样既可以免去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参加培训而到处奔波,同时也为国家、政府和学校节约了开支,并能够做到教学与培训同步,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4 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而教育信息资源与农村课堂教学相适应是提高资源使用率和使用效果的关键[3]。基于对教学软件开发难度大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水平偏低的综合考虑,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政府负责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该教育信息资源库由教育部统一安排和调度,依托中央电教馆,把建设事项分配到各省市电教馆具体负责。该教育资源库内的资料可以由专门的部门开发,也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还可以广泛搜索现有资源。但要求该资源库内容丰富,分类科学,而且要杜绝鱼龙混杂的情况发生;提供统一资源库入口,并且有强大的搜索和查找功能,以确保教师知道从哪里找资源,如何找资源。另外,一个更高的要求,即教育信息资源库里的资源应能够提供二次开发,以保证教师可对找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和完善,满足其特殊的教学需要。总的来说,就是在教育资源建设上应有总体规划,并切实遵循教育资源标准来展开各项工作[4]。
3.5 采取多种手段筹措资金资金问题是全局性问题,只要它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然而,资金问题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几条可能的资金问题解决方式,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加大政府教育投资。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生人均政府投入资金是远远落后的。这固然与国情有关,但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现代社会,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因素,国家有必要在政策上偏向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而这种“偏向”具体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2)积极号召社会投资教育。可以通过投资、集资和贷款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3)充分利用“增值服务”模式。所谓增值服务模式,“即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配备卫星地面接收站,配置电视机、VCD、放映机和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及基本的教学资源光盘,用以接收优秀教学课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企业通过向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作为‘增值服务’,通过定期向学校收取费用来实现营收”的一种教育服务模式[5]。
4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手段,随着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日益受到重视。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积累,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硬件配置不合理、软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有限、资金匮乏等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方面在于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并合理化硬件设备,提高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相信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并肩作战,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顺霖.重视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教育技术导刊,2005(7):1
[2]王海丹,程琴芳.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4):82—84
[3]宗敏.湖北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探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6(5):34—36
[4]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30
[5]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04(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