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初中毕业会考的一道难关----撰写历史小论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树立信心,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如仔细审题、拟好标题、组织材料,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的三要素,再给学生以范文示例,然后指导学生写作练习,教师做好习作批改与讲评,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学会写作历史小论文。
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2013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新增了一种题型:写历史小论文。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本人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同行分享,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反复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历史小论文一点也不用害怕,一是它字数不多,一般要求150---250字左右,二是初中历史小论文大多会给出相关的材料,只要具备一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知道合理运用材料就能写出历史小论文。这样学生消除了对历史小论文的恐惧感,敢于动笔,在中考中就不至于失分。
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
写好一篇历史小论文,尽量做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教会学生先读懂题意,弄明白题目的具体要求,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紧扣题意,而不是离题万里。
(2)拟好标题。好标题能画龙点睛。写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标题过大,写作内容就会空洞不实在,标题过小则会让自己的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因此标题的内涵宜适中,让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标题字数不能过多。如①“浅论科举制度”,②“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③“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四个论文题,比较而言题①就显得文题过大,题④则显得文题过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写作起来会感觉有点难度,而题②教材介绍了科举制度从隋朝文帝、炀帝到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的发展历程,题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教材也有讲述,因而学生会觉得好写得多。
(3)组织材料。要围绕主题选材,要适当运用已经给出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让材料为自己去“作证”,就一定要选择那些说服力强的、容易让人信服的、容易打动别人的材料。
(4)正文写作。一般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结论。论点要紧扣标题,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论据是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历史事实或经典名言;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可将其总结为三段式: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第三,给学生以范文指导。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一些范文,给学生做示例指导。现列举两篇加以说明。
范文一:秦始皇应该修长城。
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秦始皇应该修长城。
首先,从秦始皇修长城的背景看,为了阻止强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匈奴族南下骚扰,给中原人民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秦始皇除了修建长城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别的办法,修长城虽有些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确是无奈之举。长城的修建的确有效地阻止了匈奴族的南下,有利于边疆人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其次,从现在看,长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是公认的“世界奇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综上所述,我认为秦始皇修长城利大于弊。
范文二: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我认为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修长城要役使大量的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劳役负担,打断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因此至今仍有孟姜女哭长城之说。修长城是秦暴政的一个主要表现,正是由于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朝修长城不能有效阻止匈奴族的南下,反而阻止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与匈奴族和平共处,可以通过联姻、和谈、互市、册封等方式说服匈奴贵州,放下武器,结为盟友,共同发展。这样既可以避免很多的伤亡,又可以续写一段汉匈友好往来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不赞成秦始皇修长城。
两篇范文围绕“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展开,一正一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写作上看,都是开门见山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两个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再下简短的结论。
第四,指导学生写作练习。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光有教师的“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还不够,必须要学生亲自去练习写作。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议题,如“隋唐科举制度”“秦始皇修长城”“我眼中的武则天”“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沧桑”“上海的变迁”“家乡的变化与改革开放”“我看社会福利制度”“經济全球化”等,要求学生自拟标题,有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交,有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甚至可以是口头作文,相互交流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都必须达到如下要求:字数要够,语句要通,要符合三段式要求即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第五,教师做好习作批改与讲评。对上交的习作,不管写作水平如何教师都必须仔细批改,包括标题、内容、格式、语句甚至错别字,对学生严格要求,写出评语,指出问题和亮点,给出恰当的分值,提出激励性的要求,并对每次作文批改进行讲评,使学生在每次作文后水平都有所提高。然后挑选出其中的典型文章,作为范文在班内宣讲在年级内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经过以上练习,大部分学生就会消除对历史小论文的畏难情绪,学会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够从容面对中考了。
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2013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新增了一种题型:写历史小论文。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本人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同行分享,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反复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历史小论文一点也不用害怕,一是它字数不多,一般要求150---250字左右,二是初中历史小论文大多会给出相关的材料,只要具备一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知道合理运用材料就能写出历史小论文。这样学生消除了对历史小论文的恐惧感,敢于动笔,在中考中就不至于失分。
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
写好一篇历史小论文,尽量做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教会学生先读懂题意,弄明白题目的具体要求,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紧扣题意,而不是离题万里。
(2)拟好标题。好标题能画龙点睛。写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标题过大,写作内容就会空洞不实在,标题过小则会让自己的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因此标题的内涵宜适中,让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标题字数不能过多。如①“浅论科举制度”,②“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③“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四个论文题,比较而言题①就显得文题过大,题④则显得文题过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写作起来会感觉有点难度,而题②教材介绍了科举制度从隋朝文帝、炀帝到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的发展历程,题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教材也有讲述,因而学生会觉得好写得多。
(3)组织材料。要围绕主题选材,要适当运用已经给出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让材料为自己去“作证”,就一定要选择那些说服力强的、容易让人信服的、容易打动别人的材料。
(4)正文写作。一般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结论。论点要紧扣标题,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论据是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历史事实或经典名言;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可将其总结为三段式: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第三,给学生以范文指导。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一些范文,给学生做示例指导。现列举两篇加以说明。
范文一:秦始皇应该修长城。
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秦始皇应该修长城。
首先,从秦始皇修长城的背景看,为了阻止强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匈奴族南下骚扰,给中原人民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秦始皇除了修建长城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别的办法,修长城虽有些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确是无奈之举。长城的修建的确有效地阻止了匈奴族的南下,有利于边疆人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其次,从现在看,长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是公认的“世界奇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综上所述,我认为秦始皇修长城利大于弊。
范文二: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我认为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修长城要役使大量的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劳役负担,打断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因此至今仍有孟姜女哭长城之说。修长城是秦暴政的一个主要表现,正是由于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秦朝修长城不能有效阻止匈奴族的南下,反而阻止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与匈奴族和平共处,可以通过联姻、和谈、互市、册封等方式说服匈奴贵州,放下武器,结为盟友,共同发展。这样既可以避免很多的伤亡,又可以续写一段汉匈友好往来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不赞成秦始皇修长城。
两篇范文围绕“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展开,一正一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写作上看,都是开门见山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两个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再下简短的结论。
第四,指导学生写作练习。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光有教师的“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还不够,必须要学生亲自去练习写作。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议题,如“隋唐科举制度”“秦始皇修长城”“我眼中的武则天”“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沧桑”“上海的变迁”“家乡的变化与改革开放”“我看社会福利制度”“經济全球化”等,要求学生自拟标题,有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交,有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甚至可以是口头作文,相互交流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都必须达到如下要求:字数要够,语句要通,要符合三段式要求即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第五,教师做好习作批改与讲评。对上交的习作,不管写作水平如何教师都必须仔细批改,包括标题、内容、格式、语句甚至错别字,对学生严格要求,写出评语,指出问题和亮点,给出恰当的分值,提出激励性的要求,并对每次作文批改进行讲评,使学生在每次作文后水平都有所提高。然后挑选出其中的典型文章,作为范文在班内宣讲在年级内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经过以上练习,大部分学生就会消除对历史小论文的畏难情绪,学会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够从容面对中考了。