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巷里的艺人
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热闹的中心。它是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这里的汽车川流不息。罗马市民的家庭一般都有小汽车,富贵些的则有几辆。为了避免交通车辆拥挤,罗马市政府已规定一般市民每周必须有一天以徒步上班代替驾车。威尼斯广场很壮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一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它像宏伟的宫殿。两旁及屋顶的正中,高高耸立着黑色的骑士雕塑,这就是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埃菜二世的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罗马人把它称为“祖国祭坛”。
在罗马众多的广场之中,我喜欢并不闻名的古罗马那渥辛广场。这是一个静谧的广场,游览此地,你自然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广场中心那座石碑别有一番奇异,它的四周有巨大的石雕,流出四股喷泉,据说这象征着尼罗河、多瑙河、恒河、巴拉那河四大河流。这别具匠心的设计,是罗马城著名建筑师贝尔尼尼的又一杰作。
从那渥辛广场出来穿进一条小巷,我便来到了街头艺人的表演场所——F大街。这里是艺人玩乐的天地,有画像的,剪影的,弹琴歌唱的……
一阵阵熟悉的音乐忽然扑入我的耳畔,顿使我不由地循声而去,只见一个姑娘正在演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女巫之舞》。她身穿一件白衬衣,下着一条紧紧的耐磨的工装裤,神情悠然地站立在大街上。然而“路人匆匆去,妙音不暇闻”,我这位懂点音乐的人却被她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了。过去我一直认为那些喧嚣市井间的“下里巴人”则大都是“G弦上的流浪汉”,他们仅仅是以原始的激情和粗劣的演技来换取温饱,想不到眼前的这位街头艺人却是艺术上的“阳春白雪”!一曲已终,她微微抬起头,稀少的行人抛去了一些欧元。乘此,我细细注视着她,她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欧洲姑娘,垂直在肩上的金色发辫,白皙的脸庞,沉思的蓝眼,抿得紧紧的红唇,在我看来,这姣好的形象同委婉的旋律已完美地和谐起来了。
我走上前去递上了十欧元,并用刚学会的意大利语生硬地招呼“您好”。她耸耸肩,友好地对我微笑,并传来了一串动听的意大利语。这可糟了,我听不懂,正当我处于窘迫之中,我忽然想起用英语同她对话了,还好,她是能用英语熟练会话的。交谈中,我知道她叫史蒂艾伦,年方廿一,是罗马大学欧洲文化史专业的学生,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今天是复活节,她们都要为教堂募捐。所以校宗教艺术团人员活跃在这街头,她指着前面的一位街头画家对我说,那是我们的团长。
我很惊叹她如此高深的音乐素质。而她却不以为然。她告诉我,她的同学都会几种器乐,并且都会画画。艺术是他们学校的必修课。是啊!在意大利人看来,能弹琴作画就像会骑车一样普遍。
在马里阿诺家做客
一个静静的周末,我的一位富贵的意大利朋友马里阿诺先生向我发出了一份共进正餐的请帖。为此我找到了他的寓所。他住在“高等公民”区弗莱明大街的第四排高楼。这里的居民云集了罗马的富翁,因此弗莱明大街是罗马最豪华的大街。
在铺有法式地毯、挂有达芬奇名画、放有三角钢琴的宽敞客厅里,马里阿诺先生热情招待了我,他是搞市政管理的,却不泛广博的兴趣,他能给人制造一份浓郁的艺术情调。前年的圣诞假期,他自费来中国旅游过,会简单地说些汉语,我们谈得很融洽,时而说英语,时而说汉语,我们从两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谈到当代人的风貌。他很喜爱中国文学,尤其崇拜巴金。
马里阿诺家的晚餐已经由仆人准备好了,丰盛极了,标准的意大利菜肴:蒸蚝、麦芽汁拌色拉、对虾兔肉、马可·波罗面条……
这时候,门铃响了。马里阿诺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准是“骆驼”来了。
“骆驼”是马里阿诺先生的挚友,一位驼背老人。“骆驼”是马里阿诺给他暗暗取的外号,他名字叫皮祖科,曾经是一位英武的军官,但同时又是一位二战的罹难者。战争既使他跻身于上流社会,又使他失去了亲人。马里阿诺先生曾对我提起过他,但这次却是第一次见面。
我们三人共进正餐。皮祖科老先生似乎缺少意大利人的那份热情,总是沉默寡言,而我这位东方人又没有那种去取悦陌生人的习惯,因此马里阿诺先生的谈话只能喋喋不休了。而我和皮祖科基本上都是充当虔诚的听众,偶尔插些话。
驼背老人是孤独的,当年的战争使他失去了亲人,人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尽量想法子活下去。我在想:现在的意大利像驼背老人这样的境况又何止寥寥?
