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重新整合,巧妙设计,让它以新颖独特、富有趣味的形式加以展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本的信息,深入开发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留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领学生穿行于历史的空间,打造活力高效课堂。
关键词: 历史教材 留白 文字图片 二度开发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不管是有意而为之还是限于篇幅限制等其他原因,历史教材中的确有很多“未曾着墨处”。纵观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它遵循了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图文并茂,但同时“时空跨度大”且有“大量留白”,这恰恰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可供开发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源,深入开发教材,研究整合信息,让“留白”成为探究的契机,从而提高教材的生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打造活力课堂。
那么如何应用课本的文字和图片,深入开发教材呢?在实践中,笔者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用好课本插图,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每册有彩图30多幅,黑白图300幅左右;平均每课有图画10多幅。文字与图画所占版面的比例大体相当。跟过去历史教科书相比,彩图增加了1倍多,黑白图增加了4倍多。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把这一点作为本教材的特点重点介绍:“地图、图片和图画的大量使用,目的是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图片的增加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够给学生再现历史时空观念和人物活动情况,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有利条件。”我们要有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缜密思维,善于在课本插图中找出玄机,做好文章。
【案例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教材背景: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材叙述了宋代家具的变化,但没有配备相应的图片,学生无法看出变化,对这种演变感到非常抽象。
二度开发:事实上,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家具的插图,分散出现在其他历史事件里,且并不在本课时中。我跟学生说:“家具的变化其实就藏在我们历史课本的一些插图中,希望你们做一回小推理家,利用课本,通过你们的慧眼找出这些变化。”
学生们的兴趣马上就激发了,开始翻起课本,仔仔细细找寻,有心急的学生边找边喊:“我找到了!我又找到了!”几分钟后很多同学很激动地举手发言,展示发现:《科举制的创立》中一幅插图“宋朝科举考场”,观察出桌子是高脚的,人是坐在椅子上的;也有人观察到《贞观之治》导言插图中,唐太宗是坐在高脚椅子上的。
我就留了一个课外问题:“在高脚家具普及之前,家具是什么样子,它同样也藏在课本中,回家翻翻七年级上册课本,下节课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下节上课时我特意留出5分钟给他们发言。有人观察到在《大变革时代》一课的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中,当时桌子矮,人们只能跪坐在地上。有人发现了《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鸿门宴”图中也是同样的体现。结合上节课的发现他们得出结论是:家具是由矮到高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力,还使学生认识到了插图原来隐藏着这样妙用:它不仅能为课文提供形象材料,而且能印证后面的课文。可见课文的插图设计有一箭双雕之妙。
二、运好课本小字资料,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但它受到篇幅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有的内容跳跃性太强,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文中大字部分只是叙述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仅靠这些大字对史实进行叙述,显得十分不完整或不够透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小字资料。小字材料是对正文的说明、解释或补充,便于学生理解正文的内容。
【案例2】《甲午中日战争》
教材背景:在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介绍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们的军舰很厉害的,为什么会打不过日本人呢?”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疑问,然而现有的本课内容却无法让学生弄明白。
二度开发:我跟学生说:“其实书上早已经告诉过我们原因了,你能尝试着从书上找一找吗?”很快有学生发现了:“老师,是清政府妥协退让!”我接着说:“在书本的29页,还有一些文字也说明了我们失败的另外的原因。”学生很疑惑,怎么会在29页呢?离本课太远了吧?他们开始将信将疑地翻阅课本,很快就有人回答:“我找到了!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认识到:强大的军舰只是虚有徒表,内里却是如此不堪。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决了这一问题后,再上《洋务运动》一课,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就容易多了。善于使用书中隐藏的文字信息,不仅能够充分开发教材的生命,高效利用教材,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的活力。
三、适当补充历史细节语言,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案例3】《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背景:在上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讲述湘江战役时,仅仅是如下寥寥数语:“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虽然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已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了。”这样简单描述虽然精辟,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更无法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二度开发:通过翻阅史料和视频资料,我在课堂上有了如下详细的描述:红军在王明的错误方针的指导下,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整个家当都搬在身上,大到石质印刷机,小到医院的尿壶(学生笑)。他们采取甬道式行军,就是中央红军大部队走在中央,前头有前锋打头,两侧有保护,后面还有断后,毛泽东客气地叫它:抬轿子走路,彭德怀则叫它“抬棺材走路”。红军背负了这样的重负,使从前的飞毛腿行军变成了慢吞吞的龟速,因此贻误了良机,没有通过白崇禧有意让出的湘江生命通道,所以在未来的五天里,红军不得不血染湘江,平均每日伤亡六千人,他们中的大半战友,牺牲在了湘江边上。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兄弟的弟兄,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可是就在这湘江边上,他们贡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了自己的生命,却给红军带来了生的转机。
这样描述,课堂一片安静,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述,深切体会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再加上精心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方针的后果,而且为后面遵义会议召开的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当然,开发运用教科书“留白”时要注意避免完全脱离教材,甚至把历史课变成故事课或电影课,淡化学生对于历史本质的理解,从而违背历史课程开设的目标。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中说道:“从根本上说,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带领学生穿行在历史时空中,让历史教材中的“留白”不再成为“空白”。以教材为“诱饵”,“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师生共同探究,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历史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06年第2版)七年级下册(2001年12月第一版).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军.历史新教材小字处理的几点体会.
[5]孙传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6]曾骁.怎样运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2012.5.7.
