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仲秋的周四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打定主意要回乡下看母亲,但却被父亲很坚决地阻拦了。
  趁他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出来,穿着因长得太快裤腿吊得老高的长裤,急匆匆地赶往长江边的码头。可赶到江边时,所有的客船都已经停航,一排排整整齐齐地停靠在岸边,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安详而又温柔。远远看去,船的桅杆在暮色中直指长天。江风簇拥着水腥味,拍打着木船,旋即又裹挟着木船特有的、淡淡的桐油香味向我飘来,直往我鼻孔里钻,我习惯性地抽了抽鼻子。对我来说,闻到这味道了,就可以见到母亲了。
  太阳还没有收起它最后一丝光线,我就那么愣愣地在江边坐着,听江水拍打木船的声音,如同倾听妈妈的叮咛。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特别喜欢岸边停靠的木船。那可是母亲船啊!
  从县城回到乡下母亲那里,始终都要乘坐江边的木船。等待我的船,静静的,安详的,也有些焦急的,就像等待我回家的母亲。踏上一块窄窄的长跳板,手扶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小心轻快地上了船。船工收起上船的长跳板,用长竹竿往江水中一插,吆喝一声,船儿就扬帆起航了。船舱前方两边分别有几个船工摇着桨,吱咕吱咕地响,江水载着船迎着风哗哗地加快了步伐。每一次,我都要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蜷缩着,拥着即将见到母亲的甜蜜, 在小木船节奏轻快的摇摆中安然入睡,睡得香香甜甜,恍如睡在母亲的摇篮中。
  从睡梦中醒来时,木船已经快到岸边。我揉揉睡眼,伸伸有些酸疼的双腿,趴在比我高的栏杆边看。透過栏杆的缝隙,看到我日里夜里思念着的母亲,她站在岸边,双手揣在怀里,正焦急地向木船张望。一会儿,木船的方向转向停靠的码头,母亲就赶紧向前走了几步,还一边用手去拂被江风吹乱的短发,一边又目不转睛地向船上看。夜幕降临,渔火点点,母亲那瘦小的身影让我泪眼迷蒙。多年来,在我心中,始终有种揪心而又温暖的疼痛。
  江水退潮,载我回家的木船就会因为没有了承载它的水路而停靠在岸边。木船失去了江水的依偎, 东倒西歪地搁浅在岸边,像没有母亲的爱,孤独而又寂寞。但我知道,江水涨起,船儿又会抖擞精神重新起航,带着坚韧的神情和阅尽沧桑的自信,重新投入长江的怀抱。风里来,浪里去,魂里梦里,牵着、连着、傍着、恋着永不干涸、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当我这么理解木船的时候,我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
  是的, 时代在进步,木船时代已经远我而去了,而且永远不会回来。
  责任编辑:李 梅
其他文献
高中毕业那年,我在湖北省谷城县某部队一营当铁道兵。  那天,我们营属下三连的两匹军马当天就要退役离开部队,该连队于上午九时,要为退役的军马举行一次退役仪式。  三连离营部机关不远,大约只有2公里的路程,我一路小跑,越过一条小河,翻过了两座大山,仅用了20多分钟,就到达了山脚下的三连驻地。  操场上,站着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全连官兵以及军乐队!在悠扬的军乐声中,三连的军马饲养员小刘牵着两匹戴着大红花的枣
期刊
岱山人对要好的小伙伴通称小朋友,我有个岱山的小朋友雪,与女演员郭柯宇有几分相像。雪于2010年的夏天调到渔山去工作,我和芬提起过好几次要去看看雪,2014年的初夏终于成行。  是下午1点40分的船班。跳上渔山船,就听到拉家常的渔山本地人,讲话如倒豆子,具体内容只有知情人听得懂,我和芬各自刷着微信,偶尔聊几句,互通微信的内容,一个半小时的航行很漫长,我们走出船舱,在船头的甲板上拍了几张照片,头顶太阳