驼背老人要告辞了,他抬起低垂的眼帘,脸上掠过一个苦涩的笑容。啊!这是一种东方土地上的青年人无法理解的笑容……
夜,静静的。我们试着合作一首肖邦的小提琴独奏曲,我担任钢琴伴奏,他则演奏小提琴。虽然配合得不很和谐,但我们还是共享了静夜的音乐,共享了罗马的夜晚。
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在这方圆二百平方公里的罗马城最多的就是教堂、雕塑和喷泉。据统计,罗马大小教堂有五百多座,喷泉有三千多处,雕塑比比皆是,难计其数。
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教堂。走进教堂就像来到了一个艺术的天地,到处都是精妙的雕塑、大幅的名画。教堂用彩色大理石砌墙,呈现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彩——朱红与亮蓝,在教堂的犄角上是圣彼得的雕像,温和光洁。圣彼得教堂两边的列柱回廊像两胳膊拥抱着圣彼得圆场,圆场外一道弯弯的白石线,便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分界。每当复活节,教皇总要站在圣彼得教堂的露台上为教徒们祝福。
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斗兽场,是最能吸引游人的场所,凡是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来这里,就好像到了上海没去大世界一样遗憾。
这座四层看台,高达四十八米的圆形大理石建筑,现在只有一侧还保留着完整的外壳,多处已坍塌。面对这历史遗迹,不禁使我想到《斯巴达克斯》中所描写的血淋淋的角斗场面。与其说这是竞技场,不如说是残杀奴隶的屠场,是统治阶级寻欢作乐的场所。
罗马的名胜古迹很多,像卡拉卡拉洛场、圣保罗教堂、缧绁堂、特雷维喷泉、凯旋门、“保尔加西亚博物馆”、天使古堡、西斯廷教堂……都高度凝集了古代艺术家杰出的智慧。当你来此一游,你一定会深深感受到意大利文化传统的吸引力。
罗马的青年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满足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办事讲求效率和速度。然而他们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所有的青年都爱好旅游,每逢假期,他们都制定周密的旅游计划,法国和瑞士是意大利青年神交的地方。每个周末,他们也尽情玩耍,纷纷驾车去那乡间别墅、海滨浴场度周末假,暂时离开这嘈杂的市区,怪不得罗马城周末的夜总是静悄悄的,行人也寥寥。
夜深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喧嚣都沉寂了,整个大地也沉浸在梦境的静穆中。这个时候我总爱踽踽漫步在台伯河畔。此刻一轮淡黄色的月亮已跃进了波心,在月光和灯光下浮泛着浅淡的桔黄色。啊!天地竟是这般深沉,这么旷远。我想起了黄浦江畔的故乡,那儿已是一个灿烂的黎明了……
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热闹的中心。它是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这里的汽车川流不息。罗马市民的家庭一般都有小汽车,富贵些的则有几辆。为了避免交通车辆拥挤,罗马市政府已规定一般市民每周必须有一天以徒步上班代替驾车。威尼斯广场很壮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一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它像宏伟的宫殿。两旁及屋顶的正中,高高耸立着黑色的骑士雕塑,这就是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埃菜二世的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罗马人把它称为“祖国祭坛”。
在罗马众多的广场之中,我喜欢并不闻名的古罗马那渥辛广场。这是一个静谧的广场,游览此地,你自然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广场中心那座石碑别有一番奇异,它的四周有巨大的石雕,流出四股喷泉,据说这象征着尼罗河、多瑙河、恒河、巴拉那河四大河流。这别具匠心的设计,是罗马城著名建筑师贝尔尼尼的又一杰作。
从那渥辛广场出来穿进一条小巷,我便来到了街头艺人的表演场所——F大街。这里是艺人玩乐的天地,有画像的,剪影的,弹琴歌唱的……
一阵阵熟悉的音乐忽然扑入我的耳畔,顿使我不由地循声而去,只见一个姑娘正在演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女巫之舞》。她身穿一件白衬衣,下着一条紧紧的耐磨的工装裤,神情悠然地站立在大街上。然而“路人匆匆去,妙音不暇闻”,我这位懂点音乐的人却被她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了。过去我一直认为那些喧嚣市井间的“下里巴人”则大都是“G弦上的流浪汉”,他们仅仅是以原始的激情和粗劣的演技来换取温饱,想不到眼前的这位街头艺人却是艺术上的“阳春白雪”!一曲已终,她微微抬起头,稀少的行人抛去了一些欧元。乘此,我细细注视着她,她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欧洲姑娘,垂直在肩上的金色发辫,白皙的脸庞,沉思的蓝眼,抿得紧紧的红唇,在我看来,这姣好的形象同委婉的旋律已完美地和谐起来了。
