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追美国HBO电视网新推出的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很好奇硅谷的创业成本在世界范围内算怎样的水平?哪里的创业成本最低呢?
—John
创业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为了便于讨论,这里我们把经济成本简化为注册公司的费用,机会成本简化为时间成本,即注册公司所需花费的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是注册公司无最低资本限制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其中注册时间最短的是英国、日本、新加坡,约在一两个星期之内;美国各州政策不同,一般为15至30天;澳大利亚耗时最长,约为40天。创业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奥地利、墨西哥等国,注册公司不仅启动资金门槛高,审批程序耗时也很长。马来西亚启动资金为10万马币,约20.76万元人民币,耗时约1个月;奥地利启动资金为1万欧元,约8.62万元人民币,耗时约1个月;墨西哥启动资金为5万比索,约2.39万元人民币,耗时约3个月。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中国内地今年3月实施了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各地区实施细则不同,一般一两个星期可以完成注册。
上面分析的这些,是创业的显性成本。事实上,政府和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包括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文化氛围等在内的创业氛围等创业的隐性成本,对创业总成本有着相当影响。安纳利·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在《硅谷优势》一书中对造就“硅谷模式”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基础设施方面,硅谷拥有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成套商业基础设施,包括市场营销公司、设备供应商、分销商、猎头公司、会计、律师等等。此外,硅谷风险投资十分活跃,投资人大多为懂技术的前工程师和前企业家,不仅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还会以自己的人脉网络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发展。
在人才储备方面,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商业合作模式,大学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商业导向的技术研究,商业公司为大学提供充裕的科研资金进行项目合作。在文化氛围方面,硅谷盛行的“跳槽”带来了创新信息在行业内的快速流动和多方共享。这得益于加州法律对“竞业禁止”条款的弱化,让公司在诉讼跳槽员工时处于不利地位。以上种种让硅谷的隐形创业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无忧夕草:今天上班路上看了搁置很久的《第一财经周刊》,顺道把自己“出离”加班循环:今天不加班。加班有时也会上瘾,比如喜欢看到努力的自己,被别人需要的自己……
RE:少加班,多看一财君。
鉴鉴_奔二张的老男孩要快乐:不忍吐槽《第一财经周刊》真是太贵了啊……最新一期20元一本[泪],我还是滚去看电子杂志吧~~
RE:合刊合刊。
小璐AdelineAdele:一下补了一个月的CBNweekly顿感自己见识短。大三之前身边人还不知道四大是什么的时候其实外企已经在不景气了。不断接收过时的信息还当做真理。站着说话不腰疼大概是因为不急着找工作。反正也找不到工作能拖一年是一年吧呵呵。
RE:一周一本,见识会赶上来的。
噢噢噢杨大云:用第一次拿到的bonus订一年从大学就很爱看的CBNweekly,买一本最新一期的ELLE,读一个有兴趣的课程,报一个考试,换个舒适的书桌,剩下的钱存进旅游基金里面……
RE:听上去很滋润啊。
读者来信
突然放松了
Dear一财,
由于最近忙着毕业论文,所以连读杂志的进度都放慢了。今天中午才挤出时间看了2014年13期。这次办公室话题可真是,哈哈哈哈哈,因为4年前的我也刚刚好,那么巧想要考中传的这个专业。不仅仅是想,还勇敢地去考了呢。当然,没有提前一年准备的心,只是报了名,然后去了……结果不用想啦,当然没有我的份儿。一直还有些怨念在心中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差……吧,但是今天看了以后,终于明白了,我长丑了……一点都没有谦虚或者自嘲的含义,完完全全真实地反省。我当时是个超级匀称的胖子(起码得有150斤),身高虽然够,现在想想,当时带妆上镜的环节没给他们鼓了镜头,已经很幸运了。不知道为啥,很想和你们说说这件事,已经4年过去了,没有去成中传并没有成为我的遗憾。但是还是有些怀念当时的日子啊~父母为了陪我考试,一家三口在北京呆了七八天,爽爽地玩了玩,还发现了我至今都念念不忘的卤煮火烧~希望文章作者的亲戚可以顺利通过~尝试本身就值得回味啦^O^
—杨小跳
RE:能勾起回忆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另外恭喜你已经告别150斤。
提问
一财君:
看你们的封面故事“太空新商业时代”,里面涉及众多的数据。特别想知道,你们记者和编辑都是从哪里搜集到这些信息的?不是问太空的资料从哪里获得,而是面对一个选题,从哪里入手,怎么牵针引线,怎么去粗取精。当然这有可能是你们的基本功,但还是让门外汉的我给震惊啦。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收集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是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本领,望指教,真心的。上次提问同样的问题被屏蔽啦,赌赌这回的运气~
—jialuyu
RE: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庞杂,而且每个选题不同,切入角度也不一样。整体来说,是会找小的切入点下手。
好奇一下
一财君好!
订阅你们的杂志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由于从小就对商业讯息很感兴趣,所以,我是从高中就开始浏览你们杂志 的。
之所以一直坚持阅读你们的杂志,是因为你们不但选题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敏锐的商业嗅觉,你们的文章并不会只拘泥于事实的陈述,而是融入了许多编辑个人的独到见解。 这对于我这种涉世不深、阅历欠丰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拓宽视野的不二之选。以上种种,都是在表达我对你们的崇拜之情,也正因如此,我不得不表达一下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对于一财这种一周一刊效率极高的杂志,我想问问你们怎么保证在时间如此拮据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高质量的出品呢?
是不是许多文章已经在出刊前几个星期就已经写好了呢,还是一本杂志所有文章都在一个星期之内出炉呢?
—Michael Ding
RE:谢谢你的肯定。大的选题比如封面故事,一般会提前一段时间操作,大概两到三周,有时也会当周制作。
不忍直视的人名翻译
“最开始,很多人都心存疑问,‘凯文是谁?’”
这并不仅仅是贵刊在《特苏哈苏的努力》中记者写下的疑问,还是我作为读者想问的。对于Tsujihara这样一个日文痕迹如此明显的人名,以及配图上一张典型的东亚人面孔,记者硬是把名字翻译出了印度范儿。如果是这样,写下“历史的终结”的Francis Fukuyama是不是也要翻译成“弗朗西斯·弗库亚玛”了?如果说这个人名翻译或许还情有可原,《手机》(P108)一文开头的“麦克·卢汉”实在是不忍直视了,让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个笑话:图书馆中某男试图搭讪一读书女,瞄了一眼书名说道,“我也喜欢读《安娜、卡列和尼娜》。”
祝贵刊越办越好!
—傅十车
RE:谢指正。麦克卢汉的确没有必要劈成两半。
关于科技孵化器
一财,您好!
很喜欢贵刊的风格和内容,而且特别喜欢纸媒版本,看着很有感觉。贵刊报道很多新兴技术公司的相关内容,除了这些公司本身以外,很多人也许也想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孵化载体。请问能否介绍一下国内、美洲和欧洲的一些产业孵化器的相关内容,对比一下中美欧在科技孵化方面的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创业环境方面的差异、趋势等等。顺祝贵刊越办越好!
—jingchao
RE:好的,我们会关注它的。
挑刺一下
一财君:
《文明》这篇文章气势恢弘,全面回顾了30年来商业文明对生活的影响,读来十分畅快。挑个刺,“ATM”一篇中多次采用了“ATM机”的提法,有待商榷。ATM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即自动柜员机,“ATM机”的话就是自动柜员机机了……好了,别的不多说。顺便问下,从贵刊第一期至今都留有纸质版的是不是真爱啊^_^
—何斌
RE:可能是跟随习惯,平时说多了ATM机,以后会给它去掉一个机的。不过,自动柜员机机听起来也还有几分蠢萌呢。
一点感想
你好!很喜欢你们的杂志,最近有点感想:
1.每每看到好文章,我就习惯性地想发表一下想法,却因为是纸质的无法评论感到一丝丝不爽快!呵呵!
2.看了贵刊第291期18页谈老年人使用手机这一话题,确实感觉身边老人很喜欢照相,不喜欢打字(很难让老人学习了),我也很关注于这一块,个人觉得老年人的手机可以有拍照片、打电话、存号码、加微信、发送语音图片信息功能,估计老年人就喜欢了!
—MEINV
RE:你可以去我们微博里留言评论。
本周我推荐
本·阿弗莱克被赌场赶出只因牌技太高超
好莱坞男星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可以说是一位全才,他是一位不错的编剧,也算得上好莱坞一线男演员,更是才华横溢的新人导演,《逃离德黑兰》的口碑就相当不错。但鲜为人知的是,阿弗莱克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赌徒。日前,他和妻子詹妮弗·加纳在拉斯维加斯硬石赌场赌博时被赌场驱逐,理由是他涉嫌算牌。赌场的保安经理表示,他被驱逐的原因是“牌技实在太高超了”。早在2001年,阿弗莱克就在硬石赌场21点的牌桌上赢下了整整80万美元。不过网友们对他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不忘吐槽他的演技。有人犀利地评论,他的面瘫演技的确适合在赌场玩牌,骗倒众生。
上榜理由:关上了演技的窗,打开了所有的门。
推荐人:Alice
—John
创业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为了便于讨论,这里我们把经济成本简化为注册公司的费用,机会成本简化为时间成本,即注册公司所需花费的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是注册公司无最低资本限制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其中注册时间最短的是英国、日本、新加坡,约在一两个星期之内;美国各州政策不同,一般为15至30天;澳大利亚耗时最长,约为40天。创业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奥地利、墨西哥等国,注册公司不仅启动资金门槛高,审批程序耗时也很长。马来西亚启动资金为10万马币,约20.76万元人民币,耗时约1个月;奥地利启动资金为1万欧元,约8.62万元人民币,耗时约1个月;墨西哥启动资金为5万比索,约2.39万元人民币,耗时约3个月。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中国内地今年3月实施了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各地区实施细则不同,一般一两个星期可以完成注册。
上面分析的这些,是创业的显性成本。事实上,政府和社会所创造出来的包括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文化氛围等在内的创业氛围等创业的隐性成本,对创业总成本有着相当影响。安纳利·萨克森宁(Annalee Saxenian)在《硅谷优势》一书中对造就“硅谷模式”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基础设施方面,硅谷拥有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成套商业基础设施,包括市场营销公司、设备供应商、分销商、猎头公司、会计、律师等等。此外,硅谷风险投资十分活跃,投资人大多为懂技术的前工程师和前企业家,不仅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还会以自己的人脉网络和管理经验帮助公司发展。
在人才储备方面,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商业合作模式,大学鼓励老师和学生参与商业导向的技术研究,商业公司为大学提供充裕的科研资金进行项目合作。在文化氛围方面,硅谷盛行的“跳槽”带来了创新信息在行业内的快速流动和多方共享。这得益于加州法律对“竞业禁止”条款的弱化,让公司在诉讼跳槽员工时处于不利地位。以上种种让硅谷的隐形创业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无忧夕草:今天上班路上看了搁置很久的《第一财经周刊》,顺道把自己“出离”加班循环:今天不加班。加班有时也会上瘾,比如喜欢看到努力的自己,被别人需要的自己……
RE:少加班,多看一财君。
鉴鉴_奔二张的老男孩要快乐:不忍吐槽《第一财经周刊》真是太贵了啊……最新一期20元一本[泪],我还是滚去看电子杂志吧~~
RE:合刊合刊。
小璐AdelineAdele:一下补了一个月的CBNweekly顿感自己见识短。大三之前身边人还不知道四大是什么的时候其实外企已经在不景气了。不断接收过时的信息还当做真理。站着说话不腰疼大概是因为不急着找工作。反正也找不到工作能拖一年是一年吧呵呵。
RE:一周一本,见识会赶上来的。
噢噢噢杨大云:用第一次拿到的bonus订一年从大学就很爱看的CBNweekly,买一本最新一期的ELLE,读一个有兴趣的课程,报一个考试,换个舒适的书桌,剩下的钱存进旅游基金里面……
RE:听上去很滋润啊。
读者来信
突然放松了
Dear一财,
由于最近忙着毕业论文,所以连读杂志的进度都放慢了。今天中午才挤出时间看了2014年13期。这次办公室话题可真是,哈哈哈哈哈,因为4年前的我也刚刚好,那么巧想要考中传的这个专业。不仅仅是想,还勇敢地去考了呢。当然,没有提前一年准备的心,只是报了名,然后去了……结果不用想啦,当然没有我的份儿。一直还有些怨念在心中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差……吧,但是今天看了以后,终于明白了,我长丑了……一点都没有谦虚或者自嘲的含义,完完全全真实地反省。我当时是个超级匀称的胖子(起码得有150斤),身高虽然够,现在想想,当时带妆上镜的环节没给他们鼓了镜头,已经很幸运了。不知道为啥,很想和你们说说这件事,已经4年过去了,没有去成中传并没有成为我的遗憾。但是还是有些怀念当时的日子啊~父母为了陪我考试,一家三口在北京呆了七八天,爽爽地玩了玩,还发现了我至今都念念不忘的卤煮火烧~希望文章作者的亲戚可以顺利通过~尝试本身就值得回味啦^O^
—杨小跳
RE:能勾起回忆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另外恭喜你已经告别150斤。
提问
一财君:
看你们的封面故事“太空新商业时代”,里面涉及众多的数据。特别想知道,你们记者和编辑都是从哪里搜集到这些信息的?不是问太空的资料从哪里获得,而是面对一个选题,从哪里入手,怎么牵针引线,怎么去粗取精。当然这有可能是你们的基本功,但还是让门外汉的我给震惊啦。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收集信息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是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本领,望指教,真心的。上次提问同样的问题被屏蔽啦,赌赌这回的运气~
—jialuyu
RE: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庞杂,而且每个选题不同,切入角度也不一样。整体来说,是会找小的切入点下手。
好奇一下
一财君好!
订阅你们的杂志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由于从小就对商业讯息很感兴趣,所以,我是从高中就开始浏览你们杂志 的。
之所以一直坚持阅读你们的杂志,是因为你们不但选题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敏锐的商业嗅觉,你们的文章并不会只拘泥于事实的陈述,而是融入了许多编辑个人的独到见解。 这对于我这种涉世不深、阅历欠丰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拓宽视野的不二之选。以上种种,都是在表达我对你们的崇拜之情,也正因如此,我不得不表达一下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对于一财这种一周一刊效率极高的杂志,我想问问你们怎么保证在时间如此拮据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高质量的出品呢?
是不是许多文章已经在出刊前几个星期就已经写好了呢,还是一本杂志所有文章都在一个星期之内出炉呢?
—Michael Ding
RE:谢谢你的肯定。大的选题比如封面故事,一般会提前一段时间操作,大概两到三周,有时也会当周制作。
不忍直视的人名翻译
“最开始,很多人都心存疑问,‘凯文是谁?’”
这并不仅仅是贵刊在《特苏哈苏的努力》中记者写下的疑问,还是我作为读者想问的。对于Tsujihara这样一个日文痕迹如此明显的人名,以及配图上一张典型的东亚人面孔,记者硬是把名字翻译出了印度范儿。如果是这样,写下“历史的终结”的Francis Fukuyama是不是也要翻译成“弗朗西斯·弗库亚玛”了?如果说这个人名翻译或许还情有可原,《手机》(P108)一文开头的“麦克·卢汉”实在是不忍直视了,让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个笑话:图书馆中某男试图搭讪一读书女,瞄了一眼书名说道,“我也喜欢读《安娜、卡列和尼娜》。”
祝贵刊越办越好!
—傅十车
RE:谢指正。麦克卢汉的确没有必要劈成两半。
关于科技孵化器
一财,您好!
很喜欢贵刊的风格和内容,而且特别喜欢纸媒版本,看着很有感觉。贵刊报道很多新兴技术公司的相关内容,除了这些公司本身以外,很多人也许也想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孵化载体。请问能否介绍一下国内、美洲和欧洲的一些产业孵化器的相关内容,对比一下中美欧在科技孵化方面的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创业环境方面的差异、趋势等等。顺祝贵刊越办越好!
—jingchao
RE:好的,我们会关注它的。
挑刺一下
一财君:
《文明》这篇文章气势恢弘,全面回顾了30年来商业文明对生活的影响,读来十分畅快。挑个刺,“ATM”一篇中多次采用了“ATM机”的提法,有待商榷。ATM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即自动柜员机,“ATM机”的话就是自动柜员机机了……好了,别的不多说。顺便问下,从贵刊第一期至今都留有纸质版的是不是真爱啊^_^
—何斌
RE:可能是跟随习惯,平时说多了ATM机,以后会给它去掉一个机的。不过,自动柜员机机听起来也还有几分蠢萌呢。
一点感想
你好!很喜欢你们的杂志,最近有点感想:
1.每每看到好文章,我就习惯性地想发表一下想法,却因为是纸质的无法评论感到一丝丝不爽快!呵呵!
2.看了贵刊第291期18页谈老年人使用手机这一话题,确实感觉身边老人很喜欢照相,不喜欢打字(很难让老人学习了),我也很关注于这一块,个人觉得老年人的手机可以有拍照片、打电话、存号码、加微信、发送语音图片信息功能,估计老年人就喜欢了!
—MEINV
RE:你可以去我们微博里留言评论。
本周我推荐
本·阿弗莱克被赌场赶出只因牌技太高超
好莱坞男星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可以说是一位全才,他是一位不错的编剧,也算得上好莱坞一线男演员,更是才华横溢的新人导演,《逃离德黑兰》的口碑就相当不错。但鲜为人知的是,阿弗莱克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赌徒。日前,他和妻子詹妮弗·加纳在拉斯维加斯硬石赌场赌博时被赌场驱逐,理由是他涉嫌算牌。赌场的保安经理表示,他被驱逐的原因是“牌技实在太高超了”。早在2001年,阿弗莱克就在硬石赌场21点的牌桌上赢下了整整80万美元。不过网友们对他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不忘吐槽他的演技。有人犀利地评论,他的面瘫演技的确适合在赌场玩牌,骗倒众生。
上榜理由:关上了演技的窗,打开了所有的门。
推荐人: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