关键词: 历史教材 留白 文字图片 二度开发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不管是有意而为之还是限于篇幅限制等其他原因,历史教材中的确有很多“未曾着墨处”。纵观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它遵循了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图文并茂,但同时“时空跨度大”且有“大量留白”,这恰恰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可供开发和发挥的空间。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源,深入开发教材,研究整合信息,让“留白”成为探究的契机,从而提高教材的生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打造活力课堂。
那么如何应用课本的文字和图片,深入开发教材呢?在实践中,笔者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用好课本插图,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每册有彩图30多幅,黑白图300幅左右;平均每课有图画10多幅。文字与图画所占版面的比例大体相当。跟过去历史教科书相比,彩图增加了1倍多,黑白图增加了4倍多。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把这一点作为本教材的特点重点介绍:“地图、图片和图画的大量使用,目的是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图片的增加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够给学生再现历史时空观念和人物活动情况,为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提供有利条件。”我们要有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缜密思维,善于在课本插图中找出玄机,做好文章。
【案例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教材背景: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材叙述了宋代家具的变化,但没有配备相应的图片,学生无法看出变化,对这种演变感到非常抽象。
二度开发:事实上,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家具的插图,分散出现在其他历史事件里,且并不在本课时中。我跟学生说:“家具的变化其实就藏在我们历史课本的一些插图中,希望你们做一回小推理家,利用课本,通过你们的慧眼找出这些变化。”
学生们的兴趣马上就激发了,开始翻起课本,仔仔细细找寻,有心急的学生边找边喊:“我找到了!我又找到了!”几分钟后很多同学很激动地举手发言,展示发现:《科举制的创立》中一幅插图“宋朝科举考场”,观察出桌子是高脚的,人是坐在椅子上的;也有人观察到《贞观之治》导言插图中,唐太宗是坐在高脚椅子上的。
我就留了一个课外问题:“在高脚家具普及之前,家具是什么样子,它同样也藏在课本中,回家翻翻七年级上册课本,下节课告诉老师你们的答案!”下节上课时我特意留出5分钟给他们发言。有人观察到在《大变革时代》一课的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中,当时桌子矮,人们只能跪坐在地上。有人发现了《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鸿门宴”图中也是同样的体现。结合上节课的发现他们得出结论是:家具是由矮到高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活力,还使学生认识到了插图原来隐藏着这样妙用:它不仅能为课文提供形象材料,而且能印证后面的课文。可见课文的插图设计有一箭双雕之妙。
二、运好课本小字资料,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但它受到篇幅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弊端,有的内容跳跃性太强,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文中大字部分只是叙述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仅靠这些大字对史实进行叙述,显得十分不完整或不够透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小字资料。小字材料是对正文的说明、解释或补充,便于学生理解正文的内容。
【案例2】《甲午中日战争》
教材背景:在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介绍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们的军舰很厉害的,为什么会打不过日本人呢?”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疑问,然而现有的本课内容却无法让学生弄明白。
二度开发:我跟学生说:“其实书上早已经告诉过我们原因了,你能尝试着从书上找一找吗?”很快有学生发现了:“老师,是清政府妥协退让!”我接着说:“在书本的29页,还有一些文字也说明了我们失败的另外的原因。”学生很疑惑,怎么会在29页呢?离本课太远了吧?他们开始将信将疑地翻阅课本,很快就有人回答:“我找到了!小字部分!”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认识到:强大的军舰只是虚有徒表,内里却是如此不堪。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决了这一问题后,再上《洋务运动》一课,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就容易多了。善于使用书中隐藏的文字信息,不仅能够充分开发教材的生命,高效利用教材,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的活力。
三、适当补充历史细节语言,填补历史课本的“留白”
【案例3】《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背景:在上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讲述湘江战役时,仅仅是如下寥寥数语:“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虽然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已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了。”这样简单描述虽然精辟,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更无法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二度开发:通过翻阅史料和视频资料,我在课堂上有了如下详细的描述:红军在王明的错误方针的指导下,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整个家当都搬在身上,大到石质印刷机,小到医院的尿壶(学生笑)。他们采取甬道式行军,就是中央红军大部队走在中央,前头有前锋打头,两侧有保护,后面还有断后,毛泽东客气地叫它:抬轿子走路,彭德怀则叫它“抬棺材走路”。红军背负了这样的重负,使从前的飞毛腿行军变成了慢吞吞的龟速,因此贻误了良机,没有通过白崇禧有意让出的湘江生命通道,所以在未来的五天里,红军不得不血染湘江,平均每日伤亡六千人,他们中的大半战友,牺牲在了湘江边上。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兄弟的弟兄,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可是就在这湘江边上,他们贡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了自己的生命,却给红军带来了生的转机。
这样描述,课堂一片安静,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述,深切体会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奋斗的牺牲精神。再加上精心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方针的后果,而且为后面遵义会议召开的学习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当然,开发运用教科书“留白”时要注意避免完全脱离教材,甚至把历史课变成故事课或电影课,淡化学生对于历史本质的理解,从而违背历史课程开设的目标。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中说道:“从根本上说,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带领学生穿行在历史时空中,让历史教材中的“留白”不再成为“空白”。以教材为“诱饵”,“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师生共同探究,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历史教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06年第2版)七年级下册(2001年12月第一版).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历史与社会)[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军.历史新教材小字处理的几点体会.
[5]孙传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6]曾骁.怎样运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2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