我走上前去递上了十欧元,并用刚学会的意大利语生硬地招呼“您好”。她耸耸肩,友好地对我微笑,并传来了一串动听的意大利语。这可糟了,我听不懂,正当我处于窘迫之中,我忽然想起用英语同她对话了,还好,她是能用英语熟练会话的。交谈中,我知道她叫史蒂艾伦,年方廿一,是罗马大学欧洲文化史专业的学生,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今天是复活节,她们都要为教堂募捐。所以校宗教艺术团人员活跃在这街头,她指着前面的一位街头画家对我说,那是我们的团长。
我很惊叹她如此高深的音乐素质。而她却不以为然。她告诉我,她的同学都会几种器乐,并且都会画画。艺术是他们学校的必修课。是啊!在意大利人看来,能弹琴作画就像会骑车一样普遍。
在马里阿诺家做客
一个静静的周末,我的一位富贵的意大利朋友马里阿诺先生向我发出了一份共进正餐的请帖。为此我找到了他的寓所。他住在“高等公民”区弗莱明大街的第四排高楼。这里的居民云集了罗马的富翁,因此弗莱明大街是罗马最豪华的大街。
在铺有法式地毯、挂有达芬奇名画、放有三角钢琴的宽敞客厅里,马里阿诺先生热情招待了我,他是搞市政管理的,却不泛广博的兴趣,他能给人制造一份浓郁的艺术情调。前年的圣诞假期,他自费来中国旅游过,会简单地说些汉语,我们谈得很融洽,时而说英语,时而说汉语,我们从两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谈到当代人的风貌。他很喜爱中国文学,尤其崇拜巴金。
马里阿诺家的晚餐已经由仆人准备好了,丰盛极了,标准的意大利菜肴:蒸蚝、麦芽汁拌色拉、对虾兔肉、马可·波罗面条……
这时候,门铃响了。马里阿诺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准是“骆驼”来了。
“骆驼”是马里阿诺先生的挚友,一位驼背老人。“骆驼”是马里阿诺给他暗暗取的外号,他名字叫皮祖科,曾经是一位英武的军官,但同时又是一位二战的罹难者。战争既使他跻身于上流社会,又使他失去了亲人。马里阿诺先生曾对我提起过他,但这次却是第一次见面。
我们三人共进正餐。皮祖科老先生似乎缺少意大利人的那份热情,总是沉默寡言,而我这位东方人又没有那种去取悦陌生人的习惯,因此马里阿诺先生的谈话只能喋喋不休了。而我和皮祖科基本上都是充当虔诚的听众,偶尔插些话。
驼背老人是孤独的,当年的战争使他失去了亲人,人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尽量想法子活下去。我在想:现在的意大利像驼背老人这样的境况又何止寥寥?
驼背老人要告辞了,他抬起低垂的眼帘,脸上掠过一个苦涩的笑容。啊!这是一种东方土地上的青年人无法理解的笑容……
夜,静静的。我们试着合作一首肖邦的小提琴独奏曲,我担任钢琴伴奏,他则演奏小提琴。虽然配合得不很和谐,但我们还是共享了静夜的音乐,共享了罗马的夜晚。
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在这方圆二百平方公里的罗马城最多的就是教堂、雕塑和喷泉。据统计,罗马大小教堂有五百多座,喷泉有三千多处,雕塑比比皆是,难计其数。
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教堂。走进教堂就像来到了一个艺术的天地,到处都是精妙的雕塑、大幅的名画。教堂用彩色大理石砌墙,呈现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彩——朱红与亮蓝,在教堂的犄角上是圣彼得的雕像,温和光洁。圣彼得教堂两边的列柱回廊像两胳膊拥抱着圣彼得圆场,圆场外一道弯弯的白石线,便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分界。每当复活节,教皇总要站在圣彼得教堂的露台上为教徒们祝福。
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斗兽场,是最能吸引游人的场所,凡是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来这里,就好像到了上海没去大世界一样遗憾。
这座四层看台,高达四十八米的圆形大理石建筑,现在只有一侧还保留着完整的外壳,多处已坍塌。面对这历史遗迹,不禁使我想到《斯巴达克斯》中所描写的血淋淋的角斗场面。与其说这是竞技场,不如说是残杀奴隶的屠场,是统治阶级寻欢作乐的场所。
罗马的名胜古迹很多,像卡拉卡拉洛场、圣保罗教堂、缧绁堂、特雷维喷泉、凯旋门、“保尔加西亚博物馆”、天使古堡、西斯廷教堂……都高度凝集了古代艺术家杰出的智慧。当你来此一游,你一定会深深感受到意大利文化传统的吸引力。
罗马的青年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满足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办事讲求效率和速度。然而他们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所有的青年都爱好旅游,每逢假期,他们都制定周密的旅游计划,法国和瑞士是意大利青年神交的地方。每个周末,他们也尽情玩耍,纷纷驾车去那乡间别墅、海滨浴场度周末假,暂时离开这嘈杂的市区,怪不得罗马城周末的夜总是静悄悄的,行人也寥寥。
夜深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喧嚣都沉寂了,整个大地也沉浸在梦境的静穆中。这个时候我总爱踽踽漫步在台伯河畔。此刻一轮淡黄色的月亮已跃进了波心,在月光和灯光下浮泛着浅淡的桔黄色。啊!天地竟是这般深沉,这么旷远。我想起了黄浦江畔的故乡,那儿已是一个灿烂的黎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