期刊
不经意间,日子老了。  老了的日子像一口老井,素面朝天,苍白无语。沿上那被日子磨亮了的石头,诉说着老去的日子。那日子里曾忙碌的辘轳,在老了的日子里,像一块等待风化的石头,无声无息地眼瞅着日子的老去。  谁能把日子留住呢?  风无语,月无语。  我去看一个村庄,在山里。去的时候是冬天,无雪。我去是为了看过去的日子。可我没能看到那些个日子,只看到了一个壳。日子走了,留下一个壳。那些老去的日子被灰尘杂草
期刊
敖包山有两座,一座路南,一座路北。  老柴开着越野,只拉我一人,要在这片土地,这片凝固的土地上,驰骋六百里。身后是古战场,康熙与沙皇,为了各自江山拼命厮杀,几十年前,牧民们还能挖出箭头,一筐一筐的。一阵风过,那些山丁子树“呼呼”作响,像一大群士兵,擂着战鼓。  从这往前,稍走几步,便是牧区了。肥大的杜泊羊,通体白毛,挤在黑头羊里,又高又壮,一看就是新品种。羊群后面,有牧羊人,全是年幼的孩子。老远就
期刊
小慢慢是7005/7006次旅客列车。  它往返于古都西安与上郡榆林,是包西线保留的唯一一列绿皮火车,是甘钟线唯一一列旅客列车,是西安至榆林间停站最多的列车,也是西安至榆林间运行时间最长的列车,因为行驶速度慢,陕北的人都叫它“小慢慢”。  小慢慢虽慢,却凭借停靠站点多,而受到人们青睐,特别是延安北地区的铁路人更是喜爱有加。  对于我而言,小慢慢有着更美妙的故事,一段有关爱情的记忆。那是2010年6
期刊
我的家乡地处皖西南丘陵,记忆里,老一辈人都喝土茶。  煨茶多用瓦罐,当煎开的茶水掀动罐盖,突突地冒着热气,便轻轻吹落罐上的灰烬,哗哗倒入粗瓷大碗里。打小我就喝慣了这种土得掉渣的茶水,那酽酽的茶香融入了我的血脉,滋养着我的肠。土茶是与生俱来的土,仿佛布襟素颜、野气十足的村姑,又如土生土长的庄稼汉,没有人文的底蕴,更没有动听的传说。有时一粒茶籽从鸟嘴里衔落,便在山坳或田边地头萌发茶芽,集天地灵气,自由
期刊
江南的春是浪漫的,爱情也是。  那天,当你见到我时,看得出你很矜持,温婉地朝我点了点头。我傻傻地看着你,令你更加羞涩。“看够了吗?”你轻轻道,“噢噢,真不好意思哈!”我语无伦次地回了一句。“我们走走吧。”你轻声细语。“好啊!”我俩并肩慢慢地向前走,这是我第一次和女孩单独相处,不时地瞟你几眼,说了些什么话已无法回想起来,只记得分手时你说了一句:“你对我印象如何?”你依旧轻轻一语,水灵灵的大眼睛询问着
期刊
周一上午去茱萸湾老年公寓给丁家桐先生送报刊样报,丁老特地嘱咐我,最近是茱萸湾公园旅游旺季,人多,最好不要选在周末。丁老对晚辈的细致,常常在点滴日常间。  丁老知道我要来,一般事先把门虚掩着,这样我一敲一推,便可进去。每次进门最先看见的往往是一位满头银发、身材清瘦的老太太。老太太或端坐在客厅沙发上微闭双目打盹儿,或偶尔开了电视消遣,这便是丁老的夫人戴老师。戴老师听见声音,转过头朝我微笑着招呼,然后往
期刊
蛮二比我大四岁,现在回想起那时他已进入青春期,叛逆、狂躁、暴力。他长得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子,一双深陷眼窝的黑珠子经常在同学、老师身上以及教室和校园里滴溜溜地贼转,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样巡视领地,看着不顺眼,就用粗野暴力的语言和强劲有力的手脚去“轰炸”别人,全班同学无一幸免,每个同学都有幸获得他赏赐的外号。  土桥村有个叫英子的女同学,长得胖胖圆圆的,凸凹有致,两个乳房发育如两个发酵蒸好的面包,仿佛
期刊
今天是梅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忙碌一年的姐妹们总算能找个借口心无旁骛地小聚一下。早早接到梅的电话,饭店已定好,顾不得风疾人乏,匆匆赶赴约定地点。环视装潢考究、温馨雅致的包间,调侃梅,看来今年收成不错,否则怎么来这么高大上的酒店。一群傻娘们在笑,梅慢条斯理地说道:“玲从加拿大回国,再也不走了,这个酒店是她开的。”闻言心房还是猛地一颤。当初为了自尊,还有自卑中的那点骄傲,硬撑着没去送玲,一别已近2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