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业高等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访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教授

来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天航(以下简称“李”):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rn卢坤建(以下简称“卢”):首先,顾名思义,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落实校企合作,依托产业办专 业、建课程的基础性平台,离开了产业学院这个平台的支撑,校企合作就缺乏价值引领.
其他文献
“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而正确把握高职院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是其发展的首要且基本的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竞争压力以及内部管理的日益复杂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高职院校的现实需求.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秉持以“成人”促“成事”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以与各类型教育衔接为补充、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助推高职院校的腾飞,以此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的高水平现代化建设.
张楚为人谦和,含蓄低调,虽然已经成绩斐然,却仍与其描写的人物相差无几.而其小说内蕴的深厚,又分明显示着这种低垂的姿态绝不意味着视野的局限.张楚的抱负在其小说的复杂呈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警惕模式化,积极寻求探索;另一方面变革本身也还是循序渐进,不急不躁.作家本人与其作品正是这样互映互证,其小说世界的建构已经蔚然大观,甚至比肉眼凡胎所见的现实表象更为纷繁,并且充满条理.
期刊
一、对经典的致敬:小说的戏剧化rn《李尔王》第四幕第六场“多佛附近的房间”:被挖去眼睛的葛罗斯特绝望地声称,“即使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阳,我也瞧不见”,李尔王半疯癫地劝说他、反驳他,一个人即使瞎了,也可以“看见”这世界的人情,眼睛看不见,就用耳朵去“看见”;李尔王“看见”了“权威的大影子”,接着说出一大堆贴了金的“罪”,埃德加于此旁白,“真话和胡说混在一起,疯狂中的理智”①.
期刊
谈杨争光的诗绕不过那个写诗时代,那是一个苏醒与启蒙的时代,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又是一个迷惘与反抗的时代,“情感正在苏醒,虽然脆弱,却是蓬勃的,张扬的;理性开始成长,虽然有限,甚至像林莽对道路的向往一样迷茫,甚至像死灰对再生的渴望一样绝望,但不羞怯这迷茫和绝望,而在这迷茫和绝望中,寻找着命运的由来和情感的所依”①.杨争光写诗正源于这样一个时代,那时他在山东大学读书,与韩东等同学组织“云帆诗社”,从发表第一首诗《钻天杨》开始,他对诗歌的迷恋长达10年之久,即使10年后杨争光的创作兴趣由诗歌转向小说,再由小说转
期刊
20世纪初期,随着西学东渐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需要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在美术方面,作为“岭南画派”三杰之一的高剑父,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固守理法,无甚新意,不合中国现实发展的需求,遂提出现代绘画的主张.高氏所主张的现代绘画是“折衷中西”,理趣兼具,既要有中国画之精神,又要有西洋画之技法,但绝对不能是“公式主义”的新绘画.本文以探讨高剑父现代绘画观为重点,全面厘清其关于现代绘画的主张,以期深入考察高剑父绘画的现代性.
期刊
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计量可视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来梳理和分析相关核心文献,根据聚类分析归纳研究热点.研究热点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理论理念与制度体系、协同融合性、价值与实现路径、教育教学实践等五类.研究发现:院校研究实力分布不均衡,呈东强西弱格局;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布倒挂,理工类课程思政研究文献多于人文社科类文献;专业课程思政化倾向明显,未实现深度有机融合;教育教学对象的研究严重不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研究比例失当,隐性教育研究重视度不够.
中国南方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长久杂居生活形成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方地域特色民族为绘画题材进行写意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需要以丰沛的感情感悟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基于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活,从生活表象挖掘当地居民的共性特征,进而用中国画写意人物画的笔触展现出南方地区世居民族的形象特征.发挥艺术家敏锐而独特的观察力,运用中国写意画的绘画手法,从而创作出具有南方地域特色与民族人物特征的绘画作品.
期刊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文化散文已历经30载,其辉煌壮丽自不必说,但有两大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文化选择上多有误区,特别是受制于古今中外价值差异所导致的盲目与错误;二是在审美旨趣上存在的区隔,形成的情感虚假、外在化写作倾向.刘琼《花间词外》显出与众不同的魄力与魅力,在文化散文创作上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期刊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的嗜酸特色非常鲜明,酸汤、腌酸、独山三酸为贵州少数民族的三种主要酸品.贵州少数民族嗜酸饮食习俗有其典型表现,可从自然环境、物产、饮食历史传统、健康养生、族群性格等多方面分析其成因.贵州少数民族饮食嗜酸既是当地居民利用物产、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选择,也是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的需要.
近年来描写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极为鲜见,而报告文学却有不少涉猎,但出彩的不多,给人以不尽如人意之憾,沦为一种图解、表象、表扬的主体模式.究其原因是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缺少深刻的哲学认知和全新的历史思辨.我们认为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可说是中国的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不仅需要流汗,有时还需要流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