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而德才兼备德为最重。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是德育工作实效性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的工作特点、培养目标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从而才能有效实施。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目标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正确理解德育教育目标的结构
按结构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分类,使其更加准确、具体,有助于德育工作者准确地把握德育教育目标。一般来说,可以将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分成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心理品质教育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对民族、阶级、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立场、情感、态度的目标。职业院校通过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思想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以科学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3、法纪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民主与法制教育目标和纪律教育目标。通过法纪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守法,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懂得正确行使公民合法权利,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心理品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健全人格和良好素质的教育目标。职业院校通过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优良个性,关心人、尊重人的完美人格以及敢于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上述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一个内在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将其准确定位。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现状及反思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德育目标定位的突出特点是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此外,也缺乏层次性,完全忽视了教育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设计和规划的,却没有注意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德”的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发展需要,将“德”只是局限于理想化的模式中,从而缺乏层次性和自由度,导致受教育者比较符合共性规范的要求,但是,其独立自由的思维、创造的意识、批判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等个性化发展需求则在统一要求和进程中被大大地忽略了。所以,职业院校要综合社会发展共性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检视我们职业院校德育的目标定位,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模铸到素质化的转变。
三、职业院校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及构建
1、力求实用效果
现实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从较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的实际精神境界的,是从当前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而设置的目标,它存在于教育过程参与者的教育思想之中,为教育实践所实际追求的目标。而事实上,真正实用的德育目标的实然性是很强的,它能依据德育对象的品德认知心理与品德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德育实践活动实际操作提供可行的具体标准。
所以,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必须要有很强操作性的,并具有使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德育目标和实际德育活动密切的联系起来。此外,因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还没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也经常会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破坏公物等现象,还有的缺乏集体责任感,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上述这些问题,就要求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德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实效。
2、蕴涵着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所采取的都是灌输的方式,这就削减了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承认传授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时,也要关注德育的对象——人,必须要教会职业院校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能体会到个人道德生活的幸福,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一种更高更完善道德情操。
3、充分体现出自由精神及个体差异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育对象达到“慎独” 的品德自由境界。因此,要给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赋予自由精神,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能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强调让受教育者达到统一标准,而是让他们更能了解他人并接受道德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使之成为真实的自我。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用统一的理想化的道德規范来约束甚至是压制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
四、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实施
1、分年段实施总体目标
(1)第一学年:靠外部强制力量培养学生不自觉的行为,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及错误认识。
这是学生入学后要完成的第一个转化,转化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这三年的学习效果。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制学生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些要求的提出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不能急于求成。在学生达成这些要求的过程中,要重视检查的结果,表扬进步,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风气。
(2)第二学年:靠学生内部的自我监督来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后,我们就要努力让学生的正确认识内化为正确行为。作为班主任时刻都不能放松对学生教育和引导,要投入情感,多鼓励学生形成较自觉的行为。例如: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可以通过集体氛围的影响力,利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学生写周记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形成对学生宏观上的进一步约束,从而使他们少走或不走回头路。
(3)第三学年:形成即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产生的自动行为。这就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即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看一个学生的好坏,只要看看他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转化就是要他们在接受了规范教育后,能把教育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
(1)职业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层次性,班主任应该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基础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出能够做得到的个人行为计划。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变化,以便作出不同的规划,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2)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艰苦的。一个自然的人通过学校教育的精心雕琢可以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人,可见其难。一个已经有不足的职校学生,要通过三年的学习摒弃过去的不良习惯,就是难上加难的。所以,我们要认清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致力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工作。
五、参考文献
【1】孟繁华《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9期第45页。
【2】尹艳秋《解析德育的层次性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0年05期第106页。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目标 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正确理解德育教育目标的结构
按结构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分类,使其更加准确、具体,有助于德育工作者准确地把握德育教育目标。一般来说,可以将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可以分成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心理品质教育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对民族、阶级、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立场、情感、态度的目标。职业院校通过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思想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以科学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3、法纪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民主与法制教育目标和纪律教育目标。通过法纪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守法,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懂得正确行使公民合法权利,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心理品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健全人格和良好素质的教育目标。职业院校通过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优良个性,关心人、尊重人的完美人格以及敢于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上述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一个内在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将其准确定位。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现状及反思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德育目标定位的突出特点是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此外,也缺乏层次性,完全忽视了教育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设计和规划的,却没有注意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德”的发展过程中,个性化发展需要,将“德”只是局限于理想化的模式中,从而缺乏层次性和自由度,导致受教育者比较符合共性规范的要求,但是,其独立自由的思维、创造的意识、批判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等个性化发展需求则在统一要求和进程中被大大地忽略了。所以,职业院校要综合社会发展共性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检视我们职业院校德育的目标定位,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模铸到素质化的转变。
三、职业院校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及构建
1、力求实用效果
现实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从较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和人的实际精神境界的,是从当前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而设置的目标,它存在于教育过程参与者的教育思想之中,为教育实践所实际追求的目标。而事实上,真正实用的德育目标的实然性是很强的,它能依据德育对象的品德认知心理与品德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德育实践活动实际操作提供可行的具体标准。
所以,德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必须要有很强操作性的,并具有使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德育目标和实际德育活动密切的联系起来。此外,因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还没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也经常会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破坏公物等现象,还有的缺乏集体责任感,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上述这些问题,就要求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再实施德育活动,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实效。
2、蕴涵着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所采取的都是灌输的方式,这就削减了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承认传授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时,也要关注德育的对象——人,必须要教会职业院校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能体会到个人道德生活的幸福,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一种更高更完善道德情操。
3、充分体现出自由精神及个体差异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育对象达到“慎独” 的品德自由境界。因此,要给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赋予自由精神,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能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强调让受教育者达到统一标准,而是让他们更能了解他人并接受道德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使之成为真实的自我。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更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用统一的理想化的道德規范来约束甚至是压制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
四、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实施
1、分年段实施总体目标
(1)第一学年:靠外部强制力量培养学生不自觉的行为,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及错误认识。
这是学生入学后要完成的第一个转化,转化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这三年的学习效果。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制学生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些要求的提出要考虑到学生的“起点”,不能急于求成。在学生达成这些要求的过程中,要重视检查的结果,表扬进步,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风气。
(2)第二学年:靠学生内部的自我监督来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后,我们就要努力让学生的正确认识内化为正确行为。作为班主任时刻都不能放松对学生教育和引导,要投入情感,多鼓励学生形成较自觉的行为。例如: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可以通过集体氛围的影响力,利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学生写周记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形成对学生宏观上的进一步约束,从而使他们少走或不走回头路。
(3)第三学年:形成即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产生的自动行为。这就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即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看一个学生的好坏,只要看看他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转化就是要他们在接受了规范教育后,能把教育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因人而异实施个人目标
(1)职业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层次性,班主任应该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基础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出能够做得到的个人行为计划。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变化,以便作出不同的规划,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2)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艰苦的。一个自然的人通过学校教育的精心雕琢可以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人,可见其难。一个已经有不足的职校学生,要通过三年的学习摒弃过去的不良习惯,就是难上加难的。所以,我们要认清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致力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工作。
五、参考文献
【1】孟繁华《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9期第45页。
【2】尹艳秋《解析德育的层次性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0年